苗族的奇特求婚(别样的爱情誓言海南苗族咬手定终身)(1)

爱情,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情相悦,情定终身。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或是外国,汉族或是其他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婚礼方式。

苗族青年男女多通过自由恋爱建立感情后,再由男青年父母请媒人出面说亲。过去苗族青年男女相识、恋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同村或邻村青年男女,彼此十分熟悉,双方情投意合,产生爱慕之情。在入夜时分,男青年悄悄进入姑娘家,轻轻唤醒姑娘,表明身份和来意。如果姑娘认为来者是意中人,便让男青年留下。若姑娘认为来者不合意,就请男方离去。

二是青年男子白天三五成群到别村“闻沙”(苗话,意即看姑娘,也称“走村”)。当他们到某个村寨后,只是在村口引吭高歌或高声喊叫,姑娘们便跑出来对歌,直唱到天黑。如男方找到意中人,回家后即告诉父母请媒人登门提亲。

第三种是男青年到别村亲戚家里玩,留宿亲戚家。当晚该村女子即来找男子唱歌。双方至少要唱到半夜才散。第二天男子回家,姑娘会在村外路上等候,当男子走过时,姑娘唱起歌来,接着双方又对歌。按规矩双方分手时,男方送给女方一点小礼物或少量金钱,表示愿意与女方交往。

苗族的奇特求婚(别样的爱情誓言海南苗族咬手定终身)(2)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正如汉族传统的送定情信物一般,“咬手”这一动作,便赋予了两情相悦之人能够一辈子走下去的重要的凭证。

苗族的奇特求婚(别样的爱情誓言海南苗族咬手定终身)(3)

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这个自魏晋之后被汉族称之为上巳节的节日里,汉族的青年男女会结伴出行,寻觅自己的意中人,而海南的苗族青年男女们,则会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同汉族的青年们一样,寻求自己的意中人。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就是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面,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可以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的话,小伙子就能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苗族的奇特求婚(别样的爱情誓言海南苗族咬手定终身)(4)

咬手"定情后,便是交换定情信物了,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 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咬手"定情由来已久,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以前男女之间羞于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便由此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含蓄的方式.女孩子咬男孩子的手咬得很深也表达了一种要将我铭记此生的想法。

苗族的奇特求婚(别样的爱情誓言海南苗族咬手定终身)(5)

苗族青年男女们,经过了恋爱的情投意合之后,父母便为他们选择吉日结婚。但结婚前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却是不能见面的,俗称“婚前不见面”,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把结婚用品先送到女方的家里过目,这些迎亲礼中,有一张又大又厚的糯米粑粑,它是用25斤到30斤糯米面做成的,足足有簸箕那么大,预示着结婚后新郎新娘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终于等到了结婚这一天,苗族结婚呢,是不坐花轿的;新娘身着苗族盛装,佩戴银帽首饰,撑着粉红色的露水伞遮身自个上路。同胞哥弟肩扛蚊帐,手持燃烧的火把替新娘驱邪引路。出寨时,火把要分开,留下一半折回娘家。这就是俗称的“分光明”。送她的同寨姐妹必须的得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紧随其后,一路上,欢歌笑语,银饰脆响。

苗族的奇特求婚(别样的爱情誓言海南苗族咬手定终身)(6)

然而在男女双方的家里边,都要宴请自己这边的亲朋好友和同村寨的父老乡亲。新郎由几个伴郎陪同,带着礼物前去娶亲。娶亲者中必须得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男子,等到他们到达女方村寨时,会有一引起妇女伸出竹竿拦住去路,要于娶亲者对歌。每对完一首歌,娶亲者都要拿出礼物给这些妇女,她们才会收回竹竿让路。如此,走一段,对歌一次,反复数次才能到达新娘家。这期间,还要防止新郎被妇女们抢走。如果抢走了,她们会把新郎藏起来,让娶亲者不能按时娶到新娘。经历了千辛万苦,当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们还会围住新郎,将他折腾、戏弄一番,有的姑娘还用锅灰把新郎的脸抹得一团黑.

而等到新娘进入男方的门的时候,还要新郎背着,走过“竹筛子”,这寓含着善意的祝福:“筛去灾难瘟疫。留下幸福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