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被刺杀的大臣(刺杀西太后的文弱书生)(1)

作者:新浮世绘作者王泽

1962年台湾医院有一位老人提笔做了一首诗也被称作其遗嘱: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位老人年少时就曾有有手刃西太后的壮志,后来又曾追随孙中山先生为革命奔走呼号,是国民党元老级别的人物,曾担任民国首任交通次长,又被誉为国民党的“监察之父”。

从热血少年到白发长须,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他就是于右任。

一,寒门奇才

1879年于右任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他两岁丧母,由于家境贫寒,父亲不得不远走四川谋生,从此他便被无儿无女的二伯母房太夫人扶养。

虽然生在寒门之家,但是这个家庭尤为重视他的学业。7岁那一年,他就被送到了私塾修习诗文,他曾经回忆当年房太夫人经常是“督课每夜毕至三更”,他的父亲为了督促他在学习上狠下功夫也和他一起轮流背书互相校正。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于右任不负众望16岁那年考中秀才,23岁得中举人。可算得上是少年得志。

历代被刺杀的大臣(刺杀西太后的文弱书生)(2)

1897年新任学政叶尔恺赴任陕西,下车伊始,给全省的学子拟订了《秦始皇拿破仑论》《卫文公藤文公论》等十几个题目,其内容涵盖中外史地,不少学子绞尽脑汁无从下手。

而于右任洋洋洒洒完成了数十篇。叶尔恺惊呼他为“西北奇才”。

如果是太平年代于右任可能会在科举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但时代的浪潮将他的命运排出了预设的轨道。清廷腐败山河的零落让于右任对科举入仕这条路彻底死心了,也将他彻彻底底的推上了走革命的道路。

二,投身革命

1900年10月的清庭头子慈禧携光绪皇帝出逃到了西安,西安城的百姓在雨中“恭迎圣驾”

虽然是避难至西安,但是慈禧的依旧挥霍无度,大建行宫,就连于右任所在的学堂也被强行拆除。

21岁的书生于右任却咽不下这口气,这书生越想越愤怒,民众的麻木,当权者的无能犹如一记重拳捶在了这个少年的心头,他渴望击碎这个破旧的牢笼,在新的世界里畅快呼吸。

历代被刺杀的大臣(刺杀西太后的文弱书生)(3)

书生救国,唯有那满腔热血。

他跑回家中给当时的陕西巡抚岑春煊写了一封信,指出慈禧太后祸国殃民,劝说岑春煊杀掉慈禧太后。这个大胆之举被他的一位好友及时发现,好友出了一身冷汗,拼死将他拦下。

为了表达对清庭的不满,于右任刊印第一本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1903年在三原印刷发行。卷首印着作者披发照片一副,旁题“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

这本诗集言语犀利,如“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就是把矛头直指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由于他的言人之不敢言,咏人之不敢咏。清廷以其“逆竖 昌言革命大逆不道 ”罪名下令缉拿 ,于右任南逃上海,从此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为了声援同盟会的革命行动,于右任在国内创办了多份报纸,为革命奔走呼号。

历代被刺杀的大臣(刺杀西太后的文弱书生)(4)

三,一身正气

北洋时期军阀混战,中国陷入了极度黑暗,为了权利他们杀人如麻,为达目的手段卑略,虽是一介文人,但是于右任仍是铮铮铁骨,洁身自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于右任当上了交通次长的职务。上任之后没过多久就遇到了袁世凯专权,北洋政府上台。

北洋政府为了拉拢于右任,想把文虎勋章授予他。可是于右任却怒斥道“什么文虎章,你猫也给,狗也给,我看不值半文。”

除此之外,北洋政府还曾以每月3000大洋的高薪邀请他担任职位,也被于右任毫不犹豫拒绝了。

在他身上延续了中国知识分子粉身碎骨为苍生的优良品质,中国的大地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群体才历久弥新。他们铸就了天地之间的一股浩然正气,滋养着华夏儿孙。

到了国民党重新掌权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监察院长,虽位居要职可他依旧是清直鲠介。

1934年6月29日,监察院弹劾铁道部部长顾孟馀在向外国购买铁道器材时丧失主权、贪污舞弊等罪行,并将其罪行公布于众。

历代被刺杀的大臣(刺杀西太后的文弱书生)(5)

这一做法,立马遭到时任行政院院长制止,并在中央政治会议第416次常委会上提出修订、规定“非经受理本案之机关公布之前,概不得披露”。

对于这些修改补充意见,身为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表示不能接受,为了维护监察权的独立,于右任当面就和上司顶撞起来,最终在于右任和其他监察委员的努力下,之前的建议只好作罢。

但是随着国民党内部的腐化,蒋介石种种阻挠和干扰监察院的监察工作,国民政府监察院为时下舆论称为“养老院”。

但是于右任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让自己在哪个混沌污浊的社会里能发出一丝光亮,

衔石填海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闪耀的星。

四,孤岛度余生

身为国民党元老,他必须跟随蒋介石来到台湾”。虽然不愿可是当时的局势已然由不得他。

历代被刺杀的大臣(刺杀西太后的文弱书生)(6)

于右任到了台湾,可他的妻子和女儿由于没接到消息却留在了大陆。梦回故土,妻儿团聚成为了他最后生命中的一个心结。晚年的他经常登高远望故土,对着大陆方向黯然神伤。

在台湾他任然是台湾的监察部长,外人看起来他的生活应该是锦衣玉食。

他的日记中写道“春节将近,用钱太多,将如之何”“今日早起,疾已轻,又归去之意,用支甚大,如何能继”,由此来看于右任的经济状况窘迫是一个事实。

晚年的他和众多的老人一样饱受牙疾的折磨,他想换一口假牙却因拿不出8000元新台币而做罢,他晕倒在家中连医院都住不起,最后还是蒋经国出面让他住进了荣民医院。一代英雄凄凉至此。

于右任去世后,留下一个保险柜,及至他逝世后,亲友们打开来看,里面却只是他生前的一些日记和几张借据。有两张很特殊:一张是为了照顾好友的后代所借,一张是为了儿子出国向银行贷款。直到他走完86年的人生路程,这两笔借款仍无力偿还。

历代被刺杀的大臣(刺杀西太后的文弱书生)(7)

面对这样的情景胡恒不禁感叹“孑然一身的院长,一辈子都是为别人而活的”

1967年于右任的铜像被安放在了台湾的观音山上,这个山峰高3997米,在这高山之巅能让他时刻望见神州故土,完成了他最后的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