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

你好,这里是BIMBOX。

去年,我们针对广联达的数维建筑设计软件做了一次深度的评测观察,也分析了这家公司对待设计、BIM和数字化的独特视角。

那时候数维只对外发布了建筑专业的单机版,经过一年的迭代,包含建筑、结构和机电三大专业的协同版终于聚齐上线。软件在功能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能解决设计环节的哪些问题?和其他三维设计软件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今天咱们来好好盘一盘最新版的数维设计。

目前广联达设计产品的体系是一个「端 云」的架构,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三个本地端软件,由一个协同设计平台来支撑,所有设计数据都是在云端来管理,背后还有一个数维构件云,包括资源生产工具和行业级资源库。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

这样的架构一方面可以带来全专业的云端协同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把模型在云端无缝传递到土建、安装等算量软件,实现设计和算量的一体化,帮助设计公司降低设计数据转化成工程量数据的时间,也让BIM模型有了更大的交付价值。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

云协同设计算量一体化,这两点也是数维产品在广联达体系内,和其他设计软件比较重大的差异化价值所在。

下面我们先分开看看三个大专业的软件有哪些特色功能,再整体上看看它们怎样在云端完成与算量工作的融合,最后来谈谈我们自己的观点。

内容比较长,可以跳到你感兴趣的地方看。

本期内容目录:

1.建筑设计

2.结构设计

3.机电设计

4.云端协同平台

5.设计算量一体化

6.BIMBOX观点:数维想要做什么?

01▼建筑设计

我们去年已经对数维建筑设计做了详细功能评测,常规的轴网、图层、墙梁柱板建模、门窗楼梯绘制等功能,在这儿就不过多赘述了。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建筑设计的模块功能,标准户型可以封装成一个模块,编辑某一个模块,关联模块也会跟着自动修改,这样在调整设计方案的时候,很多局部调整只需要修改其中的标准户型,整栋楼的调整就都完成了。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

模块有衍生功能,可以让某个模块的局部不同步,模块内的其他部分保持同步,方便对特殊模块做一些微调。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6)

不仅是模型,户型中的标注也可以一起被封装到模块里,可以上传到云端的模块库,提交为项目资源,其他的项目或者设计师后续都可以低成本地复用这个模块。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7)

另外一个提升效率的是标准层功能,你可以把某个楼层设置为标准层,再把它上面的楼层设置为对标准层的映射,那这些楼层都不需要再绘制,会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和图纸,所有修改也都跟着标准层一起走。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8)

建筑出图的时候有三道尺寸标注,分别是门窗标注、轴网标注和总体标注,这个繁冗的工作不需要设计师自己一道道去标了,点一个按钮,平面和立面的所有尺寸都自动标注完成,非常省事儿。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9)

同样,门窗编号也不需要手动添加,框选一个范围,所有编号自动生成。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0)

绘制完成之后,门窗表和详图大样不需要设计师自己画,门窗表自动生成,只需要拖拽一个布局范围,所有门窗大样都会乖乖排列好,连标注都自动给加上。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1)

对于建筑设计常用的面积统计,也是只需要在平面图里框选一个范围,所有面积和分层面积表都会自动生成,设计师可以调整不同面积的折算系数、计容系数、使用性质等参数,通过标准层映射的其他楼层也都会跟着生成面积表。针对特定户型,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生成套内建筑面积指标表。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2)

在智能辅助设计方面,数维提供了一个模型检查功能,可以按照楼层帮设计师检查常见的设计和模型问题,比如构件重叠、参数缺失、洞口错误等等,还有个智能修复按钮,可以一键修复不少错误,很省时间。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3)

02▼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软件界面和建筑设计类似,上面是标高轴网、墙梁柱板、楼梯洞口、基础、钢筋等建模工具。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4)

下面还是说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功能。

软件支持从零开始创建结构模型,不过大部分项目还是先有结构计算模型,再确定结构BIM模型。数维结构设计支持直接导入YJK或者PKPM的计算模型,不需要中间格式,构件都可以正确识别。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5)

结构软件里计算的时候,会对楼层进行组装,导入到数维后对应的就是标准层拼装,和建筑设计类似,哪个楼层是标准层,其它层怎样映射,都可以在软件里配置。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6)

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在推进过程中,是紧密同步结合在一起的,每当建筑有了新的提资修改,计算模型也会跟着变化,如果这时候配筋图已经完成一部分了,再重新导入重新做就很麻烦。

数维设计提供了一个增量更新功能,当结构计算模型发生变化,同步的时候只会把变化的部分更新进来,还会自动加上云线和标注,告诉设计师哪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师就不用拿着新版图纸费力去找有哪些变化了。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7)

有一些构件在计算模型里不存在,是由其他专业提资过来的,比如建筑的楼梯、板洞、墙洞、楼板和机电的墙洞,这些都不需要重新绘制,可以通过云端协作功能从其他专业的模型同步到结构模型里来。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8)

计算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与建筑定位有偏差的情况,比如部分梁、墙的偏位与建筑没能完全对应。数维结构提供了批量对齐和拉伸功能,参照建筑模型后快速调整结构模型构件位置。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19)

除了跨专业协同,软件还提供了结构专业内部的多人协同出图功能。设计师可以按照墙、柱、梁、板的方式拆分设计工作,多个设计师可以同时绘制施工图。比如,负责绘制梁的设计师在完成工作后,把成果提交到云端。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0)

同步之后,主控模型的设计师就可以直接把梁图成果同步过来,这种多人同步协作还是能提高不少效率的。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1)

对于出结构专用的梁、板、墙、柱等配筋图的需求,数维设计集成了乐构PDST的出图插件,结构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其中一个来进行参数配置。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2)

参数配置完成之后,不需要手动加标注,所有的配筋标注会自动完成。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3)

可以一键生成梁、板、墙、柱等平法施工图,也提供了很多修改功能,可以快速排列调整图面,很省时间。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4)

03▼机电设计

广联达数维的机电设计软件,根据国内习惯的专业分类,划分了通用、给排水、暖通、电气、管综等面板,不同专业的负责人只需要使用自己对应的面板即可。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5)

对于比较复杂的机电管道系统,软件内置了配置管理器,设计师可以在工作开始时,配置好系统类型、管材、配件等,后面的工作中自动化程度就能大大提高。

软件有提供一套初始的机电配置模板,很多管配件都是根据国标预先制作好的系统构件,设计师不需要从0开始配置,基于现有模板可以DIY配置内容。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6)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桥架体系补充了桥架用途能力,类似Revit里面风管有、而桥架没有的「系统类型」,电气专业绘制桥架时有对应的用途可以提前选择了。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7)

另外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点是,构件管理器可以单独设置每个构件的二维图例,让机电构件自身和图例分离开,不同设计院只修改图例就行,不用修改构件。

比如这个风机构件,在三维模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在不同视图中,从云端库里选择不同的图例,某一个专业设计师修改了,和他协作的其他设计师的文件也会同步修改。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8)

在电气专业的设计图纸上,会需要为其他设计专业的带电构件提供配电设计。许多设计单位,会在电气专业和暖通专业的图纸上有不同表达。设计师可以自定义这些构件的电气图例,也支持平面视图电气图例一键转换的功能,非常方便。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29)

数维机电设计原生集成了不少的效率工具,让设计师不需要安装插件,就能完成一些批量工作,甚至有一些智能的算法辅助设计师提高效率。

比如绘制机电设备的时候,设置好高度、间距,就可以框选一个区域,完成批量布置。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0)

设备布置好之后,大部分管道的连接也是自动完成的,绘制一根主管,设置好系统、管径、配件、高度、坡度等参数,所有支管就能自动布置好。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1)

软件也提供了管径计算功能,只要输入相应的计算参数,就能按照规范自动完成计算。

更棒的是,计算完成后,之前自动生成的管道会同步修改为正确的尺寸,连尺寸标注也给你自动生成好,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2)

值得一提的是软件中的电气设计模块,这在一般的BIM软件中是一个弱项,很多项目都是只画桥架、不画导线,主要就是因为电气的平面表达不满足出图要求。

数维的电气设计和水、暖专业类似,也支持设备批量布置线管自动连接,重要的是电气专业有自己的系统,细分到导线也会连接到特定的专业系统。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3)

当一个系统回路连接完成后,可以选择配电箱,在配电箱回路设置里调整相位、电流、线管类型等参数,生成一个配电箱系统。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4)

设计师可以在平面标注或者配电回路设置里,修改任意导线的回路信息,同时能保证模型、平面图和系统图三者的同步,不用再单独画其中的某一个了,这在电气设计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5)

机电专业在绘图的时候,经常需要在平面图的管线上补充系统缩写,软件专门提供了管线文字的功能,设计师可以通过点选管线、按系统批量生成、或者按视图批量生成系统缩写文字,管线在文字处也会自动显示打断效果。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6)

还有个不错的功能,标注和模型的双向数据同步,比如可以直接在风管的标注上修改尺寸、标高,对应的模型属性也会发生变化,这更符合设计师二维设计的直觉。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7)

管线综合工作方面,软件提供了批量的连接、对齐、排列、管道偏移等功能,设计师不需要安装插件就能提高后期调整的效率。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8)

碰撞检查和净高分析的功能很多软件都有,不过大多数只能出报告,再由设计师对着报告文档去找调碰撞点,数维有开创性的地方在于把这个对协作有强需求的功能放到了云端。

模型在云端合并,可以由专门的负责人,选择任意专业进行检查,排查出的问题可以一键定位,添加修改意见,推送给对应的负责人。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39)

这位负责人会在本地软件端收到这条提醒,同样也是一键定位,按修改意见调整之后,再提交完成。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0)

看起来只是本地到云端的调整,但仔细想想,这种模式改变了管综这件事的工作流程。

大多数设计师还是像传统设计师一样,只会实时收到移动本专业管道的意见,而不用操心其他专业管道是怎么走的、有哪些碰撞,这件事专门有人在全局视角负责协调。

并且这种发现问题、调整管线的流程,会随着设计推进随时进行,设计师基本不会受到打扰,不会干着干着收到几百条的碰撞意见心里骂街了。

这种向云端的转变,只是云协同其中的一个小角落,下面咱们就展开说说数维的云协同平台有啥不一样。

04▼云端协同平台

现在大家对「云」已经不陌生了,不过一般设计软件,「云」还是一个偏辅助的工具,主要是用来存储图纸和文档,而广联达设计在云路线上走得更远、更激进,甚至有点和上一个时代告别的意思。

尽管建筑、结构和机电都有本地软件,但没有一个本地存储的、具象的模型文件。所有的三维成果都是直接上云,完成多专业之间的同步。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1)

本地只有缓存,但没有「另存为本地文件」这个动作,文件是实时分布式同步到云端,也就没有了断电、忘保存、丢失文件等问题。

随着这个模式的转变,设计师之间也就没有了互传不同版本文件这么个动作,和模型对应的图纸、表格等也都是从云端导出。

广联达云协同可以采用公有云的方式,对特殊要求的企业,也可以进行私有云部署。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云端对项目管理人员、项目设计师以及校审负责人进行不同权限的配置,也可以为业主这样的第三方角色单独建立账号加入协作。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2)

数维有一个独特的协同机制,叫「工作单元」,类似于一个设计文件,本质上就是在云端存储的数据库,每个工作单元都由一名设计师在协同环境下完成,其他人可以把某个人的工作单元作为外部参照。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3)

软件端的设计师,会在自己负责的工作单元开展工作,等进行到一定程度,可以在平台里提交,类似传统的提资工作,其他人就可以同步和参照他的工作成果。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4)

项目共享的资源库也是在云端架设,其中包含了设计过程中常用到的构件、户型模块、字体、样板文件、机电专业配置等,方便设计师随用随取,也便于管理员统一项目标准。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5)

当项目缺少资源时,也可以访问公共的行业资源库,把里面的内容添加到项目库,目前有超过4000个不同专业的参数化构件,同时也能浏览真实厂家的产品数据进行设计选型。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6)

随着多个项目中对软件使用的积累,企业也可以把项目中的这些资源,打包成企业模板,今后可以直接调用,快速创建新项目,让数据变成可以复用的知识包。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7)

数维设计不需要第三方的轻量化协同平台,所有设计数据,都是原生留存在云端的,也可以直接在线查看。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8)

指标计算也连同模型在浏览器里展示,可以分专业筛选,也可以下载指标表。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49)

除了前面说到的碰撞检查问题,项目中发现的设计问题,也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发布、批注和追踪。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0)

与自己相关的最新问题进展不仅会出现在浏览器里,也会同步出现在本地软件上,还包括参照专业的模型更新提醒,方便设计师随时定位问题和修改。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1)

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设计师可以按需要,整合并交付设计成果。

和传统交付模式不一样,数维中的流程是在文件归档后,在线创建一个「交付包」,因为工作单元中所有文件都是在云端存储,这个过程只需要批量选中某些成果,比如图纸、计算书、计算模型、算量模型等等,打包给其他人。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2)

其他协作者根据不同的权限,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查看模型和图纸,或者下载图纸文件用本地软件查看。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3)

此外,针对设计的常用工具,比如碰撞检查、净高分析、模型检查、渲染、导出算量模型等功能,也都集成到了网页端,不需要在本地安装插件,让设计师手里的工具保持流畅。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4)

在这些应用里,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导出土建和安装算量模型,这又引出了今天最后一个话题:广联达想通过设计算量一体化,解决什么问题?

05▼设计算量一体化

有没有那么一天,设计端的BIM模型,和造价端的算量模型,能最终统一成一个模型呢?

这件事在行业里,长久以来都是个「执念」。

这一方面来自于直觉判断:都是三维模型,怎么就不能统一呢?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价值期待:在「算账」这么个设计、施工、咨询、业主方重合度最高的节点,如果BIM模型能为造价提供更高的价值,那它也会更值得人们付出心血,尤其是很为设计价值操心的设计企业。

不过,这件符合直觉、符合期待的事儿,越往深处挖,就越难。

过去20年,设计与造价有一种固化的模式:设计方先交付图纸,造价咨询方照图建立算量模型,再辅以人工最终组成工程量清单。

这个过程中,出图是从三维到二维的降维操作,算量建模又是一次逆向升维的操作,两拨人、两个动作本来就对精确性有所损耗,时间滞后也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如果是从三维直接到三维,且设计模型的细节丰富度本身是高于算量模型的,向下兼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不过,设计模型到算量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必须完成的工作:需要补充构件,比如二次结构和细部构造;需要补充抹灰、防水等做法;构件在算量业务下需要重新分类;设计阶段的信息需要过滤删减。

这些工作由谁来做、难度如何,就是设计算量一体化的「七寸」。

目前广联达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从设计模型到算量模型,必然要有造价师的补充修改工作,不可能全部由设计师负责提供一个可供算量的模型。既然现阶段无法避免,那就大幅度减少这个工作量,秘诀就是两个技术:GFC数据接口和云服务

首先是格式互通

数维的建筑、结构和机电三个专业,都可以通过GFC格式,设计师按照一定规范建模之后,把成果直接导出到广联达土建和安装算量平台,继续进行工程算量工作,前面说的云协同平台也提供了这样的APP,这是本家格式的无缝转移,不存在中间格式的数据损耗。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5)

➤ 第二是合规性前置

设计模型本身是否能满足算量的基本要求,这里面的部分检查项前置到设计阶段,尽量多的由程序自动执行、定位甚至智能修改,尽量把这些校审内容绑定到设计师本专业内的设计校审上,少给设计师增加工作量。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6)

➤ 第三是业务转化

设计师完成合规模型后,在云端交付,那些必须由造价师完善的业务,在这关键的一步通过云端工具直接完成,比如楼层转换、土建结构标高合并等。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7)

还有些复杂的工作,比如构件命名、材质、分类的转化等,云端提供了自动映射工具,帮助造价师把设计模型转化成符合造价要求的模型,并且列出没能自动转化的构件,造价师可以通过轻量化工具手动完成。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8)

最终,在云端把模型封装,再导出GFC到造价软件,进行算量工作。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59)

当然,造价和设计之间还存在着根本业务上的差异,比如装饰装修、二次结构、刷油保温等工作,这些则是在模型导入之后,利用造价软件现有的功能去解决。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60)

这个流程省下来的时间有多少,准确度怎么样呢?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你亲自去尝试一下,在这儿给一个案例参考。

上海原数设计院在滁州一个住宅项目,基于甲方正向设计推进的课题,选取了地下车库和地上的一栋住宅,通过数维产品来完成全专业的正向设计。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61)

这个项目不仅是用广联达数维做了这个工作,还和传统算量的工作流程做了对比。

通过数维导出GFC到广联达算量软件中,增加了算量模型修改补充的时间,减少了传统流程中算量模型的建模过程,总时长减少了将近40%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62)

由于是同一个模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BIM算量比传统算量更准确,从偏差度上来看,算上了临时BUG和人工操作失误,与传统算量对比,钢筋量偏差0.07%,混凝土量偏差0.72%,模板量偏差0.36%,在可接受范围内。

06▼BIMBOX观点:数维想要做什么?

到这儿,我们把数维设计这套系统截止到2022年9月的主要状况做了介绍,三个大专业、两个大方向,可以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篇幅有限,只挑了小部分比较突出的功能,如果你或你的企业感兴趣希望试用,可以私信联系我们,也可以访问官网。

最后聊聊自己的一点思考。

如果让我们猜测广联达设计软件想达到的目标,或许是:对设计师温柔低调的同时,帮助设计院完成大跨步的数字变革。

先说设计师。

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的共识是,三维、协同和数字化,是发展路上绕不开的变革,而面向未来的理想和当下的现实存在矛盾,推进改革的阻力很大。

我们在去年的评测中就有一种明显的感觉,软件的设计语言体现着:设计企业是做设计的,不是做BIM的,BIM可以服务于设计,但不喧宾夺主。数维当然首先是服务于设计师的。

设计师觉得三维设计比二维麻烦,那就把二维和三维流程结合起来,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在平面图中完成。

设计师觉得大量BIM需要的参数属性很麻烦,那就大幅度减少参数的输入,只保留设计环节关注的信息。

设计师觉得BIM的自由度太高,折腾软件的时间比画图时间还长,那就把自由度收束到每个专业的小范围之内,电气专业关心的那些参数,就不让暖通专业看到。

安装插件麻烦,第三方平台麻烦,数据格式转换麻烦,操心造价的事更麻烦,那就全都在云端一站解决。

但,企业要生存下去,光是满足设计师的效率需求、减少变革的阻力,这还不够,面向B端的软件必须给企业一个动力,让他们能创造出新的价值才行。

这个价值,近期内可以看全专业协同带来的服务质量提升,中期可以看设计算量一体化带来的服务边界扩张,远期则是看数据积累带来的潜在价值。

作为一款今年刚刚正式发布的软件,数维无论在本地还是云端的功能,都远远没有迭代到最终形态,但你可以从趋势看出来,广联达对「云」的态度非常坚定。

目前在协同设计这个阶段,广联达已经在大面积尝试「去本地文件」,中间还有些环节,比如导出算量模型,还是从云端到本地,未来完全有可能,所有的环节都在云端打通,不再有各种版本的本地文件,设计师、造价师都是完全无感地在一个环境下工作,没有上传、下载、互传这些动作。

设计师更省事儿、断电保护、版本统一等等,只是顺便解决的小问题,广联达更大的目标是解决设计企业数据价值的大未来。

王坚的《在线》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今天数据的意义并不在于有多大,真正有意思的是数据变得在线了,这恰恰是互联网的特点。所有东西都能在线这件事,远比大更能反映本质。如果打车软件使用的交通数据不在线,那它就没有什么作用。存在硬盘里的数据,作用是有限的。

以前我们都习惯把歌曲下载到MP3播放器,把文字写在word文档里,不知不觉,人们习惯了云音乐、云文档,和本地文件永远告别,普通人收获的也许是效率和便捷,而拥有海量收听数据、文档数据的企业,才是最终在数据原油里炼出石油的赢家。

比起这些行业,建筑设计行业的「炼油」技术还不算成熟,但不妨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先把原油收集起来。

在变革的洪流中,有的产品倾向于满足用户传统的习惯,有的产品则是体现着改变传统的激进理念,数维的进化,似乎一直是在这二者之间寻找某种平衡。

未来广联达会怎么做?当下还远远不是终局,我们拭目以待。

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建筑识图与构造成绩分析(建筑结构机电三专业发布)(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