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
2018年,在长沙,我追寻着当年毛泽东同志的足迹,漫步橘子洲头,参观青年毛泽东雕像,回味了毛泽东同志的青春岁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岂只是青年学生的形象?分明是伟大政治家的气魄!若干年后,果然“谈笑凯歌还”,毛泽东同志朗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湘江畔,望“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只是序幕。到韶山瞻仰才是正剧。
“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自从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上学过了这首歌词,我就对韶山充满向往。那可是当时似神一般存在的毛泽东同志的家乡啊!有朝一日能够前往瞻仰,那得多么荣幸。这份企盼在心底藏了四十年多后,我才来到了湖南省湘潭市所辖韶山市(我上小学时,这个地方称作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拜谒了毛泽东同志故居。
这所非常朴素的土木结构民居坐南朝北,与我们司空见惯的房屋的坐落正好相反。黄砖作墙,青瓦盖顶,门楣上方悬挂着邓小平同志手书“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大字。屋前有毛泽东同志少年时读书的私塾和游泳的池塘等处遗址。池塘不大,但莲叶田田,遮蔽了水面。这里,最令人震撼的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你只能随着人流往前挪动脚步,故居的每一处地方倒是都能走过,但想在哪处流连全由不得自己,人流把你推到哪里,你就在哪里驻足。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卧室兼书房。粗糙的原色土墙,红色的木头寝具,薄薄的蓝色被褥,白色的蚊帐,极其普通。一代伟人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生活了17年。回乡领导农民运动时,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开过各种会议,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59年曾回此处省视。那年,毛泽东同志赋诗一首《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回顾了革命历史,描绘了丰收图景,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站在这里,感觉走进了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生命中,从“书生意气”,到“红旗卷起农奴戟”;从“霹雳一声暴动”,到“百万雄师过大江”;从“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战争岁月到“到处莺歌燕舞”的社会主义图景……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这位“久有凌云志”的人,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一代民族英雄。
从故居出来,就来到毛泽东广场。加底座高10.1米的铜像展示的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铜像背对韶峰,双手握卷,面露微笑,神采奕奕。向毛泽东铜像献花的人络绎不绝,大多以我的同龄人或上代人为主,以家庭为单位,自发前来,态度庄严真诚,秩序井然。来到这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在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距故居和纪念馆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滴水洞。1966年,毛泽东同志曾在1号楼住了11天。现在,办公室、卧室、会客厅、会议室等,均已对外开放。看着这些工作和休息场所,特别是办公室桌上的笔砚,好像走进了那段神秘而且似乎不可触摸的历史中,仿佛我们是亲历者、见证者。
我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开启学生生涯的,但直到25年后,才来到这座世界最大的广场。其时,毛泽东同志已经逝世16年。我随着人流走进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泽东同志的遗容,感觉是一件很神圣的事。
如今,来到毛泽东同志的家乡,全然没有游人心理,怀揣的只是高山仰止的态度,仿佛完成了一件夙愿,寄托了一种情怀。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的的确确不是普通人。“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25岁时即显露出这样的雄才大略,真是千古英雄,令吾侪望尘莫及。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属于人民。
“芙蓉国里尽朝晖。”湖南之行结束了,但遗憾的是过宁乡而不入,没有瞻仰刘少奇同志故居。有朝一日再去潇湘大地,一定要补上这一课。
注:文中引文均出自毛泽东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