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年(1858)冬至十年(1860)冬,在清朝中央政府中发生了一件大案,人们称之为“户部宝钞案”众所周知,户部是清政府内管理钱财的机构,代表皇帝掌管财政大权先是,因为清政府财政匮乏,便设立了宝钞处和官钱总局等机构,以发行钞票和大钱,用来解决财政困难为了推行这一工作,在宝钞处下面,又设立了官钱号,以便招商出纳设立的官钱号很多,其中包括乾字官号四个,宇字官号五个,等等但是,因为宝钞和大钱缺乏信用,社会上的人们不太买账,清政府就利用相关法令强迫推行,以致造成官民交累,弊端丛生,特别是官吏与商人因缘为奸,影响极坏咸丰八年冬,肃顺任户部尚书,开始派人对有关人和事进行调查肃顺是郑亲王端华之弟,又是御前大臣,在当时以敢于任事著称,很受咸丰帝信赖肃顺在派人调查时发现,宝钞处宇字官号欠款,数目与官钱总局存稿不符于是,肃顺就又奏请咸丰帝,派人进一步深入调查此案牵延两年,最后查出宇字官号司员蒙混办稿,将官款化为私欠,与商人勾结,狼狈为奸于是,清政府将司员王正谊、李寿蓉等革职查办,把商人张兆麟等逮捕严讯这一案件,共抄没司员及商户数十家,籍没官吏亦数十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清朝清正廉洁的好官名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清朝清正廉洁的好官名单(晚清求官的六字真言)

清朝清正廉洁的好官名单

咸丰八年(1858)冬至十年(1860)冬,在清朝中央政府中发生了一件大案,人们称之为“户部宝钞案”。众所周知,户部是清政府内管理钱财的机构,代表皇帝掌管财政大权。先是,因为清政府财政匮乏,便设立了宝钞处和官钱总局等机构,以发行钞票和大钱,用来解决财政困难。为了推行这一工作,在宝钞处下面,又设立了官钱号,以便招商出纳。设立的官钱号很多,其中包括乾字官号四个,宇字官号五个,等等。但是,因为宝钞和大钱缺乏信用,社会上的人们不太买账,清政府就利用相关法令强迫推行,以致造成官民交累,弊端丛生,特别是官吏与商人因缘为奸,影响极坏。咸丰八年冬,肃顺任户部尚书,开始派人对有关人和事进行调查。肃顺是郑亲王端华之弟,又是御前大臣,在当时以敢于任事著称,很受咸丰帝信赖。肃顺在派人调查时发现,宝钞处宇字官号欠款,数目与官钱总局存稿不符。于是,肃顺就又奏请咸丰帝,派人进一步深入调查。此案牵延两年,最后查出宇字官号司员蒙混办稿,将官款化为私欠,与商人勾结,狼狈为奸。于是,清政府将司员王正谊、李寿蓉等革职查办,把商人张兆麟等逮捕严讯。这一案件,共抄没司员及商户数十家,籍没官吏亦数十人。

晚清时期的官场腐败,有多方面的表现,一切为了保官,做官不做事,广结关系网,做官为发财,做官如演戏,做官好比上战场等等,形成了一幅晚清官场的腐败图。

首先是一切为了保官。能当上官的人,大都也经历了种种艰辛。有的人是通过“寒窗十年苦,一举成名天下扬”的科举道路,踏上了仕途;有的人是通过花钱,也名之为“捐纳”,买了官职,成了官员;还有的人是靠祖上的关系,叫做“恩荫”,比如军功等等,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做了官。科举也好,花钱也好,恩荫也好,总之,能当上官的人,确实也“不容易”。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一旦当上了官,首先考虑的不是怎样为朝廷和百姓办事,而是怎样保住官,创造机会当更大的官。为此,官场上就出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光绪初年,海王村(今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有一家由山西商人开的书店,名为“宝名堂”。书店的老板和朝廷吏部的一些官员比较熟,因而了解许多当官人的情况,就刻印了一部书,取名《大清爵秩全览》,用以结交官吏,并以此获取利润。后来,不知哪方面出了问题,或是得罪了什么人,这家书店被朝廷查封了,《大清爵秩全览》也就不许出了。不料,山西商人的本事太大了,他又买通了相关的官员,把书名改为《大清缙绅全书》,继续出版发行,而朝廷也没有再过问,直到清朝灭亡为止。《大清缙绅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原来,这是一部当官人的必读物,也是做官人的联络手册。该书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各出一册,书的内容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各方面官员的情况,比如姓名、籍贯、职务、履历等等。有这样一部书在手,朝廷的官员队伍情况一目了然,而这也必然给当官的人提供了相互结交的方便。据说,凡是做官的人,都有这本书,当然是不止一册。晚清官员们为了保官,也是为了继续升迁,便把《大清缙绅全书》当成了联络手册。这真是晚清官场中的一种怪现象。

除了《大清缙绅全书》这样的联络手册外,还有另外一种联络手册,名叫《科名录》。《科名录》的意思就是以科举取得功名的人名录,分秀才、举人、进士三类。秀才的人名录多以某一县、某一地区为收录对象,如《苏州府长元吴三邑诸生谱》,收的就是苏州长元吴三邑地区秀才们的人名,它强调的是地区性。举人的人名录多以一省或数省某一年考取的举人为收录对象,也名乡试同年齿录,如《咸丰五年乙卯科直省乡试同年齿录》,就是收录咸丰五年直隶地区所考取的举人的人名,它强调的是时间性。进士的人名录多以某一年参加会试考中进士的为收录对象,也名会试同年齿录,如《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同年齿录》,就是收录光绪六年考中进士的人名,它强调的也是时间性。《科名录》的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籍贯等。无论是强调地区的,还是强调时间的,只要有一册在手,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名,极大地方便了同一地区或同一年做官的官员们之间的往来,加强彼此的联系。所以,如同《大清缙绅全书》一样,《科名录》也非常受官员们的重视,被称为另一样的联络图,做官的几乎人手一册。

当官以后要想保住官,进而继续升迁,除了知道各种各样的联络手册、以便加强彼此的联系、互相利用外,还要懂得官场的哲学,人们称之为“厚黑学”。“厚黑学”一词源于李宗吾的著作。生于光绪五年(1879)的李宗吾,到清朝灭亡时,已经三十多岁了。所以,他虽然是在民国时期发表的著作,提出了“厚黑学”的概念,实际上他所揭露的,仍是晚清时期的事情。透过李宗吾提出的“厚黑学”,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晚清官场的腐败。

据说,“厚黑学”的本质是脸皮厚,心里黑,不能心慈面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这样,就很难在官场上站得住脚。这脸皮厚,心里黑,缺一不可。只脸皮厚,心里不黑,该狠的时候狠不起来。只心里黑,脸皮不厚,该低三下四的时候会想到面子上不好看,做不出下贱的样子。除了掌握“厚黑学”的本质外,在具体办事的时候,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此,有人总结出求官和做官两种“六字真言”。

晚清求官的“六字真言”是:空、钻、吹、捧、恐、送。

“空”就是要有闲工夫,什么事情都不做,一心只想做官的门路。

“钻”就是钻营,没有机会找机会,有了机会绝不放过。为此要四处活动,所有的关系都要派上用场,没有关系也要想方设法拉上关系,而一旦拉上关系,就绝不放松。

“吹”就是吹嘘自己,用一切形式,在一切场合,都要充分地表现自己,说自己怎么怎么行,和一些“大人物”的关系怎么怎么“硬”,招摇撞骗,无所不用其极。

“捧”就是吹捧,俗话说“拍马屁”。凡是对自己有用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对他逢迎吹捧,不管多么肉麻的话,都能说得出来。

“恐”就是恐吓,利用上司的弱点,旁敲侧击,使对方知道自己掌握着他的把柄,但又不过分,这时候再加上捧,使上司知道自己可以为他所用。这一“恐”一“捧”两手交替使用,把上司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送”就是送礼,特别是送钱。对方收了你的钱,就会帮你办事。

晚清做官的“六字真言”是:空、恭、绷、凶、聋、弄。

“空”就是说话、办事不接触实际的事情,甚至环顾左右而言它,这样会使自己游刃有余,既不承担责任,而又不会让别人抓着自己的把柄。

“恭”就是在上司和同僚之间,甚至在亲友面前,都要装出“谦恭”的样子,使人觉得自己“和蔼可亲”,不提防自己。这样会减少自己的竞争对象,又能博得上司和同僚的好感,从而增加自己升迁的机会。

“绷”就是在下属和百姓面前要不苟言笑,不轻易表态,不轻易说话,要表现出自己的“谱”来。但是在关键的时候,要一言九鼎,说话有分量。这样会使自己在下属和百姓面前有威严,也会使下属和百姓对自己有神秘感,畏惧感。

“凶”就是凶恶、狠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该下手时就下手,但在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斯文的样子,绝不暴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

“聋”就是装聋做傻,在小事情上,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笑骂由人笑骂,我自泰然处之,绝不小不忍而乱大谋。

“弄”就是千方百计弄钱,有了钱,就有了经济基础,而有了经济基础,什么事情也就都好办了。

在晚清的官场中,要想保住官,继而继续升迁,送礼是绝对少不了的手段。前曾指出,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她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后来回北京的时候,沿途官员“孝敬”给她的金银财宝,竟装了三千辆大车!上行下效,最高的当权者都这样贪婪,各级官员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在晚清的官场中,送礼、主要是送钱,其实就是变相的贿赂,是很平常又很盛行的事情。但是,送礼也要送得巧妙,既要使接受方能够接受,又要使接受方不丢面子,这就得讲究方法和掌握时机,否则,会把事情办“砸”的。在晚清的官场中,送礼也是有讲究的,当官者不可不知。

那么,这些讲究都是什么呢?这就是在所送礼品的前面,加上“仪”、“敬”等字,以文雅的词句掩盖丑陋的行为。一般说来,送礼都是送银子。比如夏天气候炎热,人喜凉爽,这时候送的银子,就称“冰敬”。冬天天气严寒,人喜温暖,这季节送的银子,就称“炭敬”。新年到了,这时候送的银子,就称“年敬”。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送的银子,就称“节敬”。在被送者喜庆的日子里,例如生日、结婚、生子等喜庆日子里,送上的银子称“喜敬”。

送礼有时不限于官员本身,还要送给官员的看门人、仆役等,因为得罪了他们,也办不成事。送给官员看门人、仆役的银子,称“门敬”。讨官员家属喜欢,是讨好官员本人的一种手段,所以送礼时,有时也要兼顾到官员的家属。送给官员女性眷属的银子,称“妆敬”,也称“妆仪”。送给官员男性眷属的银子,称“文敬”,也称“文仪”。如此等等,官员们对这些是不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