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本地居民一样到市场采买年货、到寺庙烧香祈福,走进本地居民家中,张灯结彩挂灯笼、做蛋饺煎春卷、围着大圆桌吃一顿“年夜饭”……春节前夕,家住闵行区华漕镇的“洋居民”欧阳毅,体验了一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味。来自英国的他高兴地说:“中国文化非常有魅力,我非常喜欢在这里的生活。”

新春走基层站台上2分钟的团圆(新春走基层穿旗袍)(1)

新春走基层站台上2分钟的团圆(新春走基层穿旗袍)(2)

新春走基层站台上2分钟的团圆(新春走基层穿旗袍)(3)

无独有偶,华漕镇的“洋姐姐”们也穿上了风情款款的旗袍,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梳起发髻、摆起功架、练起舞步,演绎出充满海派风情的东方优雅;外国小朋友们则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学着唱起了中国过年传统歌曲《恭喜发财》,在浓郁喜庆的旋律中感受春节欢乐的氛围……

新春走基层站台上2分钟的团圆(新春走基层穿旗袍)(4)

新春走基层站台上2分钟的团圆(新春走基层穿旗袍)(5)

华漕是沪上闻名遐迩的国际化社区,有11个国际型小区,居住户数近3000户,外籍人士接近6000人,涉及76个国家和地区。面对境外居民和“原住民”交织在一起、多元文化共融共存的现状,华漕镇副镇长陈健表示,华漕国际化社区的特性,决定了其治理更需要融合与理解。“我们一直在探索针对外籍人士的居民化管理,关注人的需求,追求共建共治共享。”

在今年倡导留沪过年的特殊背景之下,如何让不能回国的洋居民们度过一个有温度、有念想、有味道的“中国年、幸福年”?华漕镇在总结多届“赵家村晚”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之上,策划了上述这一系列活动,让洋居民不仅仅只是友情参与其中,更让他们成为闪亮主角。

具体张罗这一切的正是华漕镇党委孵化培育的非政府组织——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往年我们组织外籍居民参加华漕镇赵家村非常‘接地气’的乡村春晚,一起吃流水席,还有写春联、捏糖人等民俗体验,看得出来,外籍居民都很喜欢红红火火的中国年。”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虽然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不能大范围聚集,但是让“洋居民过个华漕精彩年”的宗旨没有改变,所以对活动的形式进行了调整,进一步由线下延伸至线上。

“我们组织一部分外籍居民直接参与,比如洋姐姐旗袍秀,外国小朋友学唱中国年曲,中外居民一起采买年货、吃年夜饭,并把参与的过程拍摄下来,剪辑制作成三集双语字幕、英文配音的短视频,让更多的外籍居民可以通过在线收看,来感受生活在华漕的精彩。”据该负责人透露,这些内容受到不少媒体的关注,洋姐姐穿旗袍排练的视频网络浏览量已经超过了100 万。

新春走基层站台上2分钟的团圆(新春走基层穿旗袍)(6)

记者了解到,由华漕镇党委、政府支持,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定期出版的《华漕生活H•LIFE》双语杂志,此前的投放范围为涉外小区以及辖区内各类公共场所。2021年起,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华漕镇域内的每一户境外家庭都将收到这份杂志。

新春走基层站台上2分钟的团圆(新春走基层穿旗袍)(7)

此外,华漕镇还为外籍居民量身打造了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华漕国际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洋居民议事厅、国际人士服务窗口、“亮就亮吧”书屋、英国全科医生诊疗点等多个功能区域。其中,洋居民议事厅每1-2个月就会召开一次洋居民议事会,洋居民与分管镇长面对面座谈,提出他们对社区建设的设想,不少“金点子”就是这样“头脑风暴”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