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一、先说一下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教育工作,他创新了教学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传扬诲人不倦的精神,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一生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儒家思想重要人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儒家人物)(1)

第一阶段是到齐国求仕之前,约7,8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的门徒还不太多,但是他作为一位老师在社会上已有不小的名声。在这一时期里,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6岁的颜路(颜回之父),还有几乎陪伴了孔子一生,比他只小9岁的子路。

第二阶段: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孔子虽然有4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止传道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68岁(鲁哀公十一年西元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周游,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磨练了意志。当时的孔子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文学较佳的有子游,子夏弟子中,有不少人成就卓越。

儒家思想重要人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儒家人物)(2)

二、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孟子生前也为自己是孔子学说的正统传人而自豪。区别在于,尽管他们都以主张仁义而闻名于世,但孔子后期却陷入了宿命论的境地。而我们这位亚圣,直到84岁那年离开人世,毕生都以一名战士的姿态勇猛进取,并且从来都没有悲观失望过。

儒家思想重要人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儒家人物)(3)

他的前辈孔子一样,孟子极力信奉的仁义思想,在战国时代并不为大多数当政者所接受。尽管如此,他还是会为了自己坚信不已的信念,在许多国家不遗余力地左右奔走,并且从不悲观和气馁。他曾经断言,现在老天还没有期待太平。一旦这种希望出现的时候,要想真正实现这个愿望,天下除了我,就没有人可以担负起这件事。

孟子最为出名的作品就是《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他的代表作还有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重要人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儒家人物)(4)

三、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孙卿(荀、孙二字古代读者相近,卿为敬称),战国末叶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要活动于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至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之间,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把他和孟子相提并论。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

儒家思想重要人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儒家人物)(5)

荀子作为一个集诸子百家大成之人,在儒家五圣、孔门十哲的行列中却是没有荀子的身影的。这是为什么呢?

荀子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人,一个人为秦国吞并六国带来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和方法,另一个人呢,大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尊贵可见一斑。按理来说,出了这么两个杰出的徒弟,无论是对荀子还是儒家,都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情,但问题恰恰出在这儿。韩非子和李斯都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史书上评价他们是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而韩非子更是了不得,将前面法家的几位代表人物的思想糅和在一起,提出了全面的,完整的法家理论体系。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儒法的对立是十分大的,从阶级上来说,儒家代表的是旧奴隶主贵族阶级,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而法家则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周朝的等级观念。从思想上来说,儒家和法家的对立就更大了,先不论荀子这单个人的思想,就说儒家前面的所有圣贤,提倡的是一种仁爱,让统治者用得德行感化人民,而法家却是提倡一种霸道,让统治者用刑法来驾驭人民。这就了不得了,荀子既然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教出来的两个徒弟却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而在你的思想中,也体现出了与法家的思想,你到底是站在儒家这边还是法家这边?

儒家思想重要人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儒家人物)(6)

不过以一个后世人的眼光来看,荀子的思想才是真正的伟大,独尊儒显迂腐,独尊法不人道。唯有在孟子的思想中,将儒和法的思想糅合的很完美。

四、儒家还有很多著名人物,比如儒家五圣中的复圣——颜渊(颜回)、宗圣——曾子(曾参)、述圣——子思。

儒家思想重要人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儒家人物)(7)

颜子,即颜渊(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省今济宁市嘉祥县)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曾子被后世尊为“宗圣”。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 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儒家思想重要人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儒家人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