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斩六将”,已经被世人广为传颂,脍炙人口的实例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勇猛的架势。

作为主角的关羽,同样不容小觑,作为三国的“武力担当”,他的身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过关斩将的来龙去脉。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1)

杀探子,漏计划,成为“导火索”

在吕布被曹操和刘备联合剿灭之后,刘备势单力薄,于是选择暂居曹穴。

可是一山怎么能容得下二虎,即使刘备“装疯卖傻”,日日种花摘草,企图迷惑曹操,让其觉得自己胸无大志。

可是曹操也不是傻子,屡次召见刘备只是为了试探他有没有野心。

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即使伪装得再好,也难免会露出破绽。

既然无法安心地留在这里,那么走总是行得通的吧?恰逢此时,远在河北的袁绍兵强马壮,打算再走袁术的老路,强行称帝。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2)

袁术已经尝到了失败的苦头,但是他的野心尚且存在,为了向袁绍示好,他选择将“传国玉玺”拱手相送,只为分一杯羹。

那么如果袁术起兵,第一个开刀的人非曹操莫属,要想自保,首先就要防止他再次壮大。

刘备也是看到了时机,自告奋勇,要去徐州拦截袁术,因为如果袁术要去投袁绍,那么这里就是他的必经之路。

顺理成章,刘备三兄弟成功到了徐州,可是等曹操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就为时已晚。

想要让他回来,却被一句“将在为,军令有所不受”弹的灰头土脸,其实刘备的初衷并没有打算和曹操为敌。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3)

因此在袁术路过徐州的时候,还是亲手将其伏杀,给了曹操一剂定心丸。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关羽在陈登的怂恿之下,杀了曹操安排在刘备内部的探子。

这成为了刘备与曹操反目的“导火索”。

之后刘备为了缓和两人的关系,还将派来围剿自己的曹将平安送还,企图以此求和,让曹操对自己放下戒备。

本来关系还没有僵硬到这种地步,可是董国舅被抓,“衣带诏”一事泄露,将刘备一下子置于死地,再次恶化了两人的关系。

于是曹操不顾袁绍的大军压境,也要先将刘备铲除。带了大军前去围剿,在张飞的引导之下,刘张二人打算先下手为强,夜袭曹营。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4)

可是天公不作美,以狂风为征兆,让曹操提前就得知的二人的计划,可想而知,刘备惨败,不得已自己去投了袁绍,张飞不知去向。

过关斩将实属被逼无奈

二人各自逃命是时候,关羽还在苦苦守着刘备的家眷,因为曹操早就觉得关羽太过勇猛,是自己所缺少的将。

虽然关羽死守,但是他能保全自己,可不意味着他能够分出精力保护夫人们。

于是曹操设计,以其家人为引,外加张辽当说客,很快关羽就选择了妥协。

但是他与曹操约法三章,只有有了刘备的消息,自己就会立马去找哥哥,绝对不会久留。

为了留住他,曹操也是选择了缓兵之计,先让他留下,慢慢再想办法。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5)

在此期间,关羽为曹操解决掉了颜良,文丑这两员大将,让曹操的士气大涨。

可是也就是此时,他得知了刘备的消息,当即就要辞曹操,去河北找自己的哥哥。

可是曹操怎么会让他如此轻易就离开,先是选择闭门不见,后来又派张辽好言相劝。

可是关羽早就决定要走,肯定是不会为了这些妥协的,于是他留下曹操所赠的所有东西,带着嫂嫂们,偷偷上路了。

可是因为没有曹操的路引,守关的将士们可想而知,都不会放他过去,即使是有这个心,可是想想曹操的心狠手辣,也就没有了这个胆子。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6)

关羽一心要走,谁可能把他留住,既然好言相劝行不通,那么就只能硬碰硬了。

其实关羽一心只想要过关,根本没有想要杀人的动机,就是因为没有曹操的许可,才被逼无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五关六将,是哪五关,哪六将?

既然关羽已经走上了这条不知尽头在哪里的“不归路”,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他在这一路上究竟遇到了些什么事情。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7)

第一关过的是东岭关,所斩将领是孔秀。

汜水关是关羽所经过的第一个关下,守城将领孔秀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人,此人清新俊逸,短袖战甲,更是一位练兵有方的人。

可正是这样一个人,妄言要将家眷留下做人质,彻底激怒了关羽,被斩于马下。

第二关过的是洛阳关,所斩将领是孟坦、韩福。

韩福本是洛阳太守,孟坦不过是其手下一小将,二人密谋想要将关羽擒获,好向曹操去邀功。

可是如意算盘打得太好,虽然孟坦一箭射中了关羽的臂膀,可是也因此激怒关羽,丢了小命,韩福也不例外,斩草就得除根,纵使收了伤,也没有妨碍关羽报仇。

第三关过的是汜水关,所斩将领是卞喜。

卞喜此人原本是黄巾军将领,善使流星锤。后来被曹操收编,做了这汜水关守关人。

到达关内,卞喜虚情假意,试图款待关羽让其放松警惕,自己在席间将其谋杀。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幸亏是僧人普净通风报信,才逃过一劫。

卞喜计划暴露,想要逃,早就晚了,关羽拦腰一刀,卞喜卒。

第四关过的是荥阳关,所斩将领是王植。

说到这王植,他和韩福可是两亲家,得知韩福已死,自己早就想好了复仇的计划。

但是这次关羽可留了心眼,他没有选择住在王植的府上,而是选择住在附近的驿站里,就是为了防止他暗算自己。

可是虽然防到了这一手,可是并没有防到他打算在驿站放火的意图。

要不是胡班冒死通风报信,或许关羽不死也得伤。之后胡班英勇就义,王植也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第五关过的是滑州关,所斩将领是秦琪。

再说说这最后一关,此时的关羽已经走到了黄河边,只要渡过了黄河,就能到达河北,就不必再担惊受怕了。

可是这黄河守关人秦琪,怎么也不肯放他过去,就算是拿出自己“斩颜良,诛文丑”的事件也压不住他。

还非说自己比这二人厉害百倍,非要让关羽见识见识,结果可想而知。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8)

终于坐上了开往对岸的船,也终于完成了这“千里走单骑”的壮举。

过关斩将如此玄乎,真的存在吗?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听起来就很玄乎,毕竟也是凡人之躯,纵使再勇猛,也很难做到杀敌如蝼蚁,如此匪夷所思。

这其实是作者在故意神话关羽这一人物,其实在历史中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这一说,而且他去找刘备的路途也并没有如此凶险。

那么真实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羽在此途中究竟有过哪些遭遇?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9)

在《三国志·关羽传》有过这样的记载,起初,曹操的确很中意关羽为人处事的品性,并且派张辽前去“交心”,想要试探关羽的底细。

关羽也却是很感激曹操的不杀之恩,他说:“我知道曹公对我非常仁厚,但是我受到刘将军的恩惠远不是这能及的,当初桃园结义,海誓山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管怎样,我都不可能违背自己当初的誓言”

“但是曹公待我的好,我也看在眼里,我会在报完恩之后再走,但是留下来是万万不可以的”

在《三国志》中记载的关羽的原话是这样的: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当曹操得知关羽的想法之后,并没有过激行为,做法也是相当仁义,他知道关羽是一定会走的,而且已经帮自己杀了颜良,斩了文丑。

于是以非常可观的物质赏赐关羽,虽然关羽没有接受,但是曹操的心意已经到了。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10)

由此看来,曹操对关羽离开一事并没有阻拦,相反持有很释怀的态度。

再往后看,在关羽偷偷离开曹军的时候,曹操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究竟是怎样的态度呢?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原文记载是关羽屡次拜访曹操,曹操都是闭门不见,所以他才在未得到曹操允许就离开的。

既然曹操对关羽离开并没有持反对态度,那么为什么还要闭门不见呢?

这里我想有两种可能,一是曹操真的不在府上,二是曹操可能不忍心看到这最中意之人的离开,受不了离别之痛。

那么当曹操得知关羽已经走了之后,他是怎么的反应呢?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话: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不难看出,曹操并没有派兵去追关羽,这也就反映出即使关羽不辞而别,曹操也并没有怪罪他的意思。

关羽为了与兄弟汇合过五关斩六将(真能单骑行千里)(11)

既然不追,那么肯定也就不会让边关去阻拦他,而且在历史上关于这六人的记载也是微乎其微,可以认为根本不存在。

所以说,关羽此行是相当顺利的,并没有像原文记载的那样,凶险万分,如此看来,曹操还是很仗义的嘛!

抛开这虚构的六人不谈,其实这五关也是无迹可寻。

在《武帝纪》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也就是说,此时的曹操的官渡,而袁绍在阳武,按照今天的地理位置来看,官渡故址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阳武故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两地相隔不过四十余里,而且中途并没有关卡阻隔。

结语

虽然说“过五关斩六将”是不真实的,但是如果我们抛开真假不谈,就故事本身而言,其实也是很有深意的。

“千里走单骑”渲染了一位身负重任,无依无靠的将军,背负着使命,信守着誓言,如此正直善良,如此敢作敢当,这不就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所缺少的吗?

因此,我们要看透这“过关斩将”的本质,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的内心,换位思考,方知事情的本质。

倘若你看到这里,想必对故事已经有了最深刻的理解,那么在你心中,这关云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