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全唐诗卷37第3

渭川田家王维唐诗全集(全唐诗抄32田家其一)(1)

【背景大略】

本诗作者王绩(?-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有唐朝第一隐士之称。其笔下无滞,风格“真率疏浅”,描摹田园风光,多述隐逸之志,可谓开唐朝田园诗之先声。所作《田家》三首堪为代表,这里抄录的是第一首。

【不求甚解】

阮籍、嵇康是为竹林七贤两大头牌,魏晋风流的表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称“不涉经学,性复疏懒”。魏晋名士诸作为实有时代、环境之深层原因。

起笔搬出两位大神自比,只取其疏懒意笼罩全篇,下文所述种种,均可视作主人疏懒的表现。

渭川田家王维唐诗全集(全唐诗抄32田家其一)(2)

朋友来了有好酒,一醉方休;闲坐独处则多舞文弄墨。

“养鹤”还颇具仙风道骨,后面的“牧猪”则让人忍俊不禁了。不是说养猪就会轻松,可有道是物似主人形,家猪圆圆滚滚的模样,容易联想到主人性情,这一联明显也是对开头“疏”“懒”的照应。

渭川田家王维唐诗全集(全唐诗抄32田家其一)(3)

其实牧猪事出有典,据《史记》所载,西汉丞相公孙弘年轻时曾于海上牧猪。

元亮径,典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形容隐居之态,少与人交接而门径荒废 子云居,指汉赋大家扬雄的陋居。扬雄“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晚年家贫,“人罕至其门”

笔法同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均借先贤喻指自己的居所。

倚靠床具观看妻子织衣,登上田埂督促儿子锄地。

这一联颇有点大男子主义,一家之主嘛,美其名曰须有点儿主人翁精神。(没少干活哦)

结句显得突兀,其实不然。要知道王绩是崇尚老庄之道的隐士。粗略来说,隐士可依儒道释分为儒隐、道隐和佛隐。佛隐近等同于出家,比如王维晚年身虽在朝,凡心已死,实可算作佛隐。而道隐,遵照教旨少不了上山采药一类修行,最好云深不知处方显得正宗。王绩虽受道家熏陶,入戏却不至于那么深。田家生活所带来的触手可及的真实感,让他不禁感叹寻仙只是一场空。

渭川田家王维唐诗全集(全唐诗抄32田家其一)(4)

不知有否察觉,除却最后两句,全诗通篇对偶,体式故仍是初唐盛行的排律。在《类书与诗》一文中,闻一多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初唐人作诗之弊,热衷排偶,讲究事典。打个比方,仿佛一手翻抄着《辞海》、一手堆砌造句。而王绩下笔,简练清爽,少有脂腻做作之感,一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

尤其是中间数联,由动物而至植物,从田野池塘写到门径家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田家情趣,进一步述及人物从事的生产活动,描绘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理想状态。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这正是排律这种长篇幅诗体的好处,看得到散文创作所提倡的章法,不似严格的五言八韵那般局促。排律,到了王绩手上,算是真正发挥出了威力。真不妨与刘禹锡的杰作《陋室铭》两相对照,行文之法,豪逸之气,有没有些许相似的影子?

又,王绩大可以懒懒地说:这大唐头一位田园诗人,舍我其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