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好动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其实都知道正确的教育方式,可很多时候同样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孩子身上的效果是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从而导致了教育结果的不同。

因材施教是每个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自身的个性和气质发展出一套独属于他们的教育方式。

气质和性格是不同的概念,气质表现在精力活动,速度,强度等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和秉性。

而性格指的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对态度习惯化的相应演化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是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就会比较稳定,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表现出来。

性格是可塑的,在个人的生活中形成之后,周围环境的重大变化也会相应地带来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

虽说性格不同于气质,受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孩子缺乏独立能力怎么教育(根据独特个性和气质因材施教)(1)

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属性,而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就是性格的差异。

当了解其中差异之后,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性格和气质来对他们进行养育和教育。

一般来说孩子都是活泼的,他们的活动量本身就比成年人要大很多,但有的孩子尤其活泼,除了睡觉就没有闲着的时候,他们总是不安于现状,一会摇头晃脑,一会跑来跑去,小动作无穷无尽。

这样的孩子通常注意力不会很集中,而且总是不安分惹得父母烦心,老师头疼。调皮捣蛋的孩子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导致自己和周围环境不能和谐相处。

活动量大的孩子有以下行为表现:
  1. 说话指手画脚,经常触碰别人忍耐的底线。
  2. 坐在一个位置上,脚和屁股都不能安分地呆着,椅子总是翘着或者不停晃动。
  3. 喜欢玩竞争类或者是跑跳类的游戏,比如说球类或者打仗,捉迷藏等等。
  4. 上课的时候会走来走去,挤眉弄眼,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其他事情分散,不能好好听老师的话。
  5. 写字的时候握笔很大力,经常会把字写出格子或者将纸划破。
  6. 不会好好走路,永远都是跑来跑去,除了睡觉就没有安静下来的时候。睡眠时间不长,也不喜欢睡觉。

孩子缺乏独立能力怎么教育(根据独特个性和气质因材施教)(2)

如果孩子有以上一些行为表现特征,那就说明他相比于同龄人来说属于活动量较大的了。在教育这类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能按照性格安静的孩子去要求他们,以下几个建议供家长参考。

包容

面对活动量大的孩子,家长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知道这类孩子没有办法长时间安静下来,他们不是故意不安分,也不是喜欢捣乱。

而是天生的气质让他们无法安静下来,当每次被他们弄得烦心的时候,家长要试着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和包容孩子,这样发火的几率就会下降。

注意安全

对于活动量大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会因为好奇而产生安全事故,这小意外虽然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但同样需要家长时刻将其挂在心头。

跌倒,摔伤,碰撞,触电,烫伤等等都要注意,甚至有可能或波及到其他的小朋友,这一点上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合理活动

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找出适当的活动让孩子发泄精力,比如说这类的孩子最适合做一些竞技类的体育活动,比如跑步,球类或者跳舞等等。

孩子缺乏独立能力怎么教育(根据独特个性和气质因材施教)(3)

家长可以在咨询孩子意见的基础上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兴趣班,从而让孩子找到一个渠道能够发挥自己的活力。

又或者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家长就要给他们在上学放学途中找到合适的机会让其活动起来,又或者鼓励孩子在课间帮老师擦擦黑板,做做卫生等。

陪孩子做静态活动

孩子活动量大并不表明他们没有安静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平时多陪他们做一些静态的活动,从而培养孩子安静的气质。

带他们到比较安静温馨的房间或区域中,陪他们看书画画,讲他们喜欢听的故事,如果他们能够安静一段时间,就给奖励,让其能够安静下来的时间慢慢变长。

所谓的安静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动不动,而是能够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中途不会走神。如果期间孩子有一些小动作,无伤大雅家长也没有必要严苛的要求。

很多时候家长早早地给孩子贴上了好动的标签,就会在脑海中断定这样的孩子会犯错,这样做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好动和活动量大可能只是孩子一个阶段的成长现象,随着年龄和集体生活经验的增加就会逐渐改善。

往往正是家长的评价让他们始终保持好动的状态。甚至会错怪孩子,觉得只要在集体活动中出了事情都是孩子惹出来的。

孩子的活动量大只是性格特征中的一部分,往往并没有恶意,也有可能改善,家长要客观中立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使用一些适合他们的教育技巧去对待孩子。

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安静,或者直接贴上好动的标签就放任自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