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窦性心动过缓,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大家应该注意缓解方法,尤其是出现了心肌疾病,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必须要合理的进行治疗,当心自己与身体病变有效进行检查,那么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你知道有哪些吗?

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造成的(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1)

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

1.心内因素

迷走神经兴奋

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结功能受损

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而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害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特别是下壁梗死。

2.心外因素

心外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绝大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心率不甚稳定。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变化,P-R间期可略有延长。

其症状轻重不一,可呈间歇性发作。多以心率缓慢所致心、脑、肾等脏器血供不足症状为主。轻者乏力、头晕、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有黑蒙、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部分严重患者除可引起心悸外,还可加重原有心脏病症状,引起心力衰竭或心绞痛。心排血量过低严重影响肾脏等脏器灌注,还可致少尿等。

检查

心电图检查

1.窦性P波的形态

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窦性心动过缓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而窦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15毫米,但由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所以两者的窦性P波形态有差异,Ⅱ、Ⅲ导联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2.窦性P波的频率

成人应<60次/分钟,通常为40~59次/分钟,多在45次/分钟以上。亦有慢至35次/分钟左右者甚至有20次/分钟的报告,<45次/分钟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分钟,1~6岁应<80次/分钟,6岁以上应<60次/分钟。

3.P-R间期

P-R间期0.12~0.25秒。

4.QRS波

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形态、时限均正常。

5.T波、U波

窦性心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窦性心动过缓的上述因素大家不能忽视,并且要注意专业检查方法,避免心动过缓,影响自己的生命,如果运动员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属于正常现象,平时要合理的检查自己的身体,有效的进行保健,并且要注意加强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