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没口村

文/姜苗林

抱着对没口村地名由来的兴趣,也为了弥补上一次没有看到水的遗憾,再一次乘车前往没口村。到了曹范镇距离没口村也就二三十分钟的车程了,却赶上镇里面修路,需要绕道走。人生地不熟的,正犹豫之间,路旁的一位大嫂说:“我正好要回家,路就由我来帮你们带吧。”这等好事又是互惠互利的,让人心里踏实了不少。大嫂认路却不知道路况,绕过了修路的地段,却怎么也绕不过限高杆,几乎就要过去了,就差那么一点点。大巴车在镇里面兜了两个圈子又回到了原地。大嫂说:“这路不通,只能走后山了。后山那条路可要绕瓦口岭,很远呢。”有人带路又有车,远近不成问题。

田园古村游记(山村游记重游没口村)(1)

车子就在山沟沟里面走,慢慢的往山顶盘旋。早上起来还阴着的天也放晴了。随着车子的拔高,那山峦与沟壑清晰地展现在了眼前。远山是美景,至于沟壑嘛,看得有些心惊胆战的。过了瓦口岭来到一处险峻的路口,一条路通往三王峪,一条路通往没口村。那路可是越走越险。遇到第一个急转弯处,大巴车就调不过方向去。幸好司机娴熟,打了几把方向盘;幸好弯道是往左拐的,有回旋的余地;最为幸运的是对面没有来车子。心在一紧一松中纠结起伏。大约十几分钟吧,车子总算是过去了。“前面不会有塌方吧?前面不会有比这个弯子再险的路了吧?”这话只在心里面想,没有人敢说出口来。

田园古村游记(山村游记重游没口村)(2)

继续往山里面走,还真有几个差不多的弯道,幸运的是在司机的精心操作下,在大家的凝神静气中顺利的通过了。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远远的就看到了前面的一座双拱石桥,那里就是没口村的地界了。有水从桥下湍急而来,又层叠而去,颇有气势。有小路可以通到桥的两侧。看那水从桥下形成一丈多高的瀑布,顺势铺展开来跌宕而去。湍急的水激起浪花形成白烟,有气势又有场面,从桥下近距离的观赏,景色确实优美。抬头看那浅褐色的石桥,双拱一大一小,也是颇具匠心的,一下子又让人想起了村子里面的那座双拱老石桥。

田园古村游记(山村游记重游没口村)(3)

往村子里面走。车子还是要绕到村子的正北方向,这里才是没口村的村口。村子里面的那座双孔石桥把村子南北分开,桥下的水又把村子东西隔开来。进入村子,无论朝哪个方向走,石桥是必经之路,或许也是村子的正中央。村委会就设在石桥的旁边。村子里的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有几栋房子改建成了民宿,之前似乎开过业,此时却都大门紧锁,冷冷清清的。上一次来游玩的时候,记得在没口大街的三十三号与房屋的主人聊过天。村里面冷清,不仅仅是因为年轻人都到城里面去打工了,还因为村子里面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要到明水或者曹范镇的学校去,年轻人不得不带着孩子走出大山。只有到了传统节假日的时候,村子里面才会有久违了的乡土气息。这回来了还是要到那户人家去看一看的。不巧的是那处院落大门紧闭,房门似乎也好久没有敞开过了。

田园古村游记(山村游记重游没口村)(4)

在村子里面看水,偶尔遇到几位村民,问他们没口村的由来?答案都是一样的:老辈上传下来的,自古就是这么叫的嘛。桥边一位长者说:“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过去我们这个山口里面木头多,来砍伐树木的人就叫这个村子为木头口村。后来木头砍伐殆尽,人们就说这个山口里面没有木头了。久而久之,没有木头口的村子就简化成为没口村了。没口村就是这样叫开的。”上次和这次来问了那么多的人都不知道没口村的由来,怎么唯独这位长者知道呢?长者说:“哈哈,过去啊,我在这个村子里面当教师。”

田园古村游记(山村游记重游没口村)(5)

返程的时候,司机也不敢再走来时的路了。他说:“就直接走曹范镇,去闯一闯那限高杆儿。”

入村求路绕何方?

雨过天晴旷野香。

水洞峡石流谷底,

山连远黛透霞光。

双桥双拱民和睦,

一柏一榆岁久长。

欲访相识门紧闭,

偶然值叟在溪旁。

10.10

壹点号 畅叙幽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田园古村游记(山村游记重游没口村)(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