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茶是乔木,这一点,大多数茶友都知道了。

武夷茶里的水仙,可以做白茶,也是因为它是乔木。

乔木有什么优势呢?

它能生,能长,生命力顽强,能活很多很多年。

对于茶农来说,不必费心养护的,易生好种的茶树,才是他们的首选。

那些又难养,不抗寒不抗旱,经不得冻扛不得晒,隔几十年还要砍掉重种的茶树,基本上就只能站在茶园的角落里,成为像桂花树一样的茶园绿化植物。

唯有乔木,长青于茶界。

那么,是不是乔木只要“能生易种”这一个特性就够了呢?

并不是。

“好种易活”只是茶农那一方面的一大优势,于茶友而言,它还需要有另外的优势,才够有市场号召力。

这个优势,自然就是年龄的优势。

因为茶树拥有了年龄,它才拥有了别的东西。

比如汤感。

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2)

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3)

《2》

大多数世人喝茶,只重香,而不重水。

色香味,香永远排在味的前面。

于是,喝茶的时候,闻香,辨识香型,变成了重点,而对于茶汤的“水”,“汤水”,却几乎没多少人关注。

究其原因,只为难易程度不同。

闻香型,相对较为容易,也不复杂。

端起茶杯来,闻一闻,杯中是哪种气息,不需要太多技巧,不需要太多经验,就能分辨个七七八八。

普通的气味,容易识别的气味,与生活中的某种气息极为接近的气味,茶友们基本上都能闻得出来。

但尝汤感,就完全不一样了。

尝汤需要用到舌头。

尝汤需要感受的是汤水里的稠度,滑度,浆感,包裹感。

但大多数人熟悉的、凭本能反应去感受的,却只是苦涩程度,以及茶汤中口味的轻与重。

现实中,大多数人一旦茶汤入口,且不去管这茶汤是否有稠度,是否细滑,是否软糯,是否像果浆,是否能包裹住舌面、在吞咽下去之后能给舌面包上一层浆,只要喝起来味道浓重,就觉得是好茶。

而那些轻盈的,稠滑的,味道淡的,基本上会被认定为“不好的茶”。

嗯,刘姥姥评价贾母喝的茶,启用的就是这套价值体系——味道重就好,味道轻就不好。

至于稠、滑、糯、浆感这些好茶的标配,根本就喝不懂,也不想喝懂。

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4)

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5)

《3》

但其实,喝懂一泡茶的水,比喝懂一泡茶的香,更加重要。

因为,茶叶的养分,都在汤里。

喝懂了汤,才能喝懂一泡茶的树龄,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大致工艺,种植方式,等等等等。

喝懂了汤,才能懂得如何选茶,既选到价格合理的,又能选到自己喜欢的。

喝懂了汤,才不会让人当二师兄给宰了,还兴高采烈地以为自己捡到个宝。

如何喝懂汤呢?

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入口,此时要感受汤水是否,是否

软就是柔软,细就是细滑。

饮一口茶汤,含在口中,让它从舌上慢慢滑过,此时,舌上的细胞便会对茶汤有了感觉。

细还是粗,软还是硬,舌自会分辨出来,传递给大脑。

软的汤,就像一条丝绢拂过你的舌,带来一阵柔软的触感;细的茶汤,就像一层丝丝的沙子,慢慢漫过你的舌。

这两种感觉,喝久了,好茶多喝一点,自然就学会分辨了。

过舌,此时要感受汤水是否稠滑,是否有绵劲

稠滑的茶汤,在舌面上就像一尾灵巧的小鱼,扭身游过,一眨眼就不见了。

稠滑度极高的茶,喝的时候,几乎不用费力吞咽,甚至都不用进行吞咽的动作,一吸入口腔,未几就自动滑下了喉咙。

因为稠,所以滑;因为内质丰富,所以稠滑。

正如水是不稠的,果浆才是稠的。

绵劲则是一种力量感。

茶汤入口,趁它还没滑下喉咙的时候,轻轻吸一口气,让气流冲击口腔中的茶汤,看看茶汤有没有反作用力施于舌上。

如果有,如果能让你的舌产生面对大浪打来的感觉,那就说有这茶汤是有绵劲的,反之,茶汤似水流过,没有浪涛扑面的感觉,那只能说,茶内质还欠缺一些火候。

再种个三五年。

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6)

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7)

《4》

至于村姑陈时常提到的浆感,包裹感,又如何理解呢?

其实很简单。

浆感,就是包浆。

列位看官想必都看过家里的家具包浆、盘手串的时候手串包浆吧?

就是一层果浆一样的东西,包裹在木头的表面,石头的表面,让它们生成珠圆玉润的光泽。

有时候有经验者还会强调,称,家具要多拿出来用,这样才会包上浆。

浆,其实就是附着在木头表层的一层像果浆、豆浆一样的物质。

它不是油状的,它是稠的,厚的。

对了,茶汤中的浆感,也是这样——稠的,厚的,果浆一样的质地。

尤其是一些树龄极老的茶,它的茶汤里,这种稠厚的浆感是极足的,喝一口,便只觉得一床丝棉被整个包裹住舌面,暖乎乎的,十分温柔和暖。

浆感主要还是留存在舌面上的。

浆感丰富的茶汤,咽下之后,会留下很多浆感物质,残存在舌面上,让你的舌头,有一种被包浆的感觉。

这就是包裹感。

能给口腔和唇舌留下这种滋味的茶,才是好茶,这样的汤,才是好汤。

才有喝的必要,才有品的必要。

尝到这样的汤,方才不虚喝茶一回。

至于普通人喜欢的那种浓烈,重口味,并不是好茶的标志,只是茶汤中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超高的标志。

这两种东西多了,只能说明茶树种植环境不好,茶叶加工工艺不行...

所以,苦涩味重的茶,味道重的茶,在红楼梦里,只符合刘姥姥的口味。

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8)

山苍子花茶一般煮多长时间(首重喝水次重香)(9)

《5》

辨香,是入门级的。

赏汤,是进阶级的。

学会了辨识香型,并不算懂茶,还要学会尝汤才可以。

汤中自有无数的乾坤,汤中自有无数的物质,汤的稠,滑,糯,软,细,都是茶叶品质好坏的最直接判断指标。

唯有学会了尝汤,才懂得鉴茶选茶。

从今日起,泡一杯茶汤,细细啜之,细细搅之,细细尝之。

等脱离了重口味,等喝懂了汤,喝茶的进阶之路,才算是又上了一级台阶。

从此,不畏浮云遮望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