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波罗的海三国

在今天的波兰和俄罗斯之间,横亘着三个毗邻波罗的海并排列成一字纵队的国家,他们分别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又因为毗邻波罗的海,因此习惯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国,这三国上世纪90年代以前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进入90年代以后先后独立,其中,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恢复”独立,拉脱维亚于1991年8月22日“恢复”独立,爱沙尼亚于1991年8月20日“恢复”独立。

之所以说是“恢复”,是因为这三国“加盟”苏联之前,本是独立国家,只是于1940年被“加盟”进了苏联。

一、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源于大国实力均衡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

1721年以前,以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为中心,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瑞典,当时的瑞典国土,包含了今天波罗的海三国的其中两国,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瑞典牢牢控制住了波罗的海,使得俄罗斯无法借助这个出海口出海,从而在战略上大大遏制了俄罗斯的发展。

十六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他建立了反对瑞典的俄罗斯、丹麦、波兰、萨克森(今德国的萨克森)四国同盟,之后四国同盟向瑞典展开了战争,即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大北方战争”,在此战争中,俄罗斯利用瑞典军主力对西部的波兰和萨克森作战,东部空虚的机会,乘机占领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在1721年9月10日,俄罗斯和瑞典双方签订《尼斯塔特条约》,约定瑞典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割给了俄罗斯。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2)

立陶宛本也是个独立公国,后来归属了波兰。俄罗斯自“大北方战争”之后,实力迅速强大,便开始对衰弱的大国波兰用兵,初始的俄罗斯企图独霸波兰,可是招致了普鲁士和奥地利不满,于是三国商量着瓜分波兰,分别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将波兰瓜分了三次,终使波兰亡国,而于1795年10月24日第三次瓜分波兰的结果,就是将本属于波兰的立陶宛割让给俄罗斯。

此后,俄罗斯囊括波罗的海三国,并依靠波罗的海的战略地缘优势成为新的欧洲强国。

又过了一百多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波罗的海畔的德国实力盖过了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新生的苏维埃比较弱小,因此苏俄政府希望尽早退出战争,于是在1918年3月3日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将波罗的海三国割让给德国:

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今拉脱维亚)和爱斯特兰(今爱沙尼亚)的管辖与主权。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3)

但是,8个月后即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波罗的海地区的强国就只剩下了苏俄,于是苏俄趁机宣布废除《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企图再将三国纳入苏俄国土,引起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奋起抗争,最终引发了三国的独立。

爱沙尼亚的独立:

苏俄派军队进入爱沙尼亚,爱沙尼亚人民奋起反抗,战争之后,双方于1920年2月签订的《塔尔图条约》,苏俄宣布“无保留地承认爱沙尼亚的独立。”

拉脱维亚的独立:

德国战败后,拉脱维亚于1918年11月17日成立“拉脱维亚人民委员会”,宣布拉脱维亚独立,苏俄红军立刻挺进拉脱维亚,建立拉脱维亚苏维埃共和国,经过一年的战争,苏俄红军败退拉脱维亚,不得不于1920年8月25日与拉脱维亚签订合约,承认拉脱维亚的独立和主权。

立陶宛的独立:

立陶宛的独立和拉脱维亚相似。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4)

1918年11月,立陶宛西部成立了第一届政府,可是,12月在立陶宛东部又出现了一个苏俄扶持下的立陶宛苏维埃政权,双方交战,1919年8月立陶宛苏维埃政权被推翻。

苏俄于1920年7月20日与立陶宛签订合约,承认立陶宛的独立和主权。

至此,波罗的海三国于1920年全部独立。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5)

从这三个不足百万人口国家的独立,可以看到一个法则:只有这三国周边的大国比如瑞典、波兰、德国、俄罗斯(苏联)实力均衡时,三国才有独立的可能,一旦周边大国的实力均衡被打破,这三国就很可能被强大的一国吞并。

二、波罗的海三国的外交策略:中立联合自保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成国后,由于边缘地理的关系,实际处于不妙的境地:

l 波罗的海三国被夹在强大的波兰、德国和苏联之间,这三个传统大国相互之间有着很深的历史和现实矛盾,德国和苏联是锐意扩张的世界强国,波兰是一直想恢复过去荣耀的地区性传统强国;

l 波罗的海对苏联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历史上,正是因为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才迅速成为欧洲强国,而且波罗的海还是苏联进出北大西洋的重要通道,否则苏联前往欧洲大陆的距离将被延长1000多海里,因此,获得这一区域对苏联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6)

被夹在强大的德国和苏联之间,还占据着对大国来说极为重要的波罗的海通道,因此三国非常艰难,因为他们的生存依赖于大国之间的实力均衡和相互牵制。

正基于如此的共同认识,三国定下了外交中立的政策。但其实三国很清楚,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是苏联,于是三国分别针对苏联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目的就是要争取苏联对三国中立的承诺。

l 1926年9月28日,立陶宛和苏联签订了友好中立条约,“双方相互尊重领上的不可侵犯性,并且在另一方受到侵略时保持中立。”;

l 1927年3月9日,拉脱维亚和苏联签订了友好中立条约;

l 1933年7月,苏联先后与三国签订了关于侵略定义的公约,明确规定“其陆海空军未经另一国政府允许或者违反此种允许之条件,包括逗留时间和扩大逗留范围,在该国登陆或进入该国境内者”为侵略。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7)

三国针对苏联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此时德国迅速崛起,并野心勃勃的试图重新改变战后的凡尔纳体系,整个欧洲战云密布,刚独立不久的波罗的海三国,又面临着德国和苏联两强争“海”的局面。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8)

波罗的海三国也认识到各自的实力都太小,因此必须抱团取暖,于是三国决心团结起来,结成同盟。

1934年9月12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3国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即《波罗的海公约》,公约规定:

三国一方受攻击时,其他两国应给予援助;每半年进行一次外交部长会议,以协调外交政策并开展活动;三国在外交与政治方面相互支持。不论任何国际会议,三国均可派一名代表参加。

《波罗的海公约》的出台,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同在波罗的海芬兰湾对面的芬兰受到启发,曾一度呼吁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四国即芬兰、挪威、丹麦和瑞典和波罗的海三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中立国集团”。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9)

1936年,拉脱维亚代表波罗的海三国当选国际联盟非常任理事国,标志着三国三位一体的中立策略在国际舞台上受到了广泛的支持。

三、苏联的两手:当面的冠冕堂皇和背后的动作

德国的崛起让苏联很担心,因为苏联清楚,一旦苏德战争爆发,波罗的海三国一定在德国的进军路线上,因此苏联很担心三国倒向德国。

人不惹事事自来”,中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又成为苏联和德国两强博弈的旗子。

苏联玩了“阳”“阴”的两手。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0)

苏联对三国不断进行当面的警告,这是冠冕堂皇的“阳”

如果允许其他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自己的领土或港口存在,将为苏联所不容。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苏联将出兵维护这些国家的领土完整,其作为独立国家的存在,以及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一旦这些国家发生“暴乱”或亲德政府上台,苏联将进行干涉。

在口头警告的同时,苏联又玩了“阴”的一手:背着波罗的海三国做英法的工作,希望英法两国同意自己对波罗的海三国进行保护。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1)

1939年5月14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照会英国驻苏联大使,明确提出苏、英、法“向处于侵略威胁之下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提供的(安全)保证,也应包括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

可是,英法对苏联的要求并不理睬。

于是,苏军开始陈兵三国边境。

四、苏联的强行保护:遭到德国和英法的反对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2)

苏联陈兵三国边境的行为,让波罗的海三国感到愤怒和恐惧,他们持中立的外交政策,但是在苏联的武力面前,没有实力的中立就是空话,于是他们在无奈之下,开始求救于德国和英法,他们希望当苏联对他们使用武力时,能得到德国和英法的帮助。

1939年4月24日,爱沙尼亚外长向德国建议:

爱沙尼亚与德国在政治行动上相互支援,抵制苏俄以德国进攻波罗的海国家为借口而确立对爱沙尼亚的变相保护。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3)

1939年6月12日,拉脱维亚政府照会英国政府:“在中立政策条件下,拉脱维亚接受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给予的那种类型的保障是不可能的。”

同时,波罗的海三国知道苏联在英、法面前玩“阴谋”后,便一致向英法请求不要同苏联达成关于保证波罗的海国家安全的协议,以免苏联借口进行军事干涉。

德国和英法两国虽是敌对国,但是在波罗的海三国问题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不支持苏联对三国提供“保护”。

五、三国归苏:大国实力均衡被打破的结果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4)

此时的苏联,有斯大林这位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对战略上的难题总能轻松化解。

针对波罗的海这三个小国的问题,苏联和德国、英法玩起了三方演义,其中苏联一方,德国一方,英法一方。

此时的苏联,还没有胆大到敢霸王硬上弓直接进兵波罗的海三国,他怕英法的干涉,还怕引来德国人,目前来说,苏联、德国和英法三方势力均衡,因此苏联还吞并不了波罗的海三国,而要吞并这三国,必须先让各方实力不均衡。

机会总是会有的。

这时,德国武力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结果并没有受到英法干涉,这让苏联看出英法对自己缺乏诚意,便放弃了英法,转而投向了德国。

苏联拉拢了德国,波罗的海三国又面临着大国之间实力的不均衡,也就面临着被吞并的命运。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5)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于1939年9月28日签订了《苏德友好边境条约》,两个条约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归了苏联势力范围。

英法两国面临德国的威胁自顾不暇,对波罗的海鞭长莫及,而苏联获得了德国的认可,就可以实施对波罗的海三国的保护了。

在波罗的海地区,苏联成了一枝独秀。

随着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的进攻,9月17日苏联也正式进兵波兰,之后苏联立刻对波罗的海三国动手,于9月28日强迫爱沙尼亚签订了《苏爱互助条约》,条约规定苏军在爱沙尼亚驻军并建立军事基地,斯大林居高临下的对爱沙尼亚外长瑟尔特尔说:

“我可以告诉您,与苏联签订条约说明,爱沙尼亚政府行事是明智的,与苏联缔结协议有利于爱沙尼亚人民。否则,你们会得到波兰的下场。波兰是大国,现在波兰在哪里?”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6)

随后的10月5日和10月10日,苏联又强迫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了和爱沙尼亚类似的互助条约。

苏联虽然强迫波罗的海三国签署了互助条约,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国与国的关系,即三国还未划归苏联版图。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7)

苏联没有立刻将三国正式纳入自己的版图,还是因为实力,因为苏联还是担心英法和德国的介入,一来担心刺激当面的德国,二来担心英法战胜德国之后,再武力干涉波罗的海三国问题。

但是,随后发生的事件,让苏联认为可以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l 英法和德国战事的胶着,使得英法和德国双方都无法顾及东面,波罗的海的实力均衡被打破;

l 德国表现出对领土的渴望,让苏联认为德国迟早会进攻苏联;

l 波罗的海三国政府和苏联政府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三国人民对苏联充满敌视,甚至三国还派出军队支援芬兰对苏联的抵抗。

苏联决定吞并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8)

苏联首先向立陶宛政府提出严正声明,指责立陶宛政府“使苏联军队没有可能驻扎在立陶宛”,“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两国军事联盟变成了(有立陶宛参加)的三国军事联盟”。

立陶宛政府被迫于6月15日辞职。

对立陶宛政府的辞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说:“苏联需要的是完全另一种人—一个立场明确而且亲苏联的人物”。

紧接着,苏联又以同样的手段迫使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政府于6月16日辞职。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19)

在三国政府辞职的第二天,大批苏军就分别开进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建立新政府。

紧跟着苏联的一番运作,仅仅独立才20年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分别于1940年8月3日、5日、6日被并入苏联版图。

六、波罗的海三国的将来:同样遵循地区大国实力均衡的法则

波罗的海三国简介(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20)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的衰弱,波罗的海三国终于又重归自由。

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能够维持独立,依然是区域力量之间实力均衡的结果,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北约集团,波罗的海三国还是无法自主。

而受外部力量的制约,三国的将来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也仍然摆脱不了历史的法则,一旦外部实力均衡被打破,三国的独立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