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传奇 连载4】

前回说到毛泽东差点被抛弃在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之外,被留在蒋介石五十万大军的层层包围和白色恐怖的苏区之中,中国革命的历史差点被改写。在周恩来的坚决要求下,在最后时刻,博古同意了毛泽东参加长征。但还是有其他一大批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长征的高级干部留了下来,他们的命运如何?且听慢慢道来。

话说当时临时中央决定战略转移(即长征)的时候,是在非常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所谓战略转移,说白了就是举国搬迁。但当时的最高领导层认为:必须留下部分干部和部队坚持战斗,以迟滞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占领,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的撤离。但是,让谁留下来呢?

(绝密生死名单之一)(1)

红都瑞金

谁都明白:留下来,就意味着九死一生。但总得有人留下。当时的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亲自把控着干部的走留名单。这个名单在干部们眼中,就是一个“生死名单”。在当时的情况下,走,就意味着生存的机会更大;而留,就意味着死。走或留,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走留,处于高度机密,最终由博古一个人说了算。因此这个名单被称为“绝密生死名单”。

有许多党史研究者认为:博古在利用这个名单来“清洗”他的政治对手,与毛泽东亲近的人和拥护者都被列在了留守名单中。比如: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及其妻子贺怡,毛泽东的朋友、湖南同乡、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叔衡,毛泽东井冈山的战友陈毅,毛泽东的支持者贺昌、刘伯坚等等。但是至今没有证据直接证明博古是在清洗政治对手。难道只是巧合?

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党政军领导机关俱全,分别叫“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 “中央军区”,因此,最先被确定的就是中央分局领导人的名单,他们是:项英、陈毅、贺昌、瞿秋白、陈潭秋。其他被留下的高级干部有:何叔衡、刘伯坚、毛泽覃、古柏……

同时还留下了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和部分党政工作人员,项英任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贺昌任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地区坚持斗争。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份生死名单中留下来的人的生死传奇故事。

排在绝密生死名单第一名的是项英,是留在即将沦陷的中央苏区的总负责人。项英当时在党内的地位在毛泽东之上,他曾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共“三大”的政治局常委。1930年底,项英奉命调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刚刚成立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书记周恩来,当时在上海)、中央军委主席。委员有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毛泽东、王稼祥。

后世有许多人认为项英执行“左倾”路线,与毛泽东搞不来。实际上在苏区时,项英是反“左倾”的,与毛泽东的合作是很好的。

(绝密生死名单之一)(2)

项英

项英初到中央苏区,就碰到“富田事变”。在当时人人自危的肃反扩大化中,被打成AB团分子(AB团是英文“反布尔什维克”的缩写,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反革命右派的秘密组织)的红二十军一些指战员,冲到富田释放了近百名被关押的人员,在苏区引起巨大轰动,被认为是叛乱,必须坚决镇压。初来乍到的项英了解到,“富田事变”是肃反扩大化引起的,当时在不到40000人的红一方面军,打了AB团分子的就有4400多人,也就是说每9个红军指战员中就有一个AB团分子。肃反中采取严刑逼供,由此引发乱咬乱杀。项英当机立断,要求立即纠正反AB团斗争中的错误,保护了一大批同志免遭杀害。但王明却撤销了他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

紧接着,项英作为中革军委主席,与毛泽东、朱德一起,建立了红军总政治部。后来,项英以极大的热忱参与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临时政府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个与国民党政权对立的红色内阁从此诞生。

(绝密生死名单之一)(3)

自左至右: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的岗位上,项英积极协助毛泽东主席发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健全地方工农民主政权。并以以中革军委代主席的名义,签发命令,确定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日为红军的建军节,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军节。后来,《续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人尼姆·韦尔斯将项英与毛泽东、朱德并称为“中华苏维埃的三巨头”。

1992年,也就是长征58年后,和项英一起留在中央苏区掩护中央战略转移、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陈丕显在谈话中说:“项英那时候被留下来打游击,就有被整的意思。项英当时如果被中央主要领导人喜欢,也就不会被留下来了。”的确,当时项英并不知道自己会被留下来。可是,当接到留下来的命令后,表现出了坚强的党性原则,坚决服从。

中央指示项英,要待红军主力全部突围到湖南之后,再向苏区的干部和群众公布红军转移的消息,在此之前,必须严格保守秘密。

项英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代表中央继续办公,继续定期和苏区群众见面,发表演讲;继续出版报刊,举办各种群众活动,给外界的感觉,中央红军一切如故。项英很好地迷惑了敌人,当时的蒋介石以为稳操胜券,带着宋美龄去四处巡视了。直到中央红军10月中旬开始踏上长征之路的11月中旬,蒋介石才最终确定红军已经转移了。可见项英的掩护任务完成得相当成功。

(绝密生死名单之一)(4)

项英

实事求是地讲,项英的活儿并不好干。主力红军走后,留下了上万名伤病员,项英想方设法让这些伤病员得到治疗,一批轻伤员很快成为项英的新生力量。当时,中革军委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四个县城之间的“三角地区”,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最基本的地区和必须最后坚守的阵地。项英的党性很强,执行中央的命令非常坚决,以当时的形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带领留下来的武装,与国民党正规部队开展了浴血奋战,损失惨重。项英感到已无法执行中央关于坚守“三角地区”的指示,只好带领部队突出重围,开展了游击战。由于国民党重兵包围与封锁,各部队突围中都相继遭到了很大损失。但是,它毕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要在于都南部一举消灭中央分局和红军部队的企图,保存了一部分革命力量。

后来,在项英、陈毅的直接领导下,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先后挫败了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与中央军第46师五次“清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不仅巩固了原有的游击根据地,而且发展了新的游击根据地,保存了大批经过考验的干部。为日后组建新四军打下了基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项英根据间接获得的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摘要和《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基本精神,为促进赣粤边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国共合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不仅直接领导了赣粤边地区红军游击队的谈判改编,而且指导了南方其他一些地区红军游击队的谈判改编。正如陈毅1940年在新四军成立三周年晚会上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项副军长以其历史地位在全党的威信,使南方七八省游击队造成铁的力量。以后跟叶军长合作,使改编成功,这就是本军成立的关键。”。

(绝密生死名单之一)(5)

新四军部分领导人在皖南的合影(左起:陈毅、项英、袁国平、李一氓、朱克靖、粟裕、叶挺)

1937年11月7日,项英到达延安。“项英还活着”,连博古都很惊讶。美国记者斯诺说过这样一句话:“项英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铁人。” 党中央对其做出评价:“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

(绝密生死名单之一)(6)

1939年春合影于皖南泾县云岭,周恩来(中)、新四军军长叶挺(右),政委、副军长项英(左)。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项英没有这样的运气。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项英带领新四军军部向北转移,没料到遭到了国民党的突袭,两军交战7天7夜,最终弹尽粮绝,只有小部突围。而项英等其他几个领导突围没有成功,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转移到蜜蜂洞中。项英和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在这里商量向江北突围,突围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大体就绪。因此项英和周子昆显得比较轻松,在地上划了个棋盘,用小石子作棋子下棋。此时他们并不知道,危险正在向他们走来。因为在撤退途中,项英和周子昆都掉进了河里。他们烤衣服时,随身携带的大笔经费大家都看到了。有人起了歹心,这个人就是项英的副官刘厚总。

刘厚总文化很低,是位神枪手。红军长征的时候,他留在地方坚持武装斗争,钻山窝打游击。新四军成立,他的队伍被整编,刘厚总到了副官处当了一名副官。新四军分散突围以后,项英等人在半路上遇到刘厚总。当时项英的身体很弱,胃病又犯了,简直寸步难行。刘候总从小在山里长大,擅长爬山。他身上的口粮没断,还有力气。他自告奋身,背着项英爬山。项英被感动了,视其为救命恩人,从此,各方面项英都照顾他。谁知他见财起意。当时,由于蜜蜂洞太小,只能躺下4个人:项英、周子昆,项英的副官刘厚总,周子昆的警卫黄诚。1941年3月14日凌晨,刘厚总趁项英、周子昆、黄诚熟睡之际,向他们开枪,项英、周子昆被打死,黄诚身中两枪,九死一生,幸免于难。

(绝密生死名单之一)(7)

蜜蜂洞——刘厚总杀害项英、周子昆之地

刘厚总在蜜蜂洞行凶后,从项英、周子昆和黄诚身上一共掳得国币二万四千余元,自来水笔三枝,金表一只,钢表一只,手枪三枝,赤金捌两五钱,其中有一枝金笔是斯大林赠送给项英的。刘厚总带着这些财物去投奔国民党,被国民党认为是土匪,财物被没收,根本不相信他杀死了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便派人押着刘厚总到蜜蜂洞看个终究。

(绝密生死名单之一)(8)

被刘厚总杀害的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

因为当时皖南事变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了,项英、周子昆的遗体和负伤的黄诚早已被转移,只看到洞里留有洋烛、棋子、梳子。因此国民党始终不相信刘厚总杀死了项英和周子昆,便把他押起来。1943年冬,国民党皖南行政公署将刘厚总押送重庆,关入军统局的渣滓洞看守所,这一关又是5年。直到1948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之际,才将他释放,让他回原籍,最后不知所终,成为一大悬案。

关于刘厚总的结局,网上有好多说法,有的说1948年12月刘厚总出狱时,解放军攻击重庆的炮声已经打响,刘厚总随国民党溃兵在川渝公路上逃跑时死于乱军之中;还有的说1952年8月初,刘厚总在南昌被执行枪决;谜底到底如何呢?大家说说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长征传奇 连载5】 《绝密生死名单之二:十大元帅中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到底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