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文史观天下#

相信上过学的朋友们,大部分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那谁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又是如何如何!在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责骂下,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都少了对“别人家的孩子”的仰望与恐惧。

相对而言,笔者稍微幸运一些,读书的时候由于比较用功和专心~这点非常重要,学习成绩一直都还算不错,也属于附近某些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在印象中还是有几件事特别记忆深刻。

不听话的孩子有出息么(所谓别人家的孩子)(1)

一次是在高一的时候,由于高中是在县中心,恰好就在笔者住的镇上,汇聚了附近十几个乡镇的学生在这里住读。期末考试之后,班主任提前通知了几个和笔者差不多都住在镇上学习成绩也较好的学生,假期到学校帮忙统计考试成绩并打电话告知每位同学~那会儿高中每个年级至少十七八个班,每个班有八九十人。

经过一上午的嘻嘻哈哈,大家都各自取了一堆成绩单和家庭电话,挨个地去通知班里的同学。到了笔者这里的时候,打电话到某甲同学家,是他妈妈接的电话,某甲的成绩算是中等,总分数不错,刚听到成绩的时候某甲妈妈语气也比较愉快。但是下一秒准备挂电话的时候,某甲妈妈突然问起了我的成绩,笔者一时没反应过来便脱口而出,记得那年总分应该是在班级前三年级前二十,结果电话那边沉默了数秒之后便挂断了。笔者反应过来后也觉得挺尴尬,可怜某甲同学,原本估计过年还有奖励,这下铁定泡汤了,毕竟有“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还有一次是高考之后,经历了三年甚至六年(那会儿中学里面还有初中,在笔者这届毕业之后就撤销了)的同窗情谊,话别之时,自然少不了聚会。

还记得那年的暑假好热闹,当时应邀去参加同学某乙的酒席,结果刚下楼去洗手间,又发现楼下还有两桌也是认识的同学在办酒席,看到了笔者,自然是少不了灌上几杯了。

就这样,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家伙们,也都喝得东倒西歪面红耳赤,大家一起嘻嘻哈哈,甚至也有热泪盈眶抱头痛哭的,却都是如释重负后的喜悦与不舍。

笔者当时脑袋挺晕乎的,送别了其他镇上的同学之后,便把快走不动路的某乙同学跌跌撞撞地送到了他家,到家之后,某乙同学被妈妈扶回了房里,笔者则是坐在他家沙发上边喝茶边缓缓。

这时候,某乙妈妈也出来了,闲话之中又问起笔者的成绩,当时脑子太晕亦是脱口而出了,一瞬间似乎看到了某乙妈妈脸上的惊异与难堪。

笔者当时瞬间也清醒了数分,连忙解释道我其实是班级第一年级前十的,然后灰溜溜地告辞而出。至于还在沉睡的某乙,估计事后也少不了一顿对比于“别人家的孩子”的数落了。

不听话的孩子有出息么(所谓别人家的孩子)(2)

说起来,关于“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对比之后父母心中的“恨铁不成钢”而已,毕竟每个父母心中都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才应该是这世界上最优秀的。

然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与其天天对比,不如善加鼓励与引导,这样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回顾历史,在各类古籍中也记载了不少相关的奇闻轶事,如今就摘录一二,聊做分享。

更多古今异闻,尽在《山海异语》!

《酉阳杂俎·卷十二·语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每次题碑做颂的时候,都会先磨好数升墨汁,然后用被子蒙头而卧。

过了一段时间,王勃便一跃而起,然后提笔千言一挥而就,可以说倚马千言文不加点,时人都称之为“腹藁”~这大概就是如今腹稿的来历了。

据说,王勃小时候曾经梦见有人用袖子装好了丸子状的墨送给他,从此就文思如泉涌~这是诗仙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玄宗时期的名相张说,极有文采,是玄宗前期亲自选任,以点缀开元盛世的文章圣手,亦是名相张九龄的伯乐。

张说曾经阅读王勃所题的《夫子学堂碑》,发现从“帝车”到“太甲”这四句都用典古奥以至于难明其意。

他便去请教僧一行(唐代著名的法师与天文学家,曾编制大衍历),一行告诉他:北斗建午,七曜在南,方有是之祥,无位圣人当出。这几句话指的是北斗七星随着日月轮转方位变化,所展现太平盛世之兆。至于华盖那几句,我也看不明白了。

不听话的孩子有出息么(所谓别人家的孩子)(3)

叹曰:说起王勃,一篇字字珠玑的《滕王阁序》便足以名流千古而不朽了,在他面前,谁也不敢说是“别人家的孩子”了。但天才如王勃,也少不了读书破万卷的学习之旅与打腹稿的准备,这才是他能够旁征博引下笔如有神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