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大姐来英比我大十来岁,当我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时,她便似乎到了适婚年龄。在当时的农村,女孩子二十岁不到便要被媒婆们踏破门槛了。

大姐的身材比较娇小,不过长得很是清秀标致,村民们都对她赞叹有加,而邻居才金伯那时更是直接说大姐长得像穆桂英一样,当时的自己还不太理解这话的含义,直到后来看了相关的小人书,才得知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在淳朴的农村人眼里大概就是俊俏好看的意思。那时候,大姐是村里很多男青年追求的对象,我至今仍深深记得,总是经常有其他队的男青年躲在大塘路口边阿冬家的墙角处往我们家的方向探头探脑,看来这些人都是我大姐那时的忠实粉丝啊!

当然,大姐那时已有了自己的心仪对象,那就是同村的青年阿嘉哥,而他家据说和我们家是未出五服的,也就是说我们两家还是相对较亲的,这在农村是比较忌讳的,因而他俩的恋爱遭到了父母及一些亲房长辈的极力反对。不过,他们俩终究没有屈服,还是毅然决然地走到了一块。

父母看他们俩爱得坚决,除了说一些没用的狠话,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对他们的交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他们俩的交往也渐趋明朗化。

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电力十足的小电灯泡,那个人就是我。我那时也就是十岁不到的光景,懂得了一些事理,不过更多的是似是而非。那时的自己从不知什么叫害臊,做任何事情都是照自己所想的我行我素;而且,作为父母的宠儿,蛮不讲理和爱哭闹是自己那时的行事标签和处世法宝……

在这样的背景下,调皮淘气不讲理的我很多时候就充当了大姐和大姐夫恋爱交往过程中的电灯泡的角色。很多时候,我相信他们俩是颇为无奈的,但又似乎摆脱不了。

那时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社会在快速发展,很多新生事物方兴未艾,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电影和录像带是很时兴的,虽然大多还是黑白的,但深受农村人尤其是青年男女的喜爱。

在我们那边,除了位于“营里”的礼堂会定时播放电影,更多的是有些村落每逢重大喜事或者是一些祭祖之类的重要日子,他们都会赶时髦地叫专人来播放一两场电影,那时几乎每个村都有专门的电影播放人,而这些电影播放人也成为了我们这些孩子追逐的大明星,只要一看到他们在路上扛着播放电影的相关器材,我们这些孩子便兴高采烈地跟在他们背后欢呼雀跃地又叫又跳。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时看电影时的盛况,去的时候如同赶大集,大家都兴致勃勃,三五成群,呼朋唤友,从四面八方向一个地方汇聚;散场的时候,那更是浩浩荡荡,好几百的村民,从电影播放地四散开来,在各条回家的路上,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人们,有的晃着手电筒,有的打着火把,有的走路,也有的骑着自行车。大伙儿一路上高谈阔论,意犹未尽地大声谈论着刚才电影的精彩之处,有时唏嘘感慨,有时又不免群情激愤,而孩子们穿插在浩荡的人群中不改他们一路追逐嬉闹的本性……

那时的大姐夫家有辆“28式”自行车,每每去看电影的时候,大姐夫便推着那辆自行车早早地在大塘边的路口上等待,不久大姐便按时出门。可要命的是,我显然发觉了他们的秘密和行踪,于是便嚷着要跟他们一同前往,他们俩干着急,心里显然是一百个不愿意,不过此时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来英,带你弟弟一起去吧!”于是他们俩也就没话说了。于是我便屁颠屁颠地坐到了自行车的前杠上,而大姐坐在车子的后面。

那时的电影可真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大概每周都有一、两场。由于姐夫有辆自行车,因而几乎方圆八里播放的电影他们俩都不会落下,毕竟他们那时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精力都旺盛得很,而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播放电影的消息。唯一懊恼的是,在这本该卿卿我我的良辰美景,旁边却总是杵着我这个流着鼻涕不识趣的电灯泡。我想他们肯定很多时候相对无语生无可恋……

然而,有一次,我终究还是遭受到了当电灯泡的惩罚。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又随他们一同前往“中坊”去看电影。当我们来到大队门口的机耕路上的时候,大概那边有个上坡,大姐夫骑着骑着猛地一个趔趄,竟然摔倒了,我和大姐都摔到了路面上,结果我立时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可让人倍感心酸的是,大姐夫急急去扶他的女朋友,还一个劲地嘘寒问暖;可我呢,哭了半天,还是过意不去的大姐满脸嫌弃地把我拉了起来……

那次的事情显然让我气愤不已,不过我终究也没跟母亲添油加醋地说起此事,因为我担心他们再也不带我出去玩了,毕竟看电影在我心目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为了一些小孩子看似可笑的企图,那时的自己似乎已经养成了隐忍的习惯;我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很多人一同去“石角里”挑瓦到溪对面的一户人家,同行的也有大姐夫,当时我们在一个小卖店门口停下来歇脚时,大姐夫在那边买“切饼”吃,但他却没有分给我,害得我一边流口水一边怀恨在心……

小孩子的积怨还真是不容小觑啊,于是我便筹划着在他们结婚的时候不给他们扛婚箱,谁叫他们时时怠慢我呢!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我这个小心眼却终究没能得逞,因为他们俩的婚礼根本就没有摆酒席,两家也似乎没有什么互送聘礼,因而也根本谈不上什么扛婚箱……我想这大概是我们两家还是比较亲的缘故吧,因而大姐和大姐夫的婚礼草草了事。

可怜了我一直以来的怨恨和小心机无处发泄;不过令人倍感欣慰的是,他们俩结婚后彼此恩爱,生了一对健康的儿女;加上我们两家离得不远,他们婚后对我的父母也很是照应,当然对我这个小舅子也还不赖。

有时,我脑海里偶尔会触及的是,我想大姐夫还欠着大姐一场婚礼呢;不过我很快便释然了,毕竟两个人一辈子的幸福相守,远胜过一场婚礼所带来的的形式和意义。

做电灯泡的感言 赧然失笑的经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