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几年,新疆的李娟一下子火了,她的散文挺畅销,我也看得津津有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三毛经典书籍介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毛经典书籍介绍(看三遍也不够的书)

三毛经典书籍介绍

有那么几年,新疆的李娟一下子火了,她的散文挺畅销,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今日突然想到,似乎很久没关注过她的文章与书籍了。

那时有好几本她的书,文字特别流畅,也挺新鲜,主要是里面的内容挺独特,我们普通大众没有那么多有趣的生活可写,看人家写就觉得很有意思。

不过我说看过三遍以上的书籍并不是指的她的书,而是突然想到她写过的一段文字。

她说自己读书这事,一开始以为得到的是一个苹果核,后来发现是一个苹果,再后来发现原来得到的是一棵苹果树,后来又发现原来是一片森林。

这个比喻我记忆特别深刻,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确实会有这样的体验。

想想很多年前看书,可看的书能买到的书很少,但不管什么书都会让人看得如痴如醉。后来实现买书自由后才发现,原来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好书,时不时你就会发出一声惊叹,感叹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会写书的人。

而你越来越喜欢看书的原因就在于,你原本只是在看这本书,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你想要了解得更多,比如你想多看看这个作者的其他书,或者你想看看作者在书里提到的书,结果,你要看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把书形容为一片森林还不够,书简直是无边无际。

而就在这无边无际的阅读海洋中,我们发现,书太多了有时也是一种负担。

我们总想把更多的书看到肚子里去,奈何时间与精力都不由人。

在经过了一段饥不择食的看书过程后,我们对书的体悟又有了新体验,原来,有些书是精品,有些书只是过客。

而精品,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要说读过三遍以上的书,那可真是不胜枚举。

每个人的阅读兴趣不同,我更喜欢与文学有关的一切书籍。小说、散文、写作方法、儿童文学,可以说要学习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多。

在茫茫的书海里,很多书不仅在第一次阅读时带给我震撼,在之后的日子里仍然在一次次地打动着我的心。

看过三遍以上的书很多,今天就简单说几本。

一,三毛、张爱玲的所有小说

这是我十来岁二十多岁时陪伴整个青春的书籍。那时没有太多的书可读,三毛的书是读了一本后,非常喜欢,大姐给我买了一套。我看了无数遍,为那种淡淡的忧愁和小小的幽默而感动,可以说喜爱文学,受三毛极大的影响。

这些年来扔了很多书,因为书实在是太多了,不常看的就不要了,这套书其实现在已不看了,但舍不得扔,因为上面有整个青春的岁月。

张爱玲的书是我自己发现的一个女作家,被一篇书评引导爱上了她。但是当时工资只有几十块,舍不得买书。后来在路边买了一本盗版,十块钱,可是有她所有的小说和散文。错字病句极多,字极小,那时的盗版水平很差。但这本书,看了许多年,文学之路也是受此影响极大。

后来好多年后,买了一套正版以作弥补。但是说实在的,已不是从前了,新买的书,一直没有完完整整地看完过。

二,儿童文学:林格伦及《长袜子皮皮》

我觉得我的一生是一个逆生长的过程,小时候太忧愁,就爱看些沉重的东西。主要是想看轻松的,也没有啊。

而岁数大了以后呢,才发现儿童文学这个光彩夺目的世界。

人们常常会对儿童文学有一种误解,以为凡是童话或者儿童文学都是写给孩子看的。其实不然,如果你多看一些儿童文学之后就会发现,无论我们多大岁数,其实都更需要儿童文学。

因为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不仅是为了引导孩子们的童年,也更是令成人心灵重新回归纯洁的一条道路。

读儿童文学,一是可以重新找回童年的自我,拥抱那个从来都不肯长大的童年的我,二是可以让我们可以重新以孩子的姿态去了解孩子,让我们更接近孩子,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其实都是优秀的教育文学。

教育并不一定非要看家教类书籍,那些书是刻板的,严肃的。可是读儿童文学时你会想,哦,原来孩子是这么想的啊。你还会想起,哦,这不正是小时候的我吗?

当你这样看待孩子时,你就能够理解孩子们的种种行为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都是优秀的儿童的心灵导师,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们是真正的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

说到读了三遍以上的儿童文学,那非林格伦的作品莫属了。

我买了她整套的作品。每个故事都叫我感到惊喜。

她就是那种极喜爱小孩子,又能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人。你读故事时会觉得,呀,这孩子真的太天真了,你还会觉得,呀,这家族真是太温馨了,妈妈爸爸怎么那么懂孩子呢?其实,懂孩子是作者自己。

大家一定听说过《长袜子皮皮》这本书吧,就是林格伦最伟大的作品。这个穿着两条不一样颜色袜子,力大无比能举起一匹马的小女孩,天真纯洁可爱的形象,叫人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

林格伦1944年冬因滑雪伤了腿,养伤时写成了一部故事《长袜子皮皮》,蜚声欧洲以至全世界。她的童话代表作《小飞人卡尔松》获首次尼尔斯·豪尔耶松奖。1957年作品《米欧,我的米欧》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

长袜子皮皮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把儿童和儿童文学从传统、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1907年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一个农民家里,20年代到斯德哥尔摩求学,毕业后长期在斯德哥尔摩一家儿童书籍出版公司工作。1946年至1970年间担任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儿童部主编,开创了瑞典儿童文学的一个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小飞人卡尔松》《米欧,我的米欧》《狮心兄弟》《绿林女儿》《淘气包埃米尔》等,她共为孩子们写了87部儿童文学作品。

我想,这本书不仅值得你看三遍以上,也值得你和孩子一起看很多很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