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淘趣》

文:周政

(烟花三月下扬州)

自古说扬州的好诗好词好曲子数不胜数,“十年扬州觉一梦”、“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荡,冷月无声”……偏偏我就喜欢“烟花三月下扬州”和那脍炙人口的曲子“一杯酒,慢慢斟,我问情哥哥是哪里人。扬州那个地方有二十四条桥,每一条桥上有一个美人……”

这一些只能是在过去的文章里看扬州了。我眼里的扬州已经没有金粉繁华了。现在的扬州有些陈旧,有些安静,有些迟暮气。然而非常干净,下过了春雨,有那么一种剔透。但是,瘦西湖还是在的,还能找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的感觉。

瘦西湖上品瘦马

在扬州,到瘦西湖的公交车很多,大概有十几路吧。还有旅游观光车和出租车。我去那天是坐朋友的私家车。下来看了一湾清波,不由得想青楼楚馆自是应该放在这里的。那种婀娜的情致,让其中的人自然地有了几分楚楚可怜。

老天也许是悲香怜柔,下着不知该不该打伞的小雨,扬州人叫“梅雨”的那种雨。大概也是为了这个,这里倒是人满为患。湖岸、桥上、廊下、亭中、舫里到处人来人往,不用看,打花雨伞的定是扬州人。

画舫是坐不上了,我们几人只好坐小船了。小船也好,毕竟有楚楚动人的吴女。

从“乾隆御码头”上船,走冶春园,过虹桥,到徐园上岸。这一路从唐到清,都该是“满楼红袖招”的旖旎风光。扬州的美人的魅力永远是十足的。杜牧在这里十年浪荡,留下青楼薄幸的名声,也没见得怎么后悔过。

你知道吗?扬州美人有一个奇怪的称谓,叫着“瘦马”。这个瘦字,自然是说那纤细的风韵;马字,则会让人有些只可意会的联想。不过,还真有和马相等的扬州女子哩。苏东坡有个扬州侍妾叫着春娘,被苏东坡拿去换了一匹骏马。春娘想不开,一头碰死在墙上。我一直喜欢苏东坡的诗词,但是这件事,总觉得太不厚道。

细细想起来,这“瘦马”的产生该是扬州美人用血泪换来的,这瘦西湖不就是她们的泪水么?

“皮包水”和“水包皮”

去扬州不去富春茶社一坐,你就是没去扬州。维扬细点天下闻名,要吃维扬细点,就要去茶社,富春茶社是扬州细点的杰出代表。

在扬州人的生活中,有早上吃茶,晚上泡澡的习惯。他们叫着“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皮包水就是喝茶。这里的喝茶和广东人的早茶有些相似,不是一杯清水,而是要加上点心的。

富春茶社最出名的是扬州的三丁包,即鸡丁、肉丁、笋丁。味道极好,一口咬下去,鲜香满口,丝毫不腻,这可能是天下第一包了。这里的千层糕也是一绝。一块块切成菱形,表皮蒸成了半透明的芙蓉色,千层自然夸张,不过据说也有百层,一层面一层糖油,一点点桂花香,既松又绵,配茶是绝品。翡翠烧买则是薄皮里包上青菜馅,一片生命之绿的从皮子里透出来,给人一种非常亲切感,口上再点缀少量火腿蓉,就像是万里丛中一点红,如此的火烈,如此的喜人,一看就有食欲。

“水包皮”说的是洗澡。一个城市可以把沐浴作为一个节,天下也只有扬州了。这里的澡堂,许多是百年老字号的,如闻名五湖的永宁泉,就有170年的历史,现在还照常营业,而且生意还很红火。而且这些老澡堂还保留着过去人们洗浴的那种习惯。光顾这里的顾客都是那些老扬州和外地来的游人。他们虽然都是在这里洗澡,可是他们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生活的一部分,后者只是在体验一下扬州的风情。不过,年轻的扬州人也是不到这种堂子细澡,他们去得是新潮的洗浴中心。他们嫌弃这里土,嫌弃这里脏。但是这里还有他们值得留恋的好处,那就是这里的搓背修脚,那可堪称一绝。这些师傅别看年纪大了,手艺绝对比洗浴中心里的年轻小姐地道。这搓背的手法细腻稔熟,劲收于内。使你整个人就像变成了面团,骨头都松了一半,真有点腾云驾雾的感觉。女孩子经常穿高跟鞋,脚是惨遭蹂躏,修脚师傅十八般兵器下去,走路像在云上,又轻又软,只怕以后不到扬州就对不起自己这双脚。

说了半天扬州,这里的美可甲天下,有位作家说:没有十万贯,也要下扬州!

在我看来,扬州是温馨的!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1)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2)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3)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4)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5)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6)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7)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8)

旅行散文赏析(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9)

壹点号 周政文学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