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系到国风,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让村里的手艺出山又出色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

在阿里巴巴新近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趋势报告》里,提到一位淘宝手艺人的案例,多年来以商业零售的方式反哺乡村手艺人,使持续稳定参与生产的乡村手艺人达到1397位。猜到是谁了吗?

王的手创。

黔绣出山

文:徐鑫

图:王的手创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

5年前的3月,云贵高原的春天还有些阴冷,山雾在梯田上方凝起又散去。饶勇和王丹青坐着小摩托在贵州台江县的乡间小路上颠簸辗转。

台江县地处黔东南,境内有清水江和巴拉河流过,域内多山,村庄沿河而建,连通村寨间的道路蜿蜒曲折。正因为交通出行算不上便利,这里的苗文化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饶勇和王丹青此行从杭州来,为的是寻访吊脚楼里的苗族绣娘。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3)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4)

上了年纪的苗家妇女,几乎个个都是刺绣好手。

苗绣名声在外。“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线比之,难以免俗。”这是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绣的评价。但饶勇和王丹青寻访不只是技艺探赏层面。他们的身份是民艺创业者,到访台江时“王的手创”在电商平台淘宝已开店近两年。

品牌发起人王丹青是湘妹子,十年前到贵州求学,攻读民间艺术专业,饶勇是她师弟,此时已是她的爱人。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5)

留住时光与记忆的五福临门小老虎

那几年,“萌系”审美正流行。王丹青便设计了一些形象可爱的香囊、首饰。她设计的首饰不是真金白银钻石,而是将在苗寨学习的刺绣、蜡染,大学时代学过的编织、陶艺、版画、扎染、剪纸等多种技艺结合起来。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6)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7)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8)

这些配饰的色彩、形制,无不散发出浓浓的民俗味,但模样却深得现代人喜爱。

开店前两年,王丹青一个人经营,自给自足。但渐渐地,她感觉到自己身处在一股大浪潮里。中国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传统,手艺里隐藏着的文化与审美被新生群体慢慢接受。

订单量不断上升,靠王丹青一人的创作能力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饶勇结束了自己在深圳的电商代运营工作,加入了“王的手创”。他们还希望引入新力量,最终多年前在云贵高原上遇到的那些散落在山间的手艺人成了他们的目标合作对象。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9)

村子里的技艺培训会

现在,“王的手创”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的手艺人达到了1397人。她们是从务工的城市返乡照顾孩子的年轻母亲;是独臂却没有被生活打倒,通过手艺挣得尊严和自信的老大姐;是年过六旬仍能够通过刺绣养家的婆婆;是对民族文化有兴趣,通过业余时间赚点收入的师范生。手工艺让她们身处乡村也能谋生养家。

“有良心的商业是最大的公益”,饶勇和丹青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回馈乡村绣娘,在手艺和商业间形成良性循环。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0)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1)

这一时期,王丹青与饶勇敏锐地察觉到流行文化正在发生某种转向——国风成为年轻人的潮流。他们放弃“萌系”审美,开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元素,重新设计虎头鞋、香囊以及包包等物件。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2)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3)

“元素是古典的,但配色和线条,是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饶勇拿起一只狮子摆件说,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舞狮。

设计完成后,他们制作好样品,选好布料,划定配色,然后将材料分配到绣娘手中,委托她们制作。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4)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5)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6)

狮子,自古被视为民间吉祥物,也是王的手创采用较多的设计元素之一。

但乡村绣娘们习惯了自由创作,而在电商平台售卖的标准产品讲究批量生产和可复制性。“比如绿色就有很多种色号,有些绣娘可能就会用错。”饶勇谈起磨合过程时并不讳言其中的困难。办法总比问题多,他们会派出设计师到村子里培训。手艺是相通的,手艺人们很快就能明白关窍。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7)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8)

另一个矛盾是手工艺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率问题。如何保证稳定的工期呢?饶勇将之归功于他们的客群——这是一群愿意为手工艺埋单,愿意为工期和品质等待的人。这对电商运营者而言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19)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0)

2017年,“王的手创”开辟了新的产品品类,以手作DIY切入市场,比如香囊、挂饰等。亲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品,既能满足潜在客群的动手热情,又能缓解快速扩大的客群与手工艺品生产能力瓶颈之间的矛盾。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1)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2)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3)

双面绣荷包挂饰,有“福”又有“禄”。

一些国风IP看中“王的手创”的产品,力图与他们跨界合作。其中包括《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顶级IP。在平台流量与IP影响力的加持之下,“王的手创”受众圈层进一步扩大。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4)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5)

他们走出了从前相对小众的手工爱好者和汉服爱好者圈层,成了传统文化消费里更大的一环。现在,“王的手创”每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产品还进驻了国博和热门景区的线下礼品店。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6)

饶勇透露,他们正在筹备“王的手创”天猫旗舰店。与淘宝店主推手作不同的是,天猫店将进军国风文创产业。“我们不囿于刺绣,竹编、苗银等工艺,都可能被纳入进来。”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7)

国风审美和围绕着它而来的生活方式的流行如同一股浪潮,“王的手创”由于在手工艺领域扎根,成了弄潮儿。但纳入更大的消费池看,中国人的文化消费方兴未艾,新的背景下,“王的手创”要走的路可能才刚刚开始。

你不知道的手工刺绣 80后夫妻用一根绣线(28)

这样的手工刺绣,你喜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