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读音是[wèi shì],位于豫东平原。

尉氏古称“尉州”,自秦始皇三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很多人都以为尉氏是“尉”姓的起源地。其实不然,这个“尉”姓非常复杂,有yù和wèi两种姓氏读音。读音不同,来源有别。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的城市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1)

当 “尉”姓读“wèi”时,出自春秋时郑国一位掌管刑狱的官吏。因古代有以官名为姓氏传统,所以后世尉姓源于其官名。

尉氏县在春秋时就为郑国别狱,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袭至今。

当 “尉”姓读“yù”时,这部分尉姓是由“郁”改过来的,因为古时候“郁”与“尉”通用。

相传大禹的老师叫郁华,郁华为郁姓的始祖,其后代子孙称郁氏,遂成郁姓,也有写作尉姓的。古代还有郁国,春秋时成为吴国大夫封邑,其后代子孙亦称郁氏。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的城市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2)

战国时的尉缭治商鞅之学,有贤名,著书《尉缭子》二十五篇。还有出于鲜卑的复姓尉迟,也由其简化而来。

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河南,拥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据考证,其中尉氏县在夏朝期间,为当时中心地带。

尉氏县有苑陵故城遗址,其建于春秋,直至明朝末年,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又多次是县治所在地,城垣规模较大,夯土层清晰,对中原地区的城市建筑有着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的城市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3)

苑陵故城在《史记》、《汉书》等史书文献上均有记载。清乾隆《新郑县志》载:“今县东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连,其西苑陵,东则制城也。与《左传注》《汉书》《水经注》之说相符。”

所以说,尉氏县不是“尉”姓起源,而是苑姓的起源地。苑姓源于商朝武丁时期,距今有3100多年的历史。商代第23位国王武丁,曾封其子子文于苑陵为侯爵,世称苑侯。后代以爵名为氏,即苑姓。苑陵故城也就成为了苑姓发源地。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的城市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4)

尉氏既有历史,也有气质,诗和远方都曾在照进尉氏的现实。尉氏县有洧(wei)川城,很多人不认识洧川的洧字,错读成郁字。洧川城古迹尚存,城楼通体青砖砌就,砖券的城门开在城楼正中,黑底金字“洧阳门”三个大字,拙朴雄浑,力透石背。

洧川城墙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周长九里四十步,如今仅剩下南城墙和南城门。长于城门砖缝中的古柏,亭立于城头,俯瞰见证了洧川的古往今来,兴衰沉浮。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的城市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5)

洧川城隍庙前有一对石狮,雕刻圆浑古朴,刻有“明弘治十七年”字样。大殿的城隍爷左侧匾额书“负责任”,右侧匾额书“守纪律”。殿门口有副对联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尉氏县区位优越,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现在尉氏县田园风景初现,街道表情自然,城市温度可感。目前的GDP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开封市第一,综合经济实力河南省排名19位、中部六省第49位。

尉氏县是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全年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66万亩以上,这两年,尉氏县积极开展农产品特色品牌创建,目前正在成功申报“尉氏桃”的基础上,力争将“尉氏小麦”申报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的城市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6)

今年以来,尉氏县高标准推进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兼顾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先后打造了十里樱花、万亩桃园景观,发展娱乐休闲观光农业,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现在的尉氏大地处处绿意盎然、清新宜人、鸟语花香,绿中有景、绿中有花、绿中有富,绿色尉氏的目标初步呈现。

客观讲,尉氏县GDP总量虽在开封常年稳居各县区首位,增速也位列全市领先位次,却是开封市唯一一个二、三、一产业结构的县区。这里的二产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问题突出,辐射带动能力也不足。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的城市 一座注重颜值却混淆(7)

尉氏区位优势,河南独有、全国凸显,与江苏的昆山市十分相似,具备快速发展的先发优势。现在的尉氏县主动对接开港产业带空间规划,以打造中原临港高铁新城为目标,抓紧启动对接郑州高铁南站至尉氏快速通道,持续推进尉港、尉汴深度融合,配合大港区建设,稳步推进港尉新区发展。

这就是尉氏县,历史像“聚宝盆”一样深厚的尉氏县。

来源:西魏遗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