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七月的雨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云雾缭绕,沿石泉公路蜿蜒而上,群山环抱葱郁盎然的捎近村便映入眼帘。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1)

捎近村。

“当年我们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村民生活水平很低。”济南大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隆农业)董事长张令泉介绍。2007年,大隆农业与彩石镇政府、捎近村委三方共同签订合作开发协议,这是捎近村“蜕变”的开始。经过15年的共同奋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村民安居乐业,我们的初衷实现了。”这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促进会副会长坦言,“以工业反哺农业”,践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让村美民富,他感到满是自豪和骄傲。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2)

济南大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令泉(蔡勇 摄)。

选择了这里再难也得干好

“小时候,我在村里的土路上骑自行车驮着我妈,她掉下去了,我骑了好几百米才发现。”捎近村党支部书记江秀胜回想起来,忍不住想笑,“自行车被颠得咣咣作响,她在后面追着喊,我都没听到。”大隆农业副总经理胡江文也有切身体会,“刚来捎近村的时候,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又颠又窄,开车上不了山,得把车撂山下走上来。”

以前,捎近村地处深山,交通落后,抬头是山,低头是沟,耕地少,荒山野岭多,且水利条件差,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庄。由于交通不便,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城市资源也“进不来”,村民靠零星分散的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风顺雨调,能收几瓢;碰上大旱,颗粒不见”的顺口溜也在村中一直流传了很多年。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3)

捎近村历史影像(受访者供图)。

张令泉深耕建筑工程行业数十年,在商海几度沉浮。他笑称自己是“铁打的人”——“困难难不倒、挫折‘砸’不坏。”但当他看到捎近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这么多年了村民们还过着清苦贫困的日子,心里也是犯起了踌躇,辗转难眠了好几个晚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民营企业家的情怀,还有离开时村民期待的眼神,让他最后下定了决心,“选择了这里,再难也得干好。”

要想富,先修路。协议签订后,大隆农业投资1200余万元,对捎近村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村容山貌进行了彻底改造。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4)

青山绿翠掩映下的大隆农业。

现在,长达11公里的乡村公路修通,连接起外捎近、东捎近、西捎近三个村庄,也连接起了偏远贫困的小山村——捎近村和现代化省会城市——泉城济南,人流物流畅通不再是一件大费周折的事。此外,大隆农业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在捎近村架设了一座200多米的跨河大桥,增设输电线路6000余条,新建配电室3处,打机井3眼。新建塘坝4处、拦河坝两处、蓄水池40余座,总蓄水量达到2.8万立方米。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5)

如诗如画的狼猫山水库。

绿水青山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建好了路、桥、电、水等“硬件”,张令泉还是觉得有点“不够好看”。“捎近村旅游资源丰富,有周恩来启蒙老师高亦悟家族的遗址高氏庄园、传说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神奇降龙木、明末驻军打下的七星长寿井,还有历史悠久的千头柏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很适合走旅游发展的路子。”一幅济南版“富春山居图”在张令泉脑海中浮现出来。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6)

谈起历史古迹,张令泉的话匣子打开了(蔡勇 摄)。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7)

据考证,这是全球唯一一株降龙木。

情怀相牵,资本加注。张令泉带领大隆农业组织村民实施起了荒山绿化工程,“我和员工、村民用肩扛着,骡子、马拉着,一点一点地绿化。”前后用了三年时间,栽植各种生态树木及果树80余万株,绿化荒山、填补疏林空白3000余亩。“经测评,这里的植被覆盖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空气负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20年11月,捎近村获得了中国林协会授予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称号。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8)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9)

大隆农业员工齐上阵(蔡勇 摄)

农家乐迎来四面八方客。密密匝匝的黄栌树、核桃树将夏天的山路装扮得郁郁葱葱。到了秋天,则是漫山遍野的红叶,扮靓了群山、也红火了村里农家乐生意。院里院外挂着色彩斑斓的宣传招牌,紧挨房舍搭起的钢筋玻璃钢瓦棚舍,放几张供游客吃饭的小方桌、周围放着几把杌撑子,门前还摆放着售卖的果菜篮子、鸡蛋筐子。

福松饭店常年生意兴隆,“到了周末和节假日,一天能接待将近三十桌。”炉灶上蒸的老面馒头冒着热气,吕生军经理逮着自家养的芦花鸡,乐呵呵地准备着最受客人欢迎的农家菜。“路通了,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就来了,生意想不好都难。”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10)

农家乐的生意像火苗一样越烧越红火。

“每年来捎近村观光的游客5万余人,全村农家乐年收入达到了560余万元。”张令泉看着农家乐热闹的场景,欣慰地介绍。

兴旺产业让贫瘠山村展现勃勃生机

2007年,在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支持下,捎近村的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完成。

大隆农业分别成立了林果、蔬菜、畜牧等专业合作社,建成了5万公斤蔬菜生产大棚、林果生产基地及加工车间,建设了莱芜黑猪、芦花鸡等养殖场。打造了总面积8000余亩的济南都市农业示范园,建有200亩有机蔬菜种植园、50亩杂粮生产园、400亩水果园、200亩的芦花鸡和莱芜黑猪养殖园等。

所生产的蔬菜、鲜果、杂粮、禽、畜、肉、蛋等产品注册了“石泉山”牌商标,通过了有机农产品认证。基本形成了林果种植区、有机蔬菜区、畜牧养殖区、文化休闲观光区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农业园。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11)

张令泉现场察看产业项目(蔡勇 摄)。

村民吕生香在芦花鸡养殖场工作,“一个月两千多元,还包吃。明年我就退休了,就可以拿生活保障费了。”养老有了保障,生活充满了“幸福”。林果生产基地里,负责打包装箱的外来村民孙长坡说,家里两个劳动力,年收入比以前“土里刨食”的时候翻了十倍还多。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12)

按件计费的工作,孙长坡越干越起劲。

顺着环山路眺望大隆农业的万亩山林,片片樱桃园,排排黄梨树,层层桃树林,簇簇银杏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处处生机盎然。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公司已是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市农业重点园区。

大隆模式让村民奔向共同富裕

2007年12月,济南高新区成立中共山东大隆实业有限公司委员会,下设三个党支部,捎近村党支部实行彩石镇、大隆公司党委双重管理的运行机制。大隆农业与捎近村实行村企合一、党建引领企业经营开发的产业扶贫模式,使企业与村民成为“命运共同体”。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13)

张令泉对未来充满信心(蔡勇 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当年得知土地要被流转时,吕生香不是没有顾虑,“到公司打工,万一下岗了,一家老小吃什么,喝什么?”有这样顾虑的村民不在少数。

大隆农业的实际举措让大家安下心来:村民的住房由公司统一负责安置,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18岁以下、55周岁以上的村民,按济南市规定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每月发放生活补贴,每年随市政府发放标准的提高进行动态调整;18岁以上,55岁以下的村民由公司统一安排就业、按劳取酬,并按规定购买社会保险,使村民无后顾之忧。

目前公司已累计支付村民生活费、社会保障费、就业费等2680余万元。

原来村民靠天吃饭的日子里,每人每年的收入只有三四百块钱,如今每年人均收入达到了一万多元。守着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村民们不再以“农民”自居,他们的新身份是“产业工人”。

村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人们都喊着奔小康,俺那时都不敢想。张总带着大隆公司来了,领着大家真抓实干,还真过上了小康的日子,俺们真心感谢他!大伙决心实心实意地跟着他往前奔,往后的日子,准能越过越好!”

杭州富春江畔美丽乡村(村企合一共造济南版)(14)

张令泉谈以后的规划(蔡勇 摄)。

大道儒商,智者谋远。谈及未来愿景时,张令泉用质朴的话语,表达了真诚的愿望,“把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要求落到实处,实现乡村发展、村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做好产业开发。捎近‘乡村生活综合体’产业项目已列为济南市乡村振兴的建设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在园区内高起点建设跨境电商小镇,以跨境电商为主要导入产业,同时兼顾休闲、娱乐、酒店民宿等,努力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国家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项目,在新时代带领乡亲们过上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秦廷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