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玉器玉质 汉广陵国玉器2(1)

8、 勾连云纹玉璜

战国

长18、宽3.6厘米

1991年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天长市博物馆藏

璜青玉质地、局部有黑色沁,周边出脊,中有一圆孔。璜体有廓,内部用减地法雕琢纹饰,纹饰饱满挺拔。正面纹饰相互勾连,背部纹饰以蒲纹为地,排列整齐。

西汉玉器玉质 汉广陵国玉器2(2)

9、 夔龙纹玉觽

战国

长8、厚2.8-4厘米

1991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巴家缴西汉墓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觽青玉质,色深绿,双面片雕,状若蛹形。其纹样两面相同,头部上下出脊,以斜刀减地的浅浮雕手法琢饰回首龙头,龙之须、眉及鬃毛修长。龙身以绸纹饰边,前端饰一组双勾阴刻三角形折线纹,余饰一组人小相随的龙首纹,局部作斜刀减地处理

西汉玉器玉质 汉广陵国玉器2(3)

10 、夔龙纹玉觽

战国

长8.3、厚0.3厘米

1991年江苏省扬州市和江甘泉巴家墩西汉墓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觽青玉质,淡青灰色,白沁较多,片状,双面雕。其头部上下出脊,以斜刀减地的浅浮雕手法琢饰回首龙头,龙之须、眉及鬃毛修长,龙身以绸纹饰边,前端饰一组双勾阴刻三角形折线纹,余饰两面不一面饰一组大小相随的龙首纹,一面却仅饰一全身之龙,皆作局部斜刀减地处理。该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尾端平齐,在下角处钻有一孔,与前端中部的钻孔遥相呼应,似为其下挂饰其他附件设计的

西汉玉器玉质 汉广陵国玉器2(4)

11、夔龙形玉觽

战国

长5.6、厚0.15~0.2厘米

1991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巴家墩西汉墓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觽青玉质,色绿,内夹杂有少量黑点。状若牙形,素而无饰,前端简略地琢成上下出脊的龙首形。龙张口卷舌,身粗短,尾尖略内弯,背部钻有一细小穿孔。

西汉玉器玉质 汉广陵国玉器2(5)

12 、夔龙纹玉璧

西汉

径19.8.内径4.6.厚0.7厘米

1980年江苏省宝应县九里一千墩八角墩汉墓出土

宝应博物馆裁

璧用青玉雕琢而成,色泽清纯,温润有光泽,两面纹饰相同。玉壁的外圈由两条夔龙纹组成,内圈饰蒲纹,中间用绚纹相隔,设计独特,布局合理,线条流畅,雕刻精细

西汉玉器玉质 汉广陵国玉器2(6)

13、夔龙纹玉璧

西汉

径17.5,内径3,厚0.3-0.6厘米

1982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天山乡神居山2号汉墓出土

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藏

璧青玉质、厚簿不均,纹饰分内外两区,用绚纹间隔。内区为蒲纹,蒲格排列整齐。外区采用阳线饰以三组连体合首夔龙纹纹饰精美,刀法流畅,显示出较高的技艺。壁身沁色严重,微残,修复完整

西汉玉器玉质 汉广陵国玉器2(7)

14、 夔龙纹玉璧

西汉

径24.5、内径4厚0.7厘米

1975年安徽省天长市安乐北岗汉墓群出土

天长市博物馆藏

璧青玉质、半透明,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各饰弦纹一周,中部织将璧分为内外两区,外区雕四组变形龙纹,每组龙都是一首双身,珠状目,长发飘拂。龙体作缠绕式.沿每条龙身细刻规则分布的阴线纹,内区满饰蒲纹该璧纹饰工整对称,粗犷浑朴(赵树新)

西汉玉器玉质 汉广陵国玉器2(8)

15 、夔龙纹玉璧

西汉

径23、内径4.7、厚0.6厘米

1901年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天长市博物馆藏

璧青玉质,半透明,两面纹饰相同,内外边缘各饰弦纹一周。中部绚纹将璧分为内外两区。外区雕饰四组变形龙纹,每组龙都是一首双身,珠状目,张口露齿、细发粗须,龙体作缠绕式:内区满饰蒲纹,每一蒲纹上饰一涡纹。此璧在材质、色泽、造型、琢工方面均属上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