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伦教北海小学朱慧妍体积单位说课分享)(1)

  说课视频  

小学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伦教北海小学朱慧妍体积单位说课分享)(2)

  说课稿  

经历多维体验,让量感落地生根

《体积单位》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核心词--量感。那怎么样去培养学生的量感?今天我以《体积单位》一课为例,进行课前说课,说说如何让学生经历多维体验,让量感落地生根。

一、说研究

(一)说联系

《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类计量单位。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同时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其表面积计算方法,这为建立体积单位空间观念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本课也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做好了铺垫,是学生发展量感的重要载体。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建立1m³、1dm³、1cm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选择体积单位并能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m³、1dm³、1cm³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情

共性学情: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即使有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但是第一次接触“空间”、“体积”的概念仍然是十分抽象的。

个性学情:通过对87位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比较熟悉,部分学生能说出生活中最常见的体积单位--立方米,但是他们对体积单位的认识比较粗浅,很容易和面积单位混淆,能正确比划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学生并不多,其中能比划出1dm³实际大小的仅有5人。

小学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伦教北海小学朱慧妍体积单位说课分享)(3)

(四)说重难点

重点:建立1m³、1dm³、1cm³的空间观念。

难点:能正确选择体积单位并能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二、说教学

(一)说教材处理

基于对教材的研读,对学情的分析,我对教材进行三变处理。

一变有趣,利用有趣的绘本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引入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变顺序,通过课前调查发现:1立方分米是学生的“迷思概念”,因此我让学生先认识1dm³这个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间量,为后面感知1cm³和1m³的空间大小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更强烈的空间落差感。

三变丰富,把教材中问题2和问题3融合成一个百宝箱,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经历质疑、迁移、操作、建模的学习过程,建立体积单位空间观念,发展量感。

(二)说教学过程

1.说教学设计

立足课标,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按照聚焦——感知——深化——应用的模式进行,主要分以下四个环节:

(1)引发冲突,聚焦单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把教材与绘本结合,播放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根据情境,我让学生依次交流以下问题:

①怎么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

②用线段、正方形测量可以吗?

③用大小不一的正方体测量可以吗?

在思维碰撞中,让学生理解:一维的线段是测量长度的;二维的正方形是测量面积的;只有三维的正方体是可以测量体积的,并且要用大小相同的正方体作为测量物体体积的单位,从而顺利地揭示本节课的课题: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合理地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实现从一维、二维到三维的有效跨越。

(2)多维体验,感知单位

①课前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根据学情,我设计了课前预习单,让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猜想体积单位,通过自主学习认识三个常见体积单位的定义。在集体交流时,我向学生再次明确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定义,并介绍字母表示法和读法。

②操作探究

a.认识1立方分米

为了强化体积单位之间的对比和辨析,建立内在联系,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1dm³先进行探究。

量:让学生通过测量找出1dm³的正方体,巩固1dm³的定义,初步感受1dm³的实际大小,促使学生的量感得以衍生。

找:建立实物表象是学生发展量感的基础,因此我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参照物。学生可能会从百宝箱中挑选出:苹果、桶装泡面。通过与教具的对比,发现1dm³比苹果大一点,比桶装泡面小一些。它的大小介于这两者之间。因为生活中正好是1dm³的物体较少,我借助苹果和泡面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丰富了1dm³的实物表象,发展了量感。

拼:高层次量感的建立必须有思维参与。因此在拼一拼的交流展示中,我趁机向学生提问:这些几何体体积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立体图形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几。

再追问,生活中有什么物体体积大约是4dm³呢?由多个体积单位的累加联想到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在想象、推理的思维活动中,建立多个单位量的模型,深化1dm³的量感。

估:让学生估一估百宝箱体积,启发学生根据物体的三维长度来估计体积,既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1dm³”,也为下节课学习长方体体积计算打下了基础。

b.认识1立方厘米

通过“切”和“找”的活动,让学生感受1cm³的实际大小。如果有学生从百宝箱中发现QQ糖的体积大约也是1cm³,我便奖励该生尝一尝,感受1cm³是可以轻易地放进嘴巴的,而1dm³则不能,让学生对1cm³和1dm³的大小有更直观的感受,对正确选择体积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c.认识1立方米

我出示1m³探究单。让学生通过搭一搭、蹲一蹲、找一找的活动,感受1m³的实际大小,并知道m³常用来计量体积较大的物体。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量、找、拼、估、蹲、尝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把外显的操作活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3)梳理反思,有效联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伦教北海小学朱慧妍体积单位说课分享)(4)

设计意图:将三个维度的单位进行联结,有利于学生对三个维度的单位形成整体性认识。

(4)练习巩固,应用量感

①基础练习

教材P39第2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小学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伦教北海小学朱慧妍体积单位说课分享)(5)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巩固体积单位的认识。

教材P40第5题:下图都是用1cm³的正方体搭成,求出它们的体积。

小学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伦教北海小学朱慧妍体积单位说课分享)(6)

设计意图:既巩固了1cm³体积单位的大小,又为下节课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积累了经验。

②能力练习:改一改

2022年2月4日,这是中华民族激动人心的日子,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占地面积为20.4万国家体育场正式拉开帷幕。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首都机场,冰墩墩和雪容融的两座雕塑摆设体积分别约为2m。在纪念品店里,一个立体冰墩墩的钥匙扣,高约5cm³,体积约为9cm,一个冰墩墩的保温杯包装盒体积约1.5cm³。一个纪念徽章的面积大约是11cm³

冬奥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掌握程度,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③拓展练习

生活调查员: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活调查员

物品

体积

铅笔

手机

抽纸

烤箱

冰箱

洗衣机

......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促进量感的内化。

2.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小学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伦教北海小学朱慧妍体积单位说课分享)(7)

(三)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采取师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进行评价,践行评价主体多样化和评价维度多元化的新课标理念。

小学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试讲(顺德数学之窗伦教北海小学朱慧妍体积单位说课分享)(8)

学生量感的发展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本节课通过定标准、做中学、找参照、估大小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在想象中构建。这样的分层建构过程,使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由肤浅变得深刻,让量感落地生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