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参谋
上一期我们讲到面对蒋军的第二次围剿,红军内部意见不一,形成了三种打法:
一、主席认为应该诱敌深入,将敌人放到根据地来。
二、项英认为应该化整为零跳到外线,吸引蒋军主力决战,保全根据地。
三、另有人说要放弃根据地转战川西北。
蒋军部署
这段时间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任弼时、王稼祥带领的代表团穿越白区来到了苏区。大战在即,之所以会派一个代表团来,主要还得益于一个听到名字就让人血压升高的人——王明。
王明从苏联回国后,在莫斯科的支持下,掌握了最高权力,从一个普通党员一跃成为了常委。这时的虽然名义上是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叛变),但领导权实际上掌握在王明手中。
王明派来的代表团很有古代的钦差监军的意思,目的是要组建苏区中央局,直接领导苏区的全部工作。
时间紧迫,为了尽快达成共识,朱老总建议扩大会议的范围,听一听前线将领的想法,打仗毕竟是要他们去打,把会议成员扩大到各军的军长、政委和参谋长,没有坏处。
所以,下一次会议的结果,尤其是代表团的态度,将直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
幸好在后面的会议上,彭德怀、黄公略一批军队将领一致支持主席,代表团的任弼时、王稼祥也不像后来的李德、博古只认死理不认现实,在听了各方面意见后,也改变了原先的观点。
会议决定,红军沿用第一次反围剿中“诱敌深入”战法,先将蒋军引入根据地内部,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然后扩大战果打破围剿。
主席的打法
怎么打的问题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是打谁。
红军的周围有三坨蒋军,南面的十九路军最强,东面的第六路路军其次,西面的第五路军和北面的第二十六路军最弱。
不少人主张像第一次反围剿一样,挑最强的打,先打南面相对孤立的十九路军。
主席则相中了王金钰的第五路军,他分析蒋军就像一只螃蟹,两边强中间弱,红军初战先挑中间最弱的王金钰打,胜算很大。
消灭王金钰后,红军可以在蒋军的包围圈上打开一个缺口,置南面的十九路军于不顾,迅速转兵东进,从西向东一路横扫,一举收复建宁、黎川、泰宁等地区。这些地区物产丰富,对扩大红军、解决经费有很大作用。
如果先打强的十九路军,西面的赣江会限制红军的机动空间,战场过于狭小,如果久战不决,螃蟹的两个夹子同时夹过来,到时候红军可就被动了。
而且,王金钰4个师虽然在各路围剿蒋军里兵力最多,但是战斗力普遍不强,这支部队刚刚从山东调来,南方四五月份气候又湿又热,让北方士兵很不习惯,更重要的是北方士兵还不擅长爬山,这让他们在赣南山区里行动时非常迟缓。
最后,会议同意了主席先打王金钰的决定。
第五路军部署图
早在红军开会的时候,王金钰就分三路向苏区缓慢推进,占领了一些苏区。
上一次围剿中,痛击友军事件的被害人公秉藩,他率28师向富田方向推进,郭华宗的43师向潭头、水南、白沙推进,两路蒋军军的进攻目标是东固。郝梦龄54师为向藤田方向推进。77师师长罗霖是个机灵鬼,他知道围剿红军没什么好下场,所以向何应钦要了个在后方吉安维护交通的闲差。
这几个师对3个月前张辉瓒在龙冈全军覆没心有余悸,都害怕成为红军的攻击目标,进军上畏畏缩缩,修碉堡和交通壕倒是格外积极。
何应钦战前定下的三条计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蒋军在外围把苏区围得水泄不通,红军与外界的物资往来几乎全部断绝。蒋军每到一地,都要进行破坏,屠杀牲畜、毁坏春苗都是常规操作,更要命的是,蒋军还把逃跑的地主重新找回来,把农民分到的田又重新抢回去。伪装成红军的特务,也在根据地里散布谣言,说蒋军已经歼灭了红军主力,特务们还到处刺探情报,暗杀地方干部,一时间根据地里人心惶惶。
主席的意图
主席此时想的是尽可能在运动中歼灭敌军,这就要必须尽量接近蒋军。
主席说:“以前老蒋做梦都想包围红军,这次我们就满足他,就学一次孙悟空,主动跳到如来佛祖的手心上。”
红军先在龙冈集中,秘密接近王金钰部,主席觉得离敌军还不够近,随后又带红军向西推进20公里, 在东固地区隐蔽集结。
这其实是一招险棋,红军此时相当于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北面、西面、南面都有蒋军。
公秉藩的28师和47师一个旅已经到东固西面的富田。东固北面不到三十公里,是驻扎在水南的郭华宗的第43师。往南约三十公里是在兴国的第十九路军,方圆三十公里的地方,敌我双方云集了将近十万军队,几乎就是隔山对峙。
主席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危险,红军主动接近敌人的目的是要及时抓住战机。由于何应钦大修堡垒、步步为营的战术,运动歼敌的机会几乎不存在。如果强攻就得打攻坚战,这对火力不足的红军是相当不利的。
而红军如果能部署到距离三路蒋军只有一天路程的地方,处在歼敌位置上的红军能够在周围任意一支蒋军脱离阵地时迅速完成合围。
但是反过来,一旦红军埋伏在东固的消息走漏,蒋军同样可以从三面包围过来,合围红军也只需要一天。
看到这样的部署,不得不佩服主席的气魄和胆略。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们能做也敢做一般人不敢做的事。
下一期,我们要讲红军创造的战场奇迹,3万红军怎么在敌军的眼皮底下潜伏半个多月没被发现,红军又是怎么从只有25公里宽的战场豁口,全军迂回穿插至敌军后背发动突击。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