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势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然而总有那么一件小事或者一个小人物,在不经意间影响了上千年的历史走向。
汉武帝塑像
汉朝作为中国封建史上的高峰,在创立之初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连皇帝刘邦都要乘坐牛车。而北方的邻居匈奴却在此期间日益强盛。当年统一天下的刘邦,雄心勃勃,想要一举歼灭匈奴,彻底消除北部边患,奈何“白登之围”,一场仗打醒了刘邦,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之后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的国力积累,到了汉武帝年间可以说民殷国富。以和亲换取和平的政策,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看来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了。
汉武帝剧照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再次要求和亲。此时窦太后已经去世,汉武帝完全掌权。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认为这是一个改变外交政策的契机,于是召集群臣商讨对匈奴的政策。很快朝臣们便分为两派,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以及以大行令王恢为首的主战派。两派争得不可开交。
汉武帝剧照
由于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权力远大于位列九卿的大行令,韩安国的态度代表了大多数朝臣。于是这一次汉武帝采纳了主和派的观点,许诺与匈奴和亲。但是作为史上最为强硬的皇帝之一的汉武帝,怎么可能一直向匈奴低头,这次的廷议不过就是要掌握大多数朝臣的意见而已,并借此统一思想,为日后的对匈奴战争做好思想动员。
汉武帝剧照
转年汉武帝便找了一个机会进攻匈奴。一位生活在马邑,叫作聂壹的富豪上书,匈奴刚刚和亲,对汉朝警惕性降低,此时恰是攻击匈奴的最佳时机。聂壹的话正中汉武帝下怀(此处很让人怀疑聂壹是不是汉武帝自己安排的)。于是汉武帝又象征性的召集群臣讨论。但是在讨论之前武帝首先给此次的讨论定了调。最终皇帝拍板决定使用武力。
汉武帝剧照
根据聂壹的计谋,他本人偷偷逃到匈奴军臣单于处,获得信任后,向单于建议,他有把握砍下马邑令守的人头,将匈奴放入城中,夺取城池。单于轻信了聂壹的话,把他放回马邑。聂壹将一名死的人头砍下来,挂在城外,匈奴的使者误以为这就是马邑令守的人头,回去禀告单于可以进军了。
与此同时,汉朝派遣了三十万汉军,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当时的汉朝名将悉数出动,由御史大夫韩安国统领埋伏在马邑周边,准备全歼匈奴单于所带来的十万骑兵。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先是匈奴在进军的路上发现有不少的牛羊可以抢劫,但是连一个牧人都没有碰到。
西汉疆域图
警惕心大增的匈奴,临时攻占了一个要塞。负责守卫要塞的武州尉史,贪生怕死,直接将汉朝军队的计划一字不漏地告诉了匈奴单于。这下子单于被吓得不轻,一边破口大骂一边率军撤回。等到汉武帝和王恢、李广、韩安国等人知道消息时,已经来不及了。埋伏的汉军得到匈奴撤退的消息,连忙追了上来,但由于距离遥远,没有追上,只得撤离。
这次战役以匈奴的撤退和汉军的无功而返告终。战役过程可以说是平淡无奇,那它是如何改变历史走向的呢?
汉武帝剧照
这次被称作“马邑之谋”的作战计划,客观上来讲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汉朝本有机会一举歼灭匈奴主力,进而一举消灭匈奴,将其彻底打垮。然而这一切的谋划都因为这个尉史这个边关小吏化作泡影。试想如果马邑之谋成功实施,历史走向将如何改变?这件事之后,西汉和匈奴的和平局面彻底结束,西汉开始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战役,经过长达40年的战争才击溃匈奴。汉朝将“文景之治”所累积的财富消耗一空,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代价。
汉武帝画像
虽然最终汉朝赢得了战争,但是巨大的战争开销直接带来了帝国财政的崩溃。为了应付战争带来的财政危机,汉武帝不得不放弃了汉初宽松的财政税收制度,一面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一面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另辟财源。而这套财政制度贯穿了整个封建历史,可以说,尉史这个边关小吏影响了2000余年的封建历史。
参考文献:《史记·匈奴列传》《汉书·韩安国传》《汉书·匈奴传》《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