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以部长徐向前元帅的名义,正式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我福建前线部队遂于当日起,奉命停止向金门实施一切炮击行动,有些读者一定不解:金门炮战不是发生在1958年吗?又怎么打了整整20年?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

(福州军区首任司令员兼政委叶飞)

实际上,爆发于1958年8月23日的“金门炮战”(对岸因此称为“八二三炮战”),只是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军事行动的一部分,也是炮火最为凶猛的揭幕之战。但是在其后的20年里,我福建前线部队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小规模的炮击,只是越打越有节奏,越打越有艺术而已。

换句话说,从1958年8月的大规模炮击,再到后面20年的打打停停,我军大炮的轰鸣声,完全是在配合着外交工作的进行。尤其是在炮击的前阶段,毛主席以准确的战略预判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摸准了美蒋双方的脉搏,始终掌握着斗争节奏,最终迫使美国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华政策。

这一场特殊的“国共内战”,是在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涉及到军事、政治和外交等多个领域,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我军实现了战略性和策略性的高度统一,堪称精彩绝伦,那么既然优势在我,为何没有一举解放金门呢?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2)

一、军事对峙最前哨

众所周知,在解放战争的收官阶段,一路势如破竹的第三野战军,曾在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中,首次遭受重大挫折,部队损失多达近9000人,最终也未能胜利解放金门,成为三野将士心中的一根刺。

此后,第三野战军在福建前线的部队,与金门守敌转入战略对峙,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出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遏了第三野战军的攻台计划,时光荏苒,这一晃就是八年多。

台海地区是“台(湾)、澎(湖)、金(门)、厦(门)”的位置格局,大、小金门岛是澎湖列岛的前哨,而澎湖列岛又是台湾本岛的屏障。当年施琅收台,即是以厦门、金门为前进基地,旋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强攻澎湖得手,进而迫降本岛上的郑经集团。

因此厦门解放以后,距离大陆最近的敌占岛屿那便是金门了,此地也成为蒋氏做梦都想“反攻”的桥头堡。所以八年来蒋军也没闲着,拼命加固大、小金门的防御工事,以悍将胡琏担任“金门防卫总司令”,总兵力有六个师加特种兵部队共85000余人。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3)

显然,胡琏所部在金门是没有什么安全感的,因为大、小金门均在我福建军区部队的眼皮子底下,军区首任司令员兼政委正是开国上将叶飞,曾任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克复金门,一雪前耻和慰籍英灵。

在此期间的1954年,为了抗拒我军武力收台,美蒋双方还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不过在这份所谓的条约中,规定美军只负责协防台湾本岛和澎湖列岛,却不包括金、马外岛,充分说明美蒋之间是存有重大分歧的。

如果认真解读美国人的真实想法,无外有三:其一是能够让美军在台海的存在“合法化”,其二是企图在军事上武装和掌控台湾,蒋氏虽不情愿,当时却不得不从:手下一群残兵败将,守岛哪有信心?

还有第三,那就是美国怕引火烧身,又不愿意深度介入国共之战,也不太支持蒋氏不断叫嚣的反攻计划,曾经多次要求蒋当局放弃金门、马祖等外岛,全力收缩到台澎一线,从而在事实上制造出“两个中国”的局面。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4)

(胡琏)

至1958年初,人民解放军在福建前线已经新修了一批空军机场、海军港口,而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锤炼,海空军力量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尽管全面攻台尚有一定难度,但若想一举解放近在咫尺的金门,从而一雪前耻,其实并非难事!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此时攻克金门反而“得不偿失”,主要原因,还是要考虑到美蒋之间复杂的关系,对于“隔峡而治”这般美国利益最大化的阴谋,无论是北京还是台北,自然都看得很清楚。

因此,由蒋军暂时控制的金、马外岛,便成为大陆和台湾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的重要纽带,在人民解放军尚不具备全面攻台实力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拿下金门,必然迫使蒋当局全面撤守台澎,则正中美国人的圈套。

既然不方便一举攻克金门,干脆不开火行不行呢?也不可以,一方面,蒋军变本加厉不断骚扰,必须予以惩戒;另一方面,金门亦是我方表明态度的最合适地点,“偶尔”交火也能够向全世界说明,国共内战并未完全结束,台海问题不是“国际问题”而是中国内政。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5)

(蒋氏视察金门)

早在1954年的9月份,也就是美蒋签定所谓的条约期间,我福建前线部队已经两次炮击金门,以表明反对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严正立场,如有必要,当然也会选择适当时机,对金门实施更大规模的惩罚性炮击和火力封锁。

时间进入1958年,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日趋激烈,7月间美军悍然出兵黎巴嫩制造了“中东事件”,蒋当局气焰也随之嚣张起来,于7月17日下令三军进入“特别戒备状态”,大、小金门岛上的蒋军,也开始不断炮击福建沿海城镇。

那几年中,蒋军对大陆沿海的成规模武装袭扰多达42次,累计动用兵力128000余人,福建军民早已怒火中烧,如今眼见蒋军再度猖狂起来,纷纷要求加以教训,进而昭示人民军队统一祖国的决心。

1958年8月18日清晨,似乎有所预感的蒋某人,亲自到达金门和马祖进行视察。而就在同一天,远在北戴河的毛主席,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下定了大规模炮击金门的决心,并且提出了“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战略方针。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6)

二、陆海空军齐上阵

也就是说,毛主席决定实施大规模炮击金门,一方面是对蒋军不断袭扰大陆的惩罚性打击,另一方面,则是抗议美国悍然干涉中国内政,表明台、澎、金、马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正处在战争状态下的事实。

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毛主席计划以此举,对美国在金门、马祖问题上的真实态度实施战略侦察,看看一旦金马外岛爆发战事,美军到底是否对蒋军提供实质性援助,毕竟这两处不在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之内。

既有前期试探之意,关于炮打金门的战略目标,毛主席一开始便定下了“打着看”的原则,暂不发起登陆作战。此前,福建军区司令员新任韩先楚上将(1957年9月到任,叶飞专任政委),已经上报了炮击金门的作战计划·。

然而毛主席迟迟没有下令开火,因为要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同时也要等待陆海空三军部队全面部署到位,要知道,无论战略目标如何变化,我军的原则从来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7)

(韩司令)

陆军方面

金门位于厦门以东海面, 距大陆最近处仅有5.5海里,换算下来约10.4公里,大口径的榴弹炮和加农炮,在这样的距离上,即便是二战时期美制105毫米M101型榴弹炮,最大射程也基本能够满足需要(约11公里)。

更何况至1958年前后,解放军已经装备了仿苏制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以及美制M114式155毫米榴弹炮、国产85毫米加农炮、130毫米岸防炮等重炮,这些火炮的射程均在12-15公里以上,轰击金门简直小菜一碟。

为了对金门岛进行覆盖式猛烈打击,福建军区前线部队组建了两个炮兵总群,总计调集了32个炮兵营共459门大口径火炮,对金门守敌的380余门火炮构成了相当优势。

根据上级命令,参战的所有炮兵部队,必须在7月24日之前秘密进入阵地,各炮兵部队克服雨季的巨大困难,不顾一切抢修桥梁道路,顶风冒雨前进,终于按时完成任务。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8)

其中部署在厦门方向的炮群,统由第31军负责,以15个炮兵营猛烈轰击小金门、大担和二担岛;部署在莲河方向的炮群,统由第28军负责,以17个炮兵营火力急袭大金门岛。

同时还以6个海岸炮兵连为机动力量,专门负责以火力封锁大金门的料罗湾,打击前来增援的敌方舰船。

不过若想顺利实施饱和性炮击,掌握沿海制空权至为必要,否则我军庞大的炮兵群,必将暴露在蒋军飞机的打击之下。因此人民空军在炮战打响之前,必须加强福建前线的力量,进而夺得战区制空权。

另外人民海军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高速炮艇、鱼雷快艇,亦可加入战团实施抵近射击,而海空军力量的前移和秘密转场,那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9)

空军方面

此次入闽作战行动,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直接指挥,刘亚楼再请调原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改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空军司令员,坐镇“福建军区空司前指”实施靠前指挥。

当时台海上空的制空权,仍然掌握在蒋系空军手中,为了保证空军主力转场的隐蔽性,刘亚楼、聂凤智经过研究,采用了“逐步推进”的方式,将520架作战飞机分作三批,秘密进驻前线和二线机场,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

空军主力入闽之后,立即对前来窜犯的蒋系空军实施猛烈截击,从7月29日到8月22日,我空军部队与敌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空战,击落击伤敌机9架,打得敌人狼狈而逃,基本上夺取了制空权,有力保障了炮兵部队的展开。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0)

(聂凤智中将)

海军方面

在金门炮战打响之前,人民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在金厦海域“护航护渔”,作战舰艇数量有限,而确定参与火力打击金门的主角,则是曾让蒋系海军闻风丧胆的鱼雷快艇部队, 不过这些鱼雷快艇,当时还远在上海的吴淞军港。

如何把这些“海上爆破手”安全隐蔽地前移至金厦海域参战,成为摆在了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反复权衡,开国中将陶勇制定了“陆地行舟”绝密计划,也就是把每艘长达19米的P4型鱼雷快艇,使用铁路运输秘密前往福建。

为了解决铁路平板车长度不够的问题,上海铁路局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节平板车装二艘艇”的方案,将12艘快艇全部装上10689次秘密列车,从上海出发途经鹰厦铁路,于1958年8月2日拂晓时分,顺利抵达指定区域。

至此,参加金门炮战的我陆海空三军部队,均已在福建前线集结完毕,只待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即可火力覆盖金门及其附近全部岛屿,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1)

(陶勇中将)

三、万炮轰金门

在焦急的等待中,命令终于下来了,确定的开炮时间为: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这个时间点选择的也非常精妙,因为解放军的进攻方向是由西向东,下午5点半前后夕阳东射,目标清晰,非常有利于我军炮兵的瞄准和射击。

反观大小金门岛上的蒋军,在这一时间点,则完全处于逆光作战的劣势之下,必然陷于被动,另外根据我前沿部队的侦察,每逢星期六的晚饭期间,也是金门守敌思想最松懈的时段。

事实也恰恰如此,这一天的傍晚,对此毫无察觉的敌“金门防卫总司令”胡琏,还在其司令部所在地的北太武山翠谷湖湖心亭中,宴请从台北来的要员俞大维,众人喝得一片狼籍。

胡琏在北太武山司令部掩体的具体位置,其实早已被我军侦知,为了让炮弹准确命中,我炮兵部队战前根据韩先楚的命令进行堪察,专门选定了一座与北太武山高度和坡度极为相近的山头,进行了突击训练。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2)

福建军区的炮兵前指,开设于厦门的制高点云顶岩上,由军区副参谋长石一宸直接掌握。8月23日下午5时过后,云顶岩上的空气紧张得令人窒息,山下数百门大炮已经做好一切发射准备,黑洞洞的炮口直指金门。

时针指向下午5时30分,随着“炮击金门总指挥”叶飞的一声令下,惊天动地的炮声骤然响起,几分钟以后,金门岛上已是一片硝烟火海。我军炮兵实施的是分波次集中打击的战法:第一目标为胡琏的司令部、第二目标为守敌炮兵阵地和雷达站。

万炮齐发时,正在离开湖心亭步行前往司令部掩体的胡琏一行人,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炮弹突然间就劈头盖脸砸了下来,胡琏和俞大维在卫兵的掩护下钻到山石间,侥幸逃过一劫。

而随行的三个副司令赵家镶、吉星文和章杰,来不及做出反应,瞬间被炮火笼罩,赵家镶和章杰当场毙命,吉星文腰部重伤,次日也告不治,第一轮炮击干掉三个中将副司令,绝对是战史奇迹了。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3)

我军的第一轮炮火,还摧毁了金门守军的通讯线路,造成其后相当一段时间里,胡琏的作战指挥中心与炮兵指挥所、炮兵阵地完全失去联系,守敌只能以零星炮火杂乱回击,然而第二轮炮火很快砸来,又把金门守敌的炮兵阵地炸得人仰炮翻。

猛烈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小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厦门云顶岩前指下令停火,金门岛上的守敌以为危机已经过去,纷纷钻出掩体来抢修工事和灭火,不料20分钟后第三轮炮火袭来,守军再被炸个措手不及,这叫“回锅肉”。

当天的炮击,炸死炸伤金门守军中将副司令以下600余人,沉重打击了敌方的士气,次日,我炮兵部队与海军配合,对金门实施了第二次联合打击,又击沉、击伤大型运输舰各1艘,基本完成了对金门的火力封锁。

如此大规模地炮击金门,彻底震动了美蒋双方,于是从9月初开始,美国开始向台海增兵,同时派出军舰为蒋军运输舰护航,企图为金门运送军火给养,我前线部队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于9月8日实施了第三次大规模炮击。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4)

四、炮战背后的政治较量

结果是这边炮声一响,那厢护航的美舰集体转舵,仓皇撤至外海,美蒋之间的所谓“共同防御”立马现出原形。很显然,美国不愿意付出哪怕一点点代价,与解放军直接进行交火,战略底裤已露。

稍后的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在声明中严正指出:“台湾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复,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办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这些地区,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这份声明当然是在向美国隔空喊话,美国人果然沉不住气了,国务卿杜勒斯随即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回应声明,声称美军将考虑直接派兵协防金门、马祖,这当然是给自己也是给蒋军打气。

然而杜勒斯在声明中又暗示:美国并没有放弃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解决台海问题的希望,台阶给自己早早留下,毛主席对此评价道:“(声明)前面很硬,后面就软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5)

是年9月11日,美舰硬着头皮又一次护航而来,我军毫不犹豫实施了第四次大规模炮击,美舰再次慌忙逃离金门海域。毛主席顺势而为,10月6日以国防部名义发表亲自执笔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暂停炮击七天以观后效。

美国人感觉丢了面子,10月19日又一次派军舰实施护航,毛主席随即下令实施第五次大规模炮击,总之只要美舰敢来掺合,那就大炮轰你没商量,几番较量下来,美国军舰果真不敢再来了。

估计金门守军也被彻底“训练”明白了,如果美国军舰不来,那岛上还算是安全的,而只要美舰一来,那就得挨炸,所以求爷爷告奶奶跟美军说,你们可别来了,来了没啥用还连累我们吃炮弹。

于是美舰不再出动,解放军也就不打炮,美国人不得不改变了策略,开始不断压迫蒋当局:金门前线既然已经停火,你们就应该体面撤军,从速放弃金、马诸岛收缩防线,反正早晚也守不住,说白了,就是继续抛售其“隔峡而治”的阴谋。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6)

(美军水兵)

既然摸到了对手的底牌,毛主席于是决定改变策略,正式下达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命令,也就是要保留金门守军的存在,让蒋当局“有借口抵抗美国的压力”,西方一些评论家慢慢总算看明白了:两岸已在金门炮战问题上,实际达成了默契。

在1958年炮击金门的系列作战中,我军共进行七次大规模炮击、数十次中小规模炮击,发射炮弹30万发,毙伤蒋军7000余人,击落击伤飞机36架,击沉击伤舰船27艘,给蒋军的袭扰活动以有力惩罚,对岸从此也很知趣:互相炮轰可以不断,其他袭扰行动中止。

金门战场由此进入“打打停停”阶段,我军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先后采取了“双日不打单日打”“逢单日不一定都打”等战法,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自1961年底开始,又改为逢单日仅以宣传弹进行射击。

叶飞将军后来回忆金门炮战时,曾经说道:“金门炮战是我们与美国互相摸底的一出戏,一出很紧张很有意思的戏”!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7)

整个金门炮战期间,毛主席始终把握着战场上的节奏。一步步按照我们的战略目的去打,把军事仗、政治仗、外交仗、宣传仗“四仗”结合在一起来打,每次炮打金门的规模、数量、效果等各不相同各有讲究,却都体现着高超的指挥艺术。

正是在这种战与和、慑与谈、打与停的精妙运筹和指挥中,“炮击金门”成为了一道历史分水岭,从此极大改变了东南沿海敌扰我防的态势,更迫使美国放弃军事上掌控台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不得不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我方已然不再需要这个特殊的发言方式,长达20年的“大炮声明”终于告一段落。

而毛主席以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为“棋盘”,以金门弹丸之地为“棋眼”,以战略摸底、战略震慑、战略牵制为“棋路”的高超指挥艺术,成为军事史上永远的传奇。

叶飞本可一雪前耻(叶飞本可一雪前耻)(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