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

一位小姑娘对于女德的认知阐述走红了网络,让“女德”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之中,从这位小姑娘的口中,说出的是一句又一句震碎现代人三观的雷人之语。

视频中的女孩自我忏悔道“以前的我,抽烟,喝酒,打架,处对象,夜不归宿,打骂忤逆父母,自私,任性,经常出入夜场,真是伤风败德,我不要脸,还给我的父母丢脸,更给我的祖宗蒙羞”。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

乍一听,这小姑娘的忏悔太“深刻”了吧,后面的表述再一听,画风有点不对劲,越来越有点“传销”的色彩,听完更加确信,这就是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传销”。

在公开的整部视频中,这位小姑娘表示自己胃不好,幸亏自己学了“传统文化”,所以现在才没得胃癌,原来传统文化还有医疗作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最后,小姑娘甚至表示女生戴“美瞳”是不正经的表现,这种牵强的关联也是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3)

听完她的演讲表述,真的让人感到很震惊,这是一家名为“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山东曲阜办的传统文化夏令营,而这位小姑娘是其营员,稍有常识和正常三观的人都能看出这就是打着传统文化幌子办的“女德”班。

这位小姑娘不过是女德班众多被洗脑的受害者之一,让人再次感受到原来思想传销的洗脑功效会如此之强大。

其实这家叫做“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已是惯犯,类似事件此前已至少出现过两次,只不过它的名字换了马甲而已。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4)

早在2017年,之前叫做“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抚顺开设了女德班,在这期被公布的暗访视频中,令人最震惊的言论莫过于“点外卖的女子就是不守妇道”,这种奇葩的言论也真是“难为”这些“国学大师”的思维创新了。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5)

事件被爆出后,女德班被勒令关闭,没想到过了一年,到2018年又死灰复燃了,以“温州传统文化促进会”为名在温州再次举办所谓的亲子夏令营。

夏令营的内容再次回到了腐朽的女德内容上来,宣扬所谓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打不还手;第二、骂不还口;第三、逆来顺受;第四、坚决不离婚。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6)

为了达到洗脑的效果,一些违背基本科学道义的案例都用上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言论就是“换男朋友就会烂手烂脚”,这种恐吓式的宣讲在无形中造成在场女营员的恐惧。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7)

看完整个人除了感到非常气愤以外,还有点恍如隔世,大清都亡了一百多年了,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还有人打着传统文化的招牌借尸还魂,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8)

传统文化中的女德难道真如这所女德班里面所宣扬的内容吗?它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进行洗脑,传统文化中真正的女德又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中国古代并不存在名为《女德》的古典著作,女德顾名思义指的是妇女应该具备的品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曾曰:“女德无极,妇怨无终”意思女子有德行,品德会很高,倘若成为怨妇,就会无终无了。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9)

最早的《礼记》是一部专门记录先秦时期各种儒家礼仪的文献,书中记载了女子在出嫁之前必须“教以四德”,也即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功

到了后来的东汉,才女班昭著有《女诫》七篇,对“四德”做了进一步细化的规范,从日常言行、厨艺女红、处事待人、神情仪态、着装色调等做了详细说明。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0)

在之前封建时代,这些关于女德书籍中确实存在一定对女性人格剥削和压榨的内容,但一分为二地看待,里面有很多关于妇女与家人相处之道、为人待客之道、谦卑恭顺、勤俭持家等内容,即使用现代的标准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堪称封建人权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宗旨向来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从当代的女德班所教授的内容看来,完全与该宗旨相背离,内容无底线地贬低女性人格,将其粗暴地物化,试图将女性教导成男性的无脑附庸,这种糟粕思想竟然还能大行其道,严重背离社会正常的公序良俗,实在是与现在的社会文明显得格格不入。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1)

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并不反对,我们反对的只是这种偷换改变的恶劣行径,完全恶意曲解传统文化中关于女德的规范定义,将糟粕的思想穿上传统文化的外衣进行公开宣扬,这种隐蔽的洗脑术让人防不胜防,严重戕害了女性正常的是非曲直价值观。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2)

从作为观众的角度而言,我们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女人趋之若鹜呢?俗话说有市场就有需求,视频中可以看出里面的营员大多数都是未成年的少女,也有一部分的妇女,对于她们来参加这个夏令营的目的,这两类人有各自的动机。

在最初抚顺的女德班里,有女营员直言“因为老公需要我,恢复女子性德、柔顺”,女讲师自己也在演讲中强调“无论丈夫说啥,我都说是、好、马上”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3)

这些洗脑的内容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女人需要做的就是一个字:

在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中,妻子王晓玲长期遭受丈夫李森的家暴,在被丈夫暴力赶出家门后,老家的父亲还在电话中劝说女儿回家,并表示在老家男人打女人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还反过来埋怨女儿不应该离家出走,这种劝说的思想与女德班宣扬的理念不谋而合,它们就是要求女人学会“忍”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4)

在这种思想洗脑之下,这些女营员深以为然,自觉地以夫为纲,将丈夫捧为天,只要能够迎合丈夫的要求,她们可以变成丈夫喜好的任何模样,自降人格的背后是这些女人将丈夫看做是自己此生唯一重大的事业,将伺候好丈夫作为自己是否遵守女德的唯一标准。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5)

这些女营员来之前的目的是希望丈夫能够离不开自己,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夫妻和谐相处的法宝,抱着这种目的前来女德班,当被女德班这套研究男人的理论洗脑后,她们以为捡到了宝,最终反而在其潜意识中产生了“我们作为女人,我们就是为别人服务而来的”自贬意识。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6)

当然,在公开的视频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未成年的少女,在没有了解到女德班教学理念之前,那些家长为何要作死将自己的儿女往火坑里推呢?

在知乎上看到有家长提问:应不应该让女儿学习女德女诫一类?下面有一则回答引起了争议,但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育儿理念。

作为家长,按照现在的观念,初衷肯定是希望女儿未来能成长为一个阳光开朗、有能力的女人,但是那些将自己女儿送去女德班家长,除了一部分是因为不知情,被这种夏令营传统文化的幌子给蒙骗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女儿未来能够成长为女德标准的女人。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7)

这种暗藏在家长骨子里面的三纲五常才是最可怕的动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未来的人生规划师,什么样的家长,孩子将来也会成长为什么样。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女德的约束力,让广大女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觉醒,想想看,在印度,男女等级歧视可远比我国严重,他们更加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儿长大嫁做人妇是一个女性人生应有的固化路线,个人的发展与事业与女性绝缘,在如此男女性别歧视的环境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硬是将本应该循规蹈矩、嫁做人妇的两个女儿相继培养成了世界级的摔跤冠军,震撼了印度人的男女等级观念。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8)

这对我们同样也是一个启发,我们为什么要把女儿培养成小绵羊呢?这样的女儿她们自己会幸福吗?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吗?或许送去女德班的家长只是从自以为的观念出发,这样的出发点可能会错误地扭曲女儿宝贵的一生。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19)

除此以外,从视频中有一个家长的话也引起了关注和深思,这位家长表示希望孩子能够在这女德班里学会孝敬父母,参加集体劳动,学习一些生活技能,然而家长的这番话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外界,同时自己也没有尽到相关的考察义务。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0)

我们家长的教育责任其实一直在减负,也一直在甩锅,平时送进学校,周末进去辅导班,寒暑假还要强迫参加某些活动,家长希望通过外界能够帮助自己培育自己的孩子,出了事也同样喜欢将锅甩给学校和老师,却忘了自己才是孩子人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再者,作为家长花钱将孩子送去各种教育机构,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积极健康的成长,但是家长也有考察的义务,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1)

同样在温州的女德夏令营中,家长询问夏令营“老师”是否会涉及到男尊女卑的内容,夏令营“老师”一口肯定地保证“那个不会讲的”,然而我们单纯的家长却信以为真,将孩子送进了这所传统文化的魔窟,家长以为孩子能够学到孝道,只是家长绝不会想到孩子在里面受尽恐吓式洗脑,学会的是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糟粕文化,令人唏嘘不已。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2)

受到洗脑受害的女营员雷语不断,各种现身说法,让人深感她们中毒之深已到了需要刮骨疗伤的程度,有两个反差强烈的例子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小女孩在视频中表示“男就是天,女就是地,如果一个家里面是女的当家挣钱,男的在家干活的话,他们家以后肯定得败”。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3)

好的吧,如果说小女孩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成年人总应该有吧,高学历的“人才”总应该有吧,然而在视频中,居然还有一个女硕士研究生现身说话,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吃了活鱼的眼睛,结果换来了自己今天800度的高度近视。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4)

这么看来,原来学历也无法抵抗得住这种“传统文化”的侵袭,在看到这些女德班的暗访视频后,颜子七十九代孙、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直言:“女德”是对儒家的侮辱。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5)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种女德洗脑说教对在场所有的未成年女营员未来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让她们形成习惯性的自贬人格与价值观。

张爱玲在她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里,曹七巧是一个苦命的农家女,结果被父母安排嫁给了他们眼中上流社会人士,然而她的丈夫却是一名残障人士,在夫家忍受了30年情与欲的压抑后,曹七巧的人格被扭曲,整个人充满了戾气,作为母亲,自己又亲手葬送了儿女的幸福,活脱脱从之前的受害者转变成了害人者。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6)

真担忧这些女德班里面的未成年少女也会成为曹七巧的样子,一旦这些歪理邪说在这些少女的心中生根发芽,那么这些理念会被她们奉为人生的行为准则,自己在自我矮化的同时却并不认为自己遭受了摧残和不平等,结果极有可能还要反过来影响周边具有正常价值观的女性。

看似这只是一个女德班的恶劣行径,实际上这种被思想洗脑出来的女性本身也具备了传销感染力,这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女德倘若不被禁止,它们就会燎原,以点带面,摧残一大片女性的思想独立,让女性心甘情愿成为男人的奴隶和附庸。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7)

这明显与我们现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在1896年时,普利策奖获得者Nellie Bly问妇女参政运动的核心人物Susan B Anthony时问:“你认为新时代的女性会是什么样子?”Anthony坚定地答道:“自由”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8)

是啊!作为女性,如果思想上都没了自由,那人生活着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女德扼杀的是女性思想自由,禁锢的是她们人生愿景,摧毁的是她们精神独立,这才是女德班的险恶之处!

批判女德班(女德班卷土重来)(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