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那就是十年内战。内战,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国内的大小战役,参战方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是指发生在1927年到1937年的大小战役,包括,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而发动的全国性战争,这些全国性战争包括,收服北洋军阀的第二次北伐,讨伐国民党内部军团,围剿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

十年内战也叫第二次国民革命战争,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谋得福利。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红军也多了工农阶级的支持,实行农村包围城市,不得不说当时的工农红军是很受群众支持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新民主主义主张:“不仅仅要摆脱专制,更要解放思想,实现民主独立。自由平等。

这是数代先烈的理想。在一次次战争失败中,毛泽东吸取了经验,把重心放在了人民群众上面,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路,无疑是走得通的。那么十年内战发动的背景是什么呢?又有哪些重要战役?他们分别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是怎么回事(十年内战期间发动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以及影响)(1)

一、战争背景以及两党情况

十年内战,又被称为土地革命,第二次国民革命战争。革命,顾名思义,就是革官僚主义的命,革封建地主的命,中共将他们称为鱼肉百姓的人,十年内战后来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告一段落。这十年兜兜转转,坎坷曲折,在这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工农红军又是怎样破茧而出,取得胜利的呢?

那时候的两党情况真的很值得揣摩。拿国民党来说,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同流合污,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他们没有反思之前的失败,反而变本加厉,迫害中国共产党。当时国民政府进行了第二次北伐战争,他们占领了东北,当时由于日军的不断干涉,挑破两党的关系,最终还是没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政局仍然内外交困,国民政府贪污腐朽,奢靡无度,凭借四大家族敛财,串通资产阶级。

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内战,这场战争叫做“中原大战。”因为这场中原大战,形成了新军阀割据的局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对日军的一再妥协,助长了日军的气焰,此时,东三省全部沦陷,此时,国民政府依旧没有下定决心,围绕着“对外作战和对内作战”这个话题,举棋不定 。

中共没有像国民政府那样软弱无能,他们奋勇杀敌,不畏强权,坚决抵制外来势力侵略我国,在此期间,他们组织并发动了南昌起义,这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革命政变的第一枪。因为国民政府的一味妥协确实触犯了他们的底线,也触犯了人民群众的底线,南昌起义持续得并不久,但是这场起义反映了中共坚决抵制封建帝制和外来势力的决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走出了一条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是怎么回事(十年内战期间发动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以及影响)(2)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到达井冈山,开启过游击战,也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之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

二、经历的五次反围剿战争

第一次反围剿是在第二次革命战争中,工农红军反击国民党围剿的战役,工农红军经过了三年游击战,部队发展到10万多人,并扩大了自己的区域。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吸取了多次失败教训后的红军变得越来越成熟。国民党当时也是人心惶惶,国民党总司令蒋中正于八月下旬命令武汉行营主任在汉口召开会议。史称“绥靖”会议。

他们惧怕工农红军的发展。也很惊讶,工农红军居然在三年之内变得那么强大,于是他们打算立即围剿红军。他们制定了一个总方针,迅速抽调兵力,对中国工农红军占领的苏区进行围剿。企图快速围剿,消灭红军。他们计划的时间是三到六个月。但是,他们的确小看了红军的力量。在此期间。他们整整谋划了一个月左右。这一个月他们都在集中部署,于各地埋伏,设下陷阱。

此时,红一方面军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他们也多次讨论反围剿的主张,针对国民党大规模的围剿,有人提出应该退却,有人提出,应该粉碎围剿,冲破围剿。最终,他们决定制定“诱敌深入”的方针,实行游击战,与敌人周旋,击溃敌人的耐心。

经过了一次激烈斗争后,红军打破了围剿。这是一场大规模围剿,其数目非常庞大,这反映了红军的耐心和毅力

第二次反围剿是一次很著名的围剿。此时,国民党军队由蒋介石领导,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总结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开始对红军刮目相看,觉得红军毅力非凡,不可轻视,不能贸然进攻红军,也不再妄图快速剿灭,而打算采用稳打稳扎的方式。当时国民党军队有20万人的兵力。而红一方面军只有3万余人。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是怎么回事(十年内战期间发动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以及影响)(3)

国民党军队和红一方面军全部都部署完毕之后。红一方面军养精蓄锐,斗志昂扬,蓄势待发,此时,毛泽东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方针,广大军民深为认可,红军对此进行了日复一日的努力。

在此期间,他们开展了六届三中全会。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此期间,毛泽东担任副主席,朱德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当时,王明等左倾错误十分严重。这种情况,在军队当中受到分歧,也和毛泽东主张的深入诱敌有着分歧,于是毛泽东表面第二次围剿的战略方针问题,更多的是思想问题。

毛泽东纠正了左倾错误问题,整顿了军队之风,于是军队团结一心。以弱胜强,进一步打破了敌人的围剿,红军在胜利的同时也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打土豪,分土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根据地。

第三次反围剿,蒋介石发动的兵力比第一次围剿和第二次围剿都还要多,约30万的兵力。此时,红一方面军仍只有3万余人。这次,他亲自带兵,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它采用的战略是,对敌人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先突击,再捣毁,再深入清剿。形成左翼和右翼两支军队。对此,他精心部署了一个月,打算实施他的计划。

部署好了一切之后,蒋介石却意外发现我军已经转移阵地,于是带兵攻打,红军制定合理战略方针以弱取胜,取得三战三捷。第三次围剿,红军不仅取得了胜利,还缴获了不少的枪支俘虏。第三次围剿非常彻底,为粉碎新围剿奠定了基础。

第四次反围剿,蒋介石没有参与其中,战略采用分进合击的方针。妄图一举歼灭红军,打算先发制人,集中一切力量,将红军一网打尽。

当时,红一方面军的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会周恩来,在敌人坚守城防,不可能消灭敌人的情况下,依旧遵循中央的指示,率领红军过河,在进行了黄坡战斗以后,敌人开始调整战略,采用中间突破,整体部署的方针。经过了两场战役,基本冲破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周恩来和朱德等人总结成功经验,坚决抵制“左倾”的冒进思想。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是怎么回事(十年内战期间发动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以及影响)(4)

第四次围剿相比第三次围剿,缴获敌人的装备更多。刘伯承当时还因为这件事情亲自编写了教材,记录这一非凡的时刻。

第五次反围剿是一场大规模的围剿战。发生于1933年。蒋介石调动50万左右的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但不幸的是,由于第四次围剿换了领导人,毛泽东撤去了总政委的职务,所以军队由王明等人带领,由于王明等人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苦战一年,也没有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毛泽东在诗句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儿女该有的面貌。

在此期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精神方面完全压倒对方,红军英勇奋战,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破蒋介石企图围剿红军的企图,此时 ,加上红四方面军的支援,红军越战越勇,局势越来越有利,毛泽东召集周恩来等人协商,紧急召开会议,连夜北上,阵地转移到西北地区,红军凭着坚定的意志,克服了西北地区的恶劣环境,突破腊子口,宣告长征结束。蒋介石仍然不甘心,企图在西北围剿红军,当时红一方面军已经完全不畏惧外来势力,彻底粉碎在西北的围剿,毛泽东感叹道,“这一战,算是完成党中央的最终任务了。”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是怎么回事(十年内战期间发动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以及影响)(5)

结语: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多次打破围剿,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基础,中国红军不屈不挠,艰苦朴素的精神,也反映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