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故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惊蛰里为什么要吃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惊蛰里为什么要吃梨(惊蛰为何要吃梨)

惊蛰里为什么要吃梨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故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昨晚,玻璃缸里不吃不动睡了整整一冬天的小乌龟突然活跃起来,开始在缸里转圏圏,刨沙子。今天上午,顺着玻璃小梯格爬到二层晒太阳了。纳闷间,不经意看了一下手机,“惊蛰”!动物比人更敏感,它的生物钟醒了。该给它大补一下了,我忙跑到厨房,切了几条肉丝。小乌龟饕餮大餐一顿,真有点要把一冬天的缺口补回来的感觉。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古称“启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过后即到“九九”尾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天人相应,除却动物和植物,人生命活动的变化也是应节令而行的。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人的气血津液也开始向上向外升腾。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阴血相对不足。易发肝失疏泄引起的精神病、眼病、感冒和流感,也容易旧病复发。此时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畅条达,生机盎然。

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时分在起居养生方面的基本要点。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饮食方面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并增强体质,抵御病菌入侵。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不仅味美汁多,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可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李时珍说:《别录》谈梨,只说它的害,不说它的功。古人说到病大多与风寒有关,用药都是桂、附,却不知梨有制风热、润肺凉心,消痰去火、解毒的功用。

有学者和医师把梨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称吃梨可降低感冒几率,吃较多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患感冒的概率要低。

梨的吃法很多,既可生食,也可蒸煮后食用。在医疗功效上,“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在民间,老百姓常把梨去核,放入冰糖,蒸煮食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平时居家也可作甜点食用。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早上起来或饭后,一人一只,能明显解除咽喉干、痒痛、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但因其性偏寒助湿,不宜过量食用,尤其脾胃虚寒、畏冷食、寒性痛经者应少食用。

惊蛰吃梨主要是北方的民间习俗,传说惊蛰吃梨的习俗,源于晋商。明洪武年间闻名四海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生于上党长子县。年轻时带着孩子用上党的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清雍正年间,渠家的第十四代渠百川走西口,适逢惊蛰,其父拿出梨给他吃,并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后来渠百川经商成功,将商号取名“长源厚”。之后其他人再走西口,纷纷效仿,在惊蛰这天吃梨,以示“离家创业,努力荣祖”之意。

惊蛰吃梨是一种民俗传承,其中更蕴含美好的寓意。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而在北方,山西梨的名气最大,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而且每年惊蛰,山西地区还会举行传统的梨花庙会。据碑文记载,此活动起源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