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陈情令大结局(陈情令剧名竟然源自屈原)(1)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一片质疑与担忧之后,仙侠剧《陈情令》完成了绚丽的仙侠表演。当观众经历了激昂之后的冷却,浪漫之后的回归。暮然回首陈情,只感云淡风轻。

《陈情令》这部由肖战、王一博等颜值爆表的宝宝们化身的古装仙侠剧,是根据墨香铜臭小说的《魔道祖师》改编的。情节内容大家都知道,不再浪费大家的时间赘述了。

古装剧陈情令大结局(陈情令剧名竟然源自屈原)(2)

观看此剧发现一个可圈可点之处,那便是此剧融入不少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蓝湛所使用的七弦琴忘机,又名古琴,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有剧中人物的装饰、服装、打扮有很多用心之处。比如蓝氏家族佩戴的抹额,是典型的秦朝时期的饰品。另外剧中的台词也不乏引经据典之处。

古装剧陈情令大结局(陈情令剧名竟然源自屈原)(3)

今天想和您分享的是《陈情令》这部剧作的名字起源在哪。

名词解释 陈情:陈诉衷情。

在剧中的直接表现是:主要角色魏无羡的笛子名字叫做”陈情“,大概表达他的“回忆却无法回去”的念旧情怀。

古装剧陈情令大结局(陈情令剧名竟然源自屈原)(4)

那么”陈情“二字这么帅这么拉风,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别急,我们从下往上捋一捋捋一捋啊。

在唐诗宋词中,以”陈情“为题的作品不少。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宋代韩维的《和晏相公答张提刑名诗三首·陈情》

濠上蒙庄达,田中彭泽归。

安能陈道德,直可景光辉。

欣奉燕台集,恭陪汉相威。

阳春回丽曲,清越满金徽。

宋朝的晁说之的《陈情》

春风到来久,今日令得行。

蛙声曲池满,柳色深巷明......

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句是”我虽素餐者,自谓能颂声。此情谁与同,有公仍有卿“

如果说这两位分量还不够,压不住阵,那么就请他们的老大登场吧,掌声有请李白。

李白这首《陈情赠友人》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

此诗也比较长,就不全写了。但是其中的名句“他人纵以疏,君意宜独亲。奈何成离居,相去复几许”。广为流传。

奥,原来”陈情“二字引经据典来源于李白呀!

NO,NO,NO!

什么?李白这么大的腕儿还hold不住吗?

李白的牌子虽然响。但这首诗并未像”床前明月光“那么红,因此不具有决定性的性质。况且咱还得往上看看,还有没有更加红的”陈情“之典。

呀呀呀呀!这不捋不知道,一捋可吓一跳。原来上面还有这么一篇”爆文“!

那就是三国两晋时期的李密所作《陈情表》。这是李密是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写的是想要报答祖母抚育之恩因而不得已欲请辞归的内容。此文无论从文字、语言、表达、感情等方面来讲都堪称典范。甚至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学史也有句名言——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

古装剧陈情令大结局(陈情令剧名竟然源自屈原)(5)

古装剧陈情令大结局(陈情令剧名竟然源自屈原)(6)

古装剧陈情令大结局(陈情令剧名竟然源自屈原)(7)

这篇文章居然可以和《出师表》相提并论,地位那就相当非同寻常了。论年代也比李白他们要早得多。因此客观的讲《陈情表》确实是历史上第一次把“陈情”二字定格为“名词”的作品。之后的唐诗宋词作品但凡想到“陈情”二字大抵无不源于此处。那么是不是就可定论“陈情”二字就是源于李密了呢?

别急。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再捋一捋。咬文嚼字就怕“捋”嘛。我的天哪!大家请看。大家请看!

如果说李白是“大腕儿”,李密是“大咖”,那么接下来将要出场的可就是“天王巨星”了。

他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古装剧陈情令大结局(陈情令剧名竟然源自屈原)(8)

屈原的《九章·惜往日》之中有这么一段: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这段话的意思是:

自古以来的嫉妒贤才者,都说蕙草杜若不能佩戴。

嫉妒那佳丽之人的芳美,嫫母丑陋却自负妩媚可爱。

就是有了西施的绝顶美貌,受谗妒也会被丑恶之人取代。

我愿意陈述情愫表白行为,想不到竟意外地得了罪过。

光天化日下真情与冤曲显明,有如天上的星宿各有置措。

而这句话“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的意思是:我愿意陈述情愫表白行为,想不到竟意外地得了罪过。这一点倒是真有切合剧情之处,真是相得益彰。

这是有史可考的“陈情”二字最早的经典出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陈情令》之中的“陈情”二字最早出自于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不禁感叹我中华文化确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经典竟然能穿越至今并以另外的形式得以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