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古代中国这块土地开放的一朵奇葩,至今依旧生机勃勃。看似简单的写字,却注入了无数文人士大夫的心思、情感和境遇。而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产物禅宗不仅通向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并且物化于纸上,通过书写传达给观赏者,那便是禅宗书法。今天我们不妨沏一杯茶,静静地感受那禅茶一味的境界,在那淅淅沥沥的雨中闻一闻清凉的书香,走进古人的禅境。

最具有禅意的书法(书法中的禅意)(1)

弘一书法

佛教本是印度的宗教,却在中国生根发芽,与中国的儒道融合,一种具有中国特征的佛心宗悄然出现了。

禅宗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即是主张心的作用,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空”的境界至今传为美谈,而“不是杆动风动,而是心动”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最具有禅意的书法(书法中的禅意)(2)

弘一书法

最具有禅意的书法(书法中的禅意)(3)

八大山人画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事情纷扰,保持一颗平常心尤为重要。禅宗主张顿悟,“见性成佛”无疑给读书人提供了一个心灵的住所。“诗佛”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境界高深,于平实的语言中别出心裁,见得静的妙处。

“维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东坡对王维的评价,恰到好处。而东坡号为王维的后世知音,无疑也是禅宗的忠实粉丝。

因为对“心”的关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大胆创新,以至于在书法中喊出这样的口号:“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可谓高扬主体精神。并且直接提出了新的审美理想:“欲令诗句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纳了万境。”万物皆空无疑是禅宗的境界,而空却是妙处,中国画的留白从此建立,于不着一笔一墨的地方见得奔流不息的河水,不画水却能看见鱼的游动,不画云却能感受云的壮观,这便是中国画的妙处,中国人的精神的妙处,而弘一法师的无烟火气的禅境是否可以赏览呢?

有时候禅的“空”和“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