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推荐吗#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1)

图片来源于微博,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删除。

《海上钢琴师》

1995年上映

主演: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妮·蒂埃里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2)

1

从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但一直都没有看过。

这是一部豆瓣评分9.3、总榜排名11名的高分电影。

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像是手中抓了一把沙子,慢慢的,它流逝在了我的指缝间。

1900他的眼睛中充满了叛逆,也充满了纯净。那种叛逆是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对所谓的“规矩”的挑衅,对世事的无所谓和无所畏;那种纯净却也是对世事的不理解不明白,对所谓规矩的不在乎、不理睬,对世俗的另一种解读。我们生活在陆地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朝九晚五,何不是在另一片海中呢?

我很喜欢电影中1900说的一段话: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3)

图片来源于微博,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删除。

其实1900也尝试过下船,可当他走在悬梯上时突然停住,船员们开着玩笑催促他下船,他们都说着“这小子一定是踩着屎了,不然怎么突然停住了呢。”诸如此类打着哈哈的话。可有一位老人说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该不会是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下船吧!”

我更愿意把这句话理解为,换了一种方式来诠释1900为何突然停止不前。

有的观众理解为,他认为自己不一定需要成为世俗的一部分。可如果以世俗的想法来理解他,好像也大错特错。我认为,或许他此时在想,其实自己也不是一定要下船,也不是一定要去往那片自己不熟悉的“海”。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4)

图片来源于微博,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删除。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5)

2

1900诞生在船上,他的名字也很特别,“1900”,只是一个年代时间,只是一串数字,你说他存在过,他的音符确实存在过,他生活在船舱,经常从船舱通往上面的暗门偷偷溜上去弹琴,对船长说“fuck the rules”,音符里表达了他对喜欢的女孩子的心动,表达了她走后的失落,遇见她后他的每一个音符都在阐述孤独;你说他不存在,他对于人们理解的世界来说,确实不存在,报纸上没有他,电视节目里没有他,甚至连乐器店的老板都不知道这个人,他好像只是海上的一滴水珠,船帆边拂过的海风,海鸥羽毛上的一片雪。

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可如果说换一种解读方式,1900代表的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那个年代爵士乐的拟人化形象。

爵士乐(Jazz)是一种音乐流派,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新奥尔良。它植根于蓝调、拉格泰姆以及欧洲的军乐,并由其发展演变而来。

爵士乐讲究即兴,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主要分为新奥尔良爵士、摇摆乐、比博普、冷爵士等多种风格。

19世纪期间,音乐是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

——此解释来自搜狗百科

这是来自搜狗百科的一段对爵士乐的描述。电影里说到过,他没有国籍、没有姓名、没有生日。而爵士乐恰好也是这样。麦克斯见到的也许不是1900。

电影中麦克斯上船后,经历了晕船、遇见1900一系列事件,麦克里和1900坐在钢琴前,钢琴随着船的摇晃随处滑动,这不正是音乐的魔力吗?这种音乐从在歌舞厅里随风飘扬,到打碎了与人之间的屏障,甚至惊扰到了Virginian号的船长,于是船长罚了麦克斯去船底做煤炭工人,而麦克斯依然深深难以忘怀爵士乐对他的影响。影片中有一段,麦克斯与1900的对话说道,

“刚开始,我还以为那个人是你,可是有些地方又对不上。我想,他如果是1900,怎么会对新奥尔良这么熟悉。”

“管你是谁,你好,我是麦克斯·托尼。很高兴认识你。”

而此时,1900没有介绍自己,只是与麦克斯握了握手。

这里就要说到关于爵士乐的摇篮之地了。

——新奥尔良在诞生及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在这里,对爵士乐早期的历史研究及记录比在其它地方都进行得更加深入。在1895年到1917年这一段时间里,新奥尔良的爵士乐比起其它地方可能是种类更多、更好,但这绝不意味着新奥尔良是产生爵士乐唯一的一个地方。在每一个有相当数量黑人聚居的美国南部城市所产生的音乐都应被视为是早期爵士乐的一种。如在孟菲斯就出现了W.C.Handy(1873-1958)这样一位布鲁斯作曲家和搜集者。其它城市还有亚特兰大、巴尔的摩等。

当时的新奥尔良显得卓尔不群得益于其非常开放及自由的社会氛围。不同信仰及不同种族的人可以相互联络,因此在这种容易沟通的环境下的音乐传统十分丰富,有法国的、西班牙的、爱尔兰的及非洲的。这样,新奥尔良成为孕育爵士乐的肥沃土壤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如果说新奥尔良是爵士乐诞生之地的这种说法虽有夸大,但还不失几分真实的话,那种关于爵士乐是诞生于红灯区的说法则完全是胡说八道。虽然新奥尔良的确曾经使娼业合法化并因此产生了几座全美国最精致和有品位的“运动屋”,但是在这些地方所演奏的音乐如果有也只是钢琴独奏而已。实际上,人们第一次听到爵士是在与此颇不相同的场所。

——此解释来自搜狗百科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6)

3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影片中这部电影的观众们最喜欢的部分了——斗琴。喜欢看爽片的电影迷们可以去看看这个部分。国内的《闪光少女》这部电影里也有斗琴的部分,但这部电影斗琴的部分更多表现出的不是琴艺的争斗,更多的而是心态上的争斗。莫顿在影片中虽然是爵士乐的发明者,却一味的只想着输赢与炫技,可1900却根本不在乎输赢,管你几何,我只认自己的初心。

直到把1900逼急了,1900才用炫技的方式彻底回击,并且学着莫顿举起烟,走向他,说道,我不抽烟,你抽吧。这里也表现了1900绝不沾染以及迎合世俗的喜好。

不过我更喜欢的部分是,知名的作曲社来找他录制黑胶,而1900看着这庞大的机器和收音管,说道:录唱片肯定会疼,对吧。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7)

图片来源于腾讯视频,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删除。

1900是不在乎名利的,他认为音乐对他来说是有生命的,或者换句话说,音乐就是他的生命,音符要被这样长条状的管道一个个吸进去,保留在一片唱片里被禁锢住,这是他所不喜的。当制作人录好黑胶后,他愤地将黑胶夺到自己手中,说着:没有我,我的音乐哪儿也不去。这首乐曲,是1900的作品,更像是他的孩子,也代表了他的心动,他才不想将这份心动的感觉分享给所有人。

是的,他在弹奏这首曲子时,看见了他这一生唯一心动的一个女孩,那个女孩有着蓝色的眼睛,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忧郁、充满了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的东西。

他只想这首乐曲分享给自己心动的那位女孩,可还是没能迈出那一步,走近她。只敢在四下无人苏醒之际偷偷亲吻她,表达自己的爱意。

遇见她后,他弹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在阐述孤独。

不过是庸俗的暗恋,他虔诚地像是望尽了一生。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8)

图片来源于腾讯视频,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删除。

逐渐,影片来到了最后的部分,麦克斯听说船要被销毁,不顾其他人的劝阻极力去船上各个地方寻找1900,却怎么也寻找不到1900的身影。

他伤心欲绝,以为1900已经不在人世,便在各个有过1900足迹的地方,播放那张被毁掉的母带黑胶。

1900出现了。

其实这里也有所隐喻,有音乐才会有1900的身影,可是黑胶唱片又确实存在,并且在乐器店的老板手中。那1900到底一个独立的人吗?还是麦克斯无法忘怀的情结呢...电影中无数个隐喻让我不得不怀疑1900存在的真实性,也许是一个独立的人,也许1900只是1900,也许他只是麦克斯的念想罢了,好像到最后这些却也都已不再重要。

最后1900与麦克斯有一段对话令我潸然泪下。

麦克斯,想想吧,在天国的门前,

管事的人看着名单,可是找不到我的名字。

“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1900”

“尼曼、南丁格尔、奈斯达克...没找到啊”

“是这样,先生,我是在船上出生的”

“你说什么?”

我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船上,也许没登记过我的名字”

“是海难吗”

“不,是六吨半的炸药”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嗯...我好多了,只是少了条胳膊”

“胳膊吗”

“对,被炸飞了”

“那边倒是有几条备用胳膊..你少了哪条胳膊?”

“左边的,先生”

“噢...真是太抱歉了,这里只有两条右胳膊了...

你会不会介意呢,如果...”

“如果什么?”

“如果换一条右胳膊来代替左胳膊”

“好吧..事已至此,有右胳膊总比没有强”

“我简直太同意了!”

你还笑,麦克斯...我够惨的了,明明进了天国,

却还要长两只右手,这下怎么在胸前划十字啊。

hey,麦克斯,想想我用两只右手怎么弹钢琴啊,

但愿上面有钢琴吧。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9)

图片来源于腾讯视频,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删除。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10)

图片来源于腾讯视频,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删除。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是太美的女人,

太长的航程,

是太浓烈的香水,

是我不会演奏的音乐。”

——1900

他六次在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他宁愿被四吨半炸弹炸死)(11)

等你好久啦~/

Welcome to 6言6语zZ,我是Heidi(一个佛系且懒惰的公众号主)

每周六,会更新一篇文章,聊聊成长、生活里的N种可能;

每周三,“咖色沙发”会给你推荐一部电影、一本好书;

每周不定时将会转载、收录一些美文、美图,或许这是你让心休息的好去处。

目前公众号推出了“我们谈谈”栏目,每期将会制定主题进行投稿活动(可匿名)。

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你温暖而又美好的港湾/树洞~

喜欢我的文章的亲们可以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哦,这里有更多精彩等着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