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吉温是个地地道道的反派,而且是那种没有任何拥趸的反派。这部剧中不少反派都有自己的无奈甚至是闪光点,比如残暴但不失率真的狼卫、可怕又可悲的龙波、疯狂而可怜的何孚,甚至元载、李林甫都有一些支持者。但唯独这个吉温,却让人很难有什么好话可说。

历史上的吉温也差不多是这么个角色。

吉温为什么是宰相心腹(历史上的吉温诙谐)(1)

这个人也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吉温的出身很尴尬,在那个重视门第的贵族社会他的家门可以说是高不成低不就。他的叔叔吉顼曾经短暂的担任过武婆天子——唐朝人就这么称呼武则天——的宰相。吉温的这位叔父本来是个酷吏出身,但是却在关键时刻成功地反戈一击,借武则天之手宰了酷吏中的酷吏来俊臣;之后又抱上武则天男朋友张易之的大腿,成了宰相;最后又押宝到大唐李氏皇族成了大唐忠臣,可以说是个标准的骑墙派。

但是这个吉顼担任宰相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而且一直是和唐中宗一派走的很近,跟唐睿宗那一派并没有太多的往来,所以这一家就很快的默默无闻了。等到吉温混迹长安官场时,叔父留下的资源已经寥寥无几。幸好,吉温是个见面熟,特别的善于跟人打交道,于是他就结交了唐明皇宠信的太子文学薛嶷,希望他替自己美言几句,也好见一见咱们大唐的圣人李三郎。不过,这次见面的结果非常糟糕,不知道是吉温发挥失常,抑或是唐明皇根本不吃吉温那一套,总之“圣人”很不待见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好人,而且还当面让他走人。根据史书记载:

玄宗目之曰:‘是一不良,我不用。’罢之”。

但是也不能太不给薛嶷面子,于是吉温在这次失败的面试之后仍旧得到了新丰县丞这样一个的微不足道芝麻官。

这次挫折很可能对吉温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造成了他日后不择手段的向上爬。而此后的吉温不但没有失去自信,反而更加四海的广交朋友。等他担任万年县尉时,甚至已经巴结上了大将军高力士,并且和自己以前的对头,著名的文盲政客萧炅相逢一笑泯恩仇,成了好朋友。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只要是有好处,吉温似乎可以和所有人的交朋友。

当时的左相是李适之,此人身世极为显赫,他的曾祖父是唐太宗,祖父是被废掉的太子李承乾。唐明皇在开元天宝之际重用宗室,以压制张九龄这样的寒门儒臣,所以李适之作为当今大唐天子没出五服的叔伯兄弟,在朝中可谓风光无二,贵震天下。右相李林甫虽然也是宗室子弟,但是和李适之相比就差了一大截。

为了整垮李适之,之后好独揽大权,李林甫便兴起大狱,四处打击李适之的下属。时任京兆尹的萧炅作为李林甫的死党便全面负责此事。但萧炅这个人能力低下,所以问来问去,什么都没问出来。于是就拜托精通罗织之术的吉温出面相助。得到这个机会的吉温简直轻车熟路,他立刻根据"囚徒效应”的原则,将犯人分开两拨,假装对另一拨用重刑拷打并故意发出惨叫之声,于是听到“惨叫”的两拨嫌疑人们就都以为自己的难友已经受刑不过,屈打成招,自然也就都招供了。靠这个方法,李适之被彻底整垮,并在流放的途中服毒自尽。从此李林甫独霸天下,而吉温也因此成了月堂的座上客。

吉温为什么是宰相心腹(历史上的吉温诙谐)(2)

李林甫的月堂,一直就是长安城的阴谋中心。

吉温为什么是宰相心腹(历史上的吉温诙谐)(3)

十分还原的唐朝菜式。

在李林甫的党羽中,罗希奭和吉温是最凶恶的两个,被百姓恐怖的称为“罗钳吉网”:一个象铁钳一样,掐着人就不松开;一个专门罗织罪名来诬陷无辜——只要是李林甫想整的人,他吉温就有办法陷害。大权独揽后的李林甫担心积怨太深,恐日后被清算,于是就先下手为强,千方百计的想整垮当时的太子,也就是日后的唐肃宗。为此吉温罗织了两次冤案,迫使太子休掉了妻子韦氏和爱妾杜氏,这才苟且偷生的活了下去。以至于有一次唐明皇在太子行礼的时候突然发觉,方才壮年的儿子头发已经脱落半斑白,看起来竟然比自己还要沧桑憔悴。

天宝六年,李林甫又指示吉温罗织隋炀帝的后人,户部侍郎杨慎矜谋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共犯”是杨慎矜的门客史敬忠。史敬忠是一位隐士,于吉温的父亲吉琚很是情投意合,可以说是看着吉温长大的。“大义灭亲”的吉温立刻派河南县丞姚开前去捉拿,并将这位老迈的嫌疑人蒙头盖脸、披枷带锁的押往京师。在交接之后,吉温就把史敬忠赶到前面走,故意不和这位前辈讲话。快到长安时,吉温才让手下诱骗史敬忠说:“杨慎矜如今已招供,您去那不过是对一遍笔录而已;要是按我说的意思办,就保您活命;不然我也是爱莫能助。”史敬忠信了这些诱供的鬼话,回头对吉温说道:“七郎,请给我一张纸。”于是便在一株桑树下写了三张纸的供词,内容全都按照吉温的意思去写。诱供成功的吉温喜形于色,说道:“老丈人不要怪罪!”说毕徐徐下拜。之后李林甫等人便以史敬忠的供词为证据,将杨慎矜兄弟定为死罪,旋即赐死。吉温从此声威大振,长安城中的士庶莫不噤若寒蝉。

后来吉温看到安禄山、杨国忠等人开始异军突起,于是就逐渐的抛弃了李林甫,和安、杨二人结为同党,并且一起扳倒了在任十九年的一代权相。而由于安禄山的极力推荐,唐明皇也食言而肥,忘记了对吉温第一次的恶评,将这个“不良”提拔重用。

在此时的唐明皇也领教了吉温“亲和力”——有一次杨贵妃与唐明皇吵架,被赶出宫去,吉温就立刻替杨贵妃说好话,据《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二》的记载:

“户部郎中吉温因宦官言于上曰:“妇人识虑不远,违忤圣心,陛下何爱宫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岂忍辱之于外舍邪?”

这一招实在是高!跟安禄山拜杨贵妃为干娘一样,十分的讨巧。

吉温为什么是宰相心腹(历史上的吉温诙谐)(4)

在剧中吉温是靖安司的“一夜司丞”。

不但如此,吉温还联手安禄山,与安禄山结为兄弟,将安禄山视为大哥,当他看望安禄山时,每一次都是安禄山的儿子前去送行,俨然是一家人。但要记住的是,自古以来都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安禄山、杨国忠、吉温三个人从来就没有什么“兄弟义气”,所以在共同的对手李林甫垮台后,这一众野心家们就立刻势同水火。

天宝十四载,杨国忠大肆清洗安禄山在长安的党羽,吉温首当其冲。先是流放岭南,之后又被杀死在狱中。得知吉温死去,唐明皇还在华清宫对满朝文武卖人情的说:“吉温是酷吏的侄子,坏得很,总想糊弄我。好几次他都劝我兴起大狱,以立下威风,但我没上当。今天去掉一害,各位都可以安枕无忧了。”

吉温九月死于始兴县,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反唐。据说安禄山攻下洛阳之后还找到了吉温的一个儿子,才六七岁,便被封做伪河南府参军,此后便下落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