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问题来了,什么叫编年体通史?说通俗一些,就是以时间为顺序,去记录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体裁。

这本书从公元前403年,当时也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一直写到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纪录。

资治通鉴浓缩6句金言令人深思 简单几句讲讲资治通鉴(1)

乍一听这《资治通鉴》,很多人感觉既陌生又遥远。但若是提到这本书的主编,大家可都不陌生。他就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从小非常聪明,喜欢观察思考,而且胆大心细,小小年纪遇事不慌乱,迅速采取行动救下了落水儿童,这就是家誉户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按算命先生的说法就是:此乃人中龙凤,日后必有大成!

这个大成,就是流传千古的《资治通鉴》,本书除记录历史大事之外,还对历史长河中各阶段的文化、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均有记载。

资治通鉴浓缩6句金言令人深思 简单几句讲讲资治通鉴(2)

在《资治通鉴》的末尾,有一篇司马光的《表》,其中,他写道了编写此书的初衷,大概的意思就是天下的图书太多,皇帝每天日理万机没什么时间看书,所以,从历史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故事,让皇帝鉴读。所以,这本书虽然有294卷,约300万字,但力求化繁为简,让皇帝从书中的历史事件和生民休戚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所以,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都会将其选为必读书目。伟大领袖毛主席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这本书,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哦!”

正所谓“读史明知,知古鉴今”,历史是智慧的宝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资治通鉴》一定是可以放在书架上,拿来反复品读的一本经典史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