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平均深度约3800米,人在深海潜水所涉及到的深度约为5%的海域底部,95%的海底区域仍然笼罩着未知的谜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广泛,对海洋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息。海洋公园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海洋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这也为文化与旅游市场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青岛作为我国沿海城市,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海洋世界”的搭建提供条件。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融合独特的自然景观,使青岛海底世界成为代表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经典景区,和黄金旅游海岸线上地标性场所,用海洋文化向世界诉说“青岛故事”。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1)

海洋公园注入经济生长力

近年来,我国海洋主题公园消费热快速兴起,消费升级带来的旅游结构调整成为海洋主题公园面临的新难题。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地海洋馆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理念创新与定位转型,延伸出以时尚休闲、亲近海洋为理念,集科普教育、游乐、休闲、文化演出为一体化的综合性场所。

从我国海洋公园位置分布来看,主要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东部地区的海洋公园数量以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旅游业发展成熟及旅游需求旺盛的优势占全国70%,截至目前约有53个,西部地区次之占17%,中部地区较少占13%。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2)

图片来源:Pixabay

以旅游业著称的大连,海洋公园无疑是行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各地纷纷建设海洋公园、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背景下,大连积极探索海洋文化,从产品升级、IP落地、市场营销、大数据应用等多方面寻求突破。

近几年,文化IP已被业内广泛认为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内容创作成为主题公园的瓶颈突破口。

在IP打造上,当地以场馆动物、表演、场景作为塑造宣传点,以“大白鲸计划”海洋文化原创IP为核心,建立常态化营销模式。除此之外,依托大数据管理体系,从消费者消费习惯分析,制定更精准的服务模式,突破细分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在旅游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体验化、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智慧旅游景区为大连海洋旅游发展奠定新方向。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3)

图片来源:Pixabay

与传统独立式海洋公园不同,广州极地海洋世界坐落于商场内部。在CBD内搭建海洋世界,以海洋文化融入传统购物场景,在提升消费者的购物游玩体验的同时,也实现了双向引流的目的。

仅营业一年时间,累计入馆超1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5000人,周末、黄金周日均客流量达15000人。即便在线上经济冲击和传统商场红海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广州极地海洋世界的人流量仍然十分可观。

在传统产业竞争越发严重的今天,这种多元化转型方式无疑为商场在红海中寻求新的突破,也为“海洋世界”的发展提供稳固的“源头”。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各地政府将旅游业摆在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位置,海洋公园作为城市旅游经济的重点项目,也迎来新的生机。

同样作为沿海旅游城市的青岛,依附天然的海洋资源,围绕“海洋文化 夜经济”“海洋文化 旅游”等多方面创新实践,为城市经济探索新的生长力。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4)

“海底世界”成为青岛新名片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文化的基因,而青岛的城市文明离不开海洋。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为青岛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众多著名的城市地标。

毗邻鲁迅公园,位于汇泉湾畔,青岛海底世界通过整合青岛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等原有旅游资源,利用现代化的展现手段,形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海洋生态公园。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5)

青岛海底世界人鱼表演

回溯以往的海洋公园,大多存在游客仅是观赏,停留时间较短,难以带动相关消费的难题。且很多城市过多关注于游客的日间活动,忽略游客的夜间消费潜力。

青岛海底世界适时推出“海洋文化 夜经济”的融合模式,打造海洋文化主题的“海底奇妙夜”。为打通夜游模式,以服务为支撑,开通从海底世界到五四广场的灯光秀班车,成为城市夜游的一大亮点。

为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海底世界现已形成包括海底世界、梦幻水母宫、海洋科技馆等七大展馆格局。为提升游客体验感,在产品设计上,以海洋科研实力为基准,打造专业水母展馆,首家开放式海洋实验室,实现休闲旅游和科普教育有效平衡。

夜游模式的推出,不仅有效弥补白日因景区其他景点导致的游客流失,还带动了景区内其他产品的关联消费,产生更长远的经济效应。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6)

青岛海底世界水母馆

深厚的海洋文化是新型模式的支撑,青岛海底世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首座水族馆建成,这也是海底世界的前身,悠久的发展史为其“网红”属性增添了一抹时间的厚重感,独具青岛特色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批流量,形成生动的海洋文化品牌IP。

青岛海底世界聚集约2000种珍贵海洋生物、上万件生物标本。为让游客更加直观感受到海洋文化的魅力,海洋表演与时事热点相融合,相继推出“海底梁祝”、“人鲨共舞”、“海底春晚”等表演项目。

伴随我国消费者动物保护意识加强,新型的表演模式脱离传统的动物表演,转变为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展现人与海洋的和谐之美,这种转变也使以海洋动物保护意识为主的商业价值逐渐显现。

多年的更新迭代,以文化为根,融合现代潮流模式,青岛海底世界早已成为当地文旅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7)

海底彩虹生物主题展

我国海岸线长18000公里,“蓝色国土”约为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探索海洋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模式已成为文旅产业重点。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重大战略的部署,海洋生态文化也迎来更广阔的传播窗口。作为青岛地标性的建筑,青岛海底世界成为诉说“青岛海洋文化故事”的载体,向世界展示青岛旅游文化的“新名片”。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8)

青岛极地海底世界与海底世界区别(海洋文化点燃蓝色经济)(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