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参与“百日维新”

历史上的今天1898年(历史上的今天1898年)(1)

(资料图片)

1898年的今天,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上谕》宣布变法,随后谭嗣同应召进京参与“百日维新”。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少时博览群籍,并习西方自然科学。鄙视科举,好今文经学。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浏阳倡设算学馆,开湖南维新新风气之先。1896年著成《仁学》,在哲学上提出“以太”为世界物质本原的学说,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以及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论思想。并对中国二千多年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强烈要求冲决封建网罗,变法救亡。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等邀请从南京返湘,在长沙与梁启超等倡导维新变法,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1898年又倡设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变法。在湖南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表现最为激进。

1898年6月13日,学土徐致靖上奏举荐谭嗣同,光绪帝当即发上谕:“湖南盐法长宝道黄遵宪,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著该督抚送部引见。”谭接进京“诏谕”后,喜出望外,兴奋异常,立即北上。9月5日,光绪帝下谕,赏谭嗣同等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次日,光绪帝亲自召见,对谭说:“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也。”这更激发了谭的爱国热情与美好幻想,对维新事业充满信心。

他认为“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因此益加奋勉,不欲自暇自逸”,他不辞辛劳,悉心尽力工作,不分昼夜忙于批阅奏章,起草诏书,商讨新政措施,实际成了光绪帝变法的主要助手。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反动政变,“百日维新”失败,谭嗣同亦于28日殉难。

新闻多一点》

谭嗣同:写给妻子的诀别信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必须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他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主张,撰文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年少之时,谭嗣同即“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他知识广博,好今文经学,喜读王夫之的《船山遗书》,也时常学习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他把自己的学说当作“冲决网罗”之学说,代表作品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及《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一生崇尚佛学。他慷慨就义的坦诚正如梁启超所说: “然真学佛而真能赴以积极精神者,谭嗣同外,殆未易一二见焉。”

佛以救世救人为己任,佛说:“有一众生不得度者,我誓不成佛。”研修佛学的谭嗣同则发出了“以心挽劫”的宏愿,誓为中国民众“冲决网罗”而奋斗,并最终以鲜血印证了自己的信仰。

谭嗣同受个人学识影响的种种言行也深深地影响着与他志同道合的妻子李闰,二人谱写了一篇凄凉感人的爱情篇章。

李闰,长沙望城李篁仙之女。李篁仙为咸丰六年(1856)进士,授户部主事,工于乐府诗词。李闰生长于诗书家庭,知书达礼,而谭

嗣同冰雪情操,不仅著文反对纳妾,并且严于律己。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兰生早年夭折,但谭嗣同和李闰始终相敬如宾,伉俪情深。现有谭嗣同写给妻子的多封信札存世,至今读来,尚有绵绵情意,力透纸背。此处摘录一首他就义前夜写给李闰的诀别信:

闰妻如面:

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亦复何言。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迎陵毗迦同命乌,比翼双飞,亦可互嘲。愿君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我与殇儿,同在西方极乐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团圆。殇儿与我,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

戊戌八月九日,嗣同

谭嗣同牺牲后,李闰无比悲痛,常在夜深人静时痛哭,并自号“臾生”,表示自己含悲忍辱暂且苟活之意。她写诗道:“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李闰一生坎坷,三岁失母,青年丧子,中年丧夫,尽管谭嗣同大哥的儿子兼祧被过继给她,可因侄儿早亡,她在老年又担负起了抚育两个孙子的重担。谭嗣同受难之后,谭家的境况日益衰落,李闰生性坚强,为了贴补家用,将老宅临街的几间房子开做了客栈。她还继承先夫的遗志,创办了浏阳第一所女校,给穷苦的女孩子们以学习的机会,向她们灌输新思想,教授实用的谋生技能。

除此之外,李闰虔依佛法,为中国女学会倡办董事。康有为与梁启超为祝贺她60寿辰合赠“巾帼完人”的匾额,曾悬于大夫第厅堂之上。

李闰还悉心将谭嗣同的多种遗物,封存保管在阁楼之上,虽然因种种原因最后这些遗物不知所终。

晚年李闰为了纪念谭嗣同,作七律《悼亡》一首:

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

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

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

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

其情可见,其志当仰。(浏阳市纪委)

新湖南客户端综合自湖南档案信息网、廉洁长沙

[责编:吴名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