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员寿命一般多少(为什么很多武术家的寿命都很短)(1)

武术家有长寿的,也有短命的。

霍元甲是武术家,霍长的“脸似淡金”,人称“黄面虎”。当时外人不知,他的面黄,乃咯血症的症候。结果,烂掉的肺在霍元甲53岁时夺去了他的生命。李小龙是一派拳学“截拳道”的创始人,曾两次进入美国功夫杂志《黑带》评选的“世界七大武术家”,李小龙的寿命更短,只活了33岁,简直是“青春早逝”。还有,溥仪的保镖霍殿阁,死时56岁;大成拳“中兴之主”王选杰,62岁死于心脏病------武术家早逝的例子,可说不胜枚举。

武术运动员寿命一般多少(为什么很多武术家的寿命都很短)(2)

读者大概暗吃一惊。如果说拳击、足球这些东西,因为对抗剧烈造成伤病影响到健康,大家还能够接受的话,那么,说“武术也伤身”,则与人们固有的武术观念偏差太远。在大众的眼里,武术不但是无比厉害的搏击术,还是养生延年的健身功。公众早已习惯了“集神勇无敌与青春不老”的武术家形象。

或许有人想到了太极拳,说:太极大师们,该个个是鹤发童颜的不老仙吧?也不尽然。大家看过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吧?那位“杨昱乾”——原型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杨的儿子杨班侯和孙子杨澄甫(叔侄俩均为太极名家),就寿数不长,班侯只活到55岁,澄甫没活过53。还有陈式太极拳嫡派传人陈照奎,寿命也是50多岁。

恐怕有人质疑:你列出的二霍、二杨等人,均为武学大家,难道他们会不清楚,武术怎么练才不伤身?他们肯定懂,且武术中本有几分练、几分养的训诫。可话说回来,懂与注意调理是两回事,就像不良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明知道伤身体,却依然故我。武术家也是人。何况,武林名人都是打出来的,他们拳脚凌厉这件事本身,就表明他们长期地进行着冲击生理极限的训练。譬如李小龙,他为了使自己的肌体、脏腑适应超强的打斗,竟从德国买来高频振荡器,对身体实施高频刺激。《运动生理学》讲: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岛高糖素和生长素升高等等,人体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有损健康。

武术运动员寿命一般多少(为什么很多武术家的寿命都很短)(3)

而格斗,又属于“剧烈运动”的极限,你见过疯子抡刀砍人吗?那就是格斗状态。至于武侠影视、小说里那种意态悠然、闲庭信步似的打斗,纯熟外行人讲外行话。可不求惊魂爆发,舒适自得地玩拳耍棍,却是健身防病的不二法门,倘若霍元甲他们不把武术当事业,五分练五分养,再像职业运动员那样有营养师调配饮食、有医生时刻关注其身体变化,则他们的寿数再增加二十年,当不是妄想。无奈,这几位大师都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除非激流勇退,否则,他们就得把自己的武功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练上加练,顾不上养生。

武术运动员寿命一般多少(为什么很多武术家的寿命都很短)(4)

盛誉之下的武术家本已难得放松,若再凭武术去开发事业,对身心的戕害,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李小龙,一边搞截拳道,一边玩命拍电影;如霍元甲,他1909年在上海打败西洋力士奥皮音后,成立“精武体育会”。从而使他在应对中、外各色人等之外,又多了冗繁的武馆事宜和社会活动,身体如何吃得消?大众不知,一些武术家的短寿现象,其实早已引起武林的关注,譬如美籍华裔武术家徐谷鸣,十几年前,曾在武术杂志上撰文探讨此事。我所以提到徐先生,是他涉及到武术家讳而不谈的性问题。徐先生认为:练武术促进人体的荷尔蒙分泌,从而导致武者即使性生活过度也不易觉察,日久必落伤损。

武术与荷尔蒙的关系,更深入地提醒人们,武术属于科学范畴。武术练习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你注重了养生,你就别为练不出超凡的身手而遗憾;反之,你一心追求技击,还惦着寿比南山,也是痴人说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