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院校已经公布了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院校扩招还是缩招就成为这个阶段同学们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在9月16日晚,“考研缩招”的话题突然冲上微博热搜top,并且热度久久不下。“考研缩招”冲上热搜,多少说明了今年考研的严峻形势。那么23考研的招生形势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面对考研缩招我们该怎么办?

2022届考研上岸人数(23考研缩招......)(1)

123考研招生形势

1️⃣

部分院校/专业整体招生计划减少

从最新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中,我们可以推算出部分院校/专业的整体招生计划减少了。例如四川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硕)统招名额由37个缩到20个,几乎是砍了一半;山东大学今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200人,相比去年缩招200人;北京林业大学今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缩招了20人…学校压缩招生人数,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前两年扩招的太厉害,学院积压了太多学生;还有可能是学校经费缩减,宿舍有限、导师减少等,导致出现研究生缩招的情况。

2022届考研上岸人数(23考研缩招......)(2)

2022届考研上岸人数(23考研缩招......)(3)

2️⃣推免比例上升每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总人数是一定的,而研究生招生总人数,既包括推免生,又包括统招考生。推免人数一旦增多,势必会压缩统招名额。例如北京工业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年的推免生直接占了一半,但在去年该专业的推免生只有20人,留给考研同学的名额还有60个(总共计划招生80人)。一些比较好的学校,尤其是985高校,推免比例越来越高几乎成为了一大趋势。之所以推免比例不断上升,一是因为好的大学压根不缺生源;二是好大学也想提前抢占好的生源(一般来说推免生的生源质量会比统招生好)。

2022届考研上岸人数(23考研缩招......)(4)

3️⃣人文社科类专业缩招最明显!虽然不少专业都有缩招现象,但是相比理工科,人文社科类专业缩招得更为明显。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仅推免比例奇高,例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现在只招收推免生,不招统考生;不少专业的整体招生计划也缩得十分明显,例如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法学类专业的统招名额都有所减少。

2022届考研上岸人数(23考研缩招......)(5)

2面对缩招怎么办?通过前文的分析,势必将有不少23考研er将面对目标院校/专业缩招的情况。那面对目标院校/专业缩招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1️⃣权衡后换目标院校对于报考了缩招得非常厉害甚至直接取消统招计划专业的同学,将不得不面临换考研目标院校的情况。不过好在现在才9月中旬,距离考研初试还有一段时间,考研正式报名也还没有开始。这个时候换学校,相对没那么困难。换目标院校之后,最大的难题是专业课的复习。建议大家尽量选择与自己原目标院校专业课相近的学校和专业。2️⃣学硕改专硕如果你原本打算报考学硕,在推免生大幅增长以及出现缩招的情况下,那么建议也可以考虑转考专硕。一般来说,学硕的推免比例会比较高,专硕则相对少很多。所以专硕的统招名额会比学硕多不少。此外,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专业硕士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实际上,学硕缩招、专硕扩招也基本是现在考研招生的一个趋势。因此放弃学硕,选择专硕也不失是一个好策略。此外,专硕初试科目也要稍微简单一些,比如,很多专业都考数学二,英语二。所以如果你前期一直都在复习数学一、英语一,那转专硕之后反而是“降维打击”。而且,专硕与学硕的差别已经变得越来越小,有些学校的培养模式都已经完全一样了,以后专硕转博也会越来越方便。最后三个月,不管外界有怎样的“腥风血雨”,我们都要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做题、看书、上课、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最重要,不要让那些铺天盖地的讯息影响了自己的备考进度和心境。

胜利总是属于那些坚定且不断往前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