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厕所什么软件好(轻轻一点全清楚)(1)

分布合理、干净整洁的公共厕所。 记者刘凯达摄

记者日前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2016年至2019年,昆明共新建、改建公厕2486座,在推进爱国卫生“公共厕所全达标”专项行动工作中,还将推广城市公共厕所“互联网 ”管理模式,并不断推进“智慧公厕”建设。

3年内昆明新建城市公厕1191座

市城市管理局统计数字显示,2016至2019年,昆明市新建城市公厕1191座,改建城市公厕1295座;建设改造乡镇镇区公厕365座,建设旅游厕所741座,建设行政村公厕5630座,提升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9.49万户,消除学校旱厕14305平方米。昆明市主城区、安宁市、晋宁区、石林县等11个重点旅游城市建成区公共厕所已达到7座/平方公里的建设标准,其他县区已达到5座/平方公里的建设标准。在开展新建、改建公共厕所的基础上,昆明市着力强化公共厕所管理工作,出台《昆明市城市公厕管理服务标准》《昆明市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厕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管理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厕管理和服务,确保免费对外开放后,公厕内外卫生、干净、无异味。通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功能、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如厕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不仅数量够质量也不低

在公厕建设数量全达标工作方面,今年省、市下达我市任务为新建城镇公厕79座、改建53座,并全部达到A级以上旅游厕所建设标准;建设旅游厕所159座;改造行政村公厕325座;改造农村无害化户厕17.52万座;全面消除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下404所学校414座旱厕,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厕所标准化建设。截至10月,城镇公厕开工132座,完工95座;旅游厕所开工159座,完工99座;行政村公厕开工325座,完工323座;农村无害化户厕开工14.27万座,完工14.27万座;学校厕所开工414座,完工414座。

在公共厕所管理全达标工作方面,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及市级“厕所革命”各成员单位均按照“三无三有”“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及“三净两无一明”组织开展公厕管理工作,城镇建成区范围内公共厕所全面落实“专人专厕”保洁制度,根据如厕人数实时调整清洁消毒和保洁频次,并在强化公厕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公厕服务水平。在各类厕所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设置全达标工作方面,目前城市建成区内2895座城市公厕管理达标制度已公示完成,其余公厕正在有序推进管理达标制度公示工作。在旱厕消除全达标工作方面,从2019年起,各县(市)区先后组织开展旱厕拉网式排查工作,共排查出旱厕277座,至10月已消除276座,剩余1座正在组织开展消除工作。

下一步是建设 “智慧公厕”

除按时完成公共厕所年度新建及改建任务外,昆明市各级各部门对公共厕所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景区景点、影剧院、博物馆、旅游交通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地铁站内、城镇建成区内加油站点、商场、超市、铁路高铁车站、机场航站楼和城市公共厕所运营维护管理达到“三无三有”标准,乡镇镇区公厕、医院、学校公厕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农村厕所达到“三净两无一明”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干净、卫生、整洁的如厕环境。

值得期待的是,之后昆明市还将推广城市公共厕所“互联网 ”管理模式,将把城市公共厕所(旅游厕所)精准点位、开放时间、厕所数量、服务标准等信息内容录入“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和城市公共厕所云平台,实现公共厕所电子地图、位置查询、信息服务、游客满意度评价等便捷查询和动态管理,并在公共厕所醒目位置设置电子屏,适时显示如厕人数、蹲位使用等数据指标。 记者孙潇报道

相关

西苑街道8座公厕完成提升改造

本报讯 记者杨官荣报道 日前,记者从西山区西苑街道办事处获悉,西苑街道办事处已完成辖区8座社会公厕提升改造,同时还加大了公厕保洁力度。

西苑街道办事处秋苑社区党总支书记钟文静介绍,社区把公厕内破损的洗手池、灯泡都全部进行更换,公厕内有卫生纸、香薰,还有洗手液,现在公厕环境卫生很好,也很便民。

秋苑小区、高美云安等片区的公厕,人流量都较大。记者在秋苑社区、秀苑社区等多个社区看到,完成提升改造的公厕都已投入使用,厕内洗手台上卫生纸、洗手液、香薰配置齐全,监督、管理制度上墙,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西苑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共有8座社会管理性公厕,自全市启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来,西苑街道办事处就对公厕进行情况摸底,逐批更换损坏的水龙头、抽水马桶,修缮破损墙面,并按照“三有三无”要求完成达标配置,公厕硬件设施实现了综合性提升。在全面实现公厕“三无三有”标准的同时,街道还依托“1 9 N”网格化治理模式,即1个指挥部、9个分管部门、多元化参与,要求公厕所在小区物业公司安排专职人员清扫公厕,街道设置专班,负责日常监管,建立台账记录,同时广泛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定期开展志愿清扫服务活动,探索建立一套定岗位、有监管、众参与、共爱护的常态长效化管理机制,让“小公厕”成为体现城市文明、健康的“大窗口”。

来源: 昆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