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趁老婆不注意入手了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三部。这三本书的创作时间间隔很长,最初有幸读到《俗世奇人》还是快二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书中满溢的天津市井俚语,活泼、懒散、硬气的诸多市井人物,一下子吸引了我。为此特意又去图书馆寻来冯先生的其他作品,诸如《神鞭》等来看,也是如痴如醉。当然这是后话,这里一笔带过。
如今我已经在天津生活了十几年,娶妻生子,眼看着要在天津生活下去了,平时言谈中不自主的也会冒出写天津土话来。若到了外阜,也蛮可以冒充一个老天津卫。此时再读《俗世奇人》三部,却已经没有了当年惊艳的感觉。
一方面肯定是我自己的原因,有了些年纪,见过了些事情,情感上不像当年那样敏感,那样容易被触动。这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想必不独我如此。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这三部书一部不如一部。
冯先生在序言里表露,之所以会写出三部曲来,是因为脑中各色人物、一个个故事不敢埋没。《俗世奇人》每部十八个故事,第一部的十八个故事
《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蔡二少爷》《背头杨》《认牙》《青云楼主》《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泥人张》《绝盗》《小达子》《大回》《刘道院元活出殡》
第二部的十八个故事
《大关丁》《跟会》《告县官》《大裤裆》《粒儿》《崔家炮》《白四爷说小说》《腻歪》《十三不靠》《弹弓杨》《焦七》《毛贾二人》《棒槌壶》《孟大鼻子》《飞熊》《蹬车》《齐老太太》《旗杆子》
第三部的十八个故事
《黑头》《神医王十二》《皮大嘴》《黄金指》《四十八样》《冷脸》《马二》《一阵风》《张国老》《狗不理》《钓鸡》《龙袍郑》《陈四送礼》《燕子李三》《鼓一张》《洋相》《黄莲圣母》《甄一口》。
第一部的故事都不错,第二部里的故事相比于第一部就比较普通了。至于第三部,如果是出于其他作家之后,也有几篇是不错的精品。但第一部珠玉在前,第三部说不上狗尾续貂,素材渐渐枯竭的气象却是显露出来了。
冯先生在序言中写道,这些故事,这些人物都是多年搜集的素材,想必久置于匣中,久而久之不甘寂寞,纷纷跳将出来,一一粉墨登场,然而早年搜集的素材经过这三部计五十四篇文章之后,终有枯竭的时候。作为一个读者,只希望若有幸拜读冯先生的《俗世奇人》第四部时,书中故事的质量能比肩第一部就好了。
然而,引用冯先生在第三部序言中的最后一段话“写作人都是性情中人,最靠不住的是写作人的计划。写作人最好的状态时信马由缰。马,是自己的性情与不期而至的灵感。缰,笔也。”所以,管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