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西北军开进北京城,驱逐清废帝溥仪,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共议国事。对于西北军的领袖冯玉祥而言,这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然而,在当时引起世人瞩目的,不止有冯玉祥,更有冯玉祥新成立“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的旅长:韩复榘。他号称是冯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而在国民军成立之初,冯玉祥将国民军的第一个番号给他,也足见冯玉祥对韩复榘的器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颇受冯玉祥器重的西北军将领,却在晚年之际,落得被蒋介石枪决的下场,这究竟是为什么?在他死后,他的家人又去了哪里?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韩复榘。
(韩复榘)
韩复榘为何受冯玉祥器重?
1890年,韩复榘出生于大清国直隶省霸州煎茶铺镇东台山村,而冯玉祥则出生于大清国直隶省保定府。从出生地来看,韩复榘算得上是冯玉祥的半个老乡。而与冯玉祥穷苦家庭出身不同的是,韩复榘出生于一个私塾家庭,因此自幼时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的是,因为20世纪初关内发生的一系列天灾,韩复榘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他决定开始“闯关东”,在闯关东的路上,他新民府陆军第二十镇四十协八十标第三营参军。从军的经历,让他和冯玉祥有了交集。在冯玉祥发动滦州起义时,韩复榘率兵参与,成为了冯玉祥麾下的老部下。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韩复榘因此凭借着比较老牌的资历,到冯玉祥麾下的第16混成旅及第11师任职。
(韩复榘)
而到了1924年北京政变,冯玉祥率领西北军主张军政大权之际,韩复榘自然也就跟着冯玉祥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身为冯玉祥老部下的他,麾下部队自然也就获得了“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的番号,在后来的南口大战等一系列战斗中,韩复榘屡立功勋,因此更受冯玉祥的器重,被外界称为“冯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
被冯玉祥器重的韩复榘,为何投靠了蒋介石
然而,令冯玉祥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昔日里这名自己麾下忠心耿耿的老部下,竟然有朝一日会背叛自己,投靠了蒋介石——那么,在冯玉祥麾下屡立功勋的韩复榘,究竟为何最终会投靠蒋介石呢。
这就需要从1926年的南口大战说起:在1926年,韩复榘和石友三率领国民军迎击前来入犯南口的阎锡山部,虽然韩复榘和石友三率部进行艰苦抵御,但怎奈寡不敌众,还是被阎锡山部占领了南口。南口一失,北京的屏障便也就不复存在。眼见冯玉祥大势已去,自己又没有退路,韩复榘、石友三便只好向阎锡山投降。但是,在冯玉祥从苏联归国,进行“五原誓师”,准备和国民革命军一起进行北伐时,韩复榘、石友三便再次回到了冯玉祥身边。
(韩复榘)
韩复榘虽然在冯玉祥回国后,再次投靠到了他的身边,但是韩复榘之前的那次投靠阎锡山的经历,给冯玉祥留下了心理阴影:毕竟,韩复榘是自己之前一直以来器重的大将,却在自己危难之时抛弃了他。因此,在韩复榘再投靠冯玉祥时,冯玉祥因心存芥蒂,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重用韩复榘,而是给了他河南省主席的职务,但免去了他担任师长的军权。就这样,韩复榘也因为自己被罢免了军权,而对冯玉祥逐渐心生不满,两人之间的嫌隙也是越来越大。
在两次北伐战争结束,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蒋介石在形势上基本上统一了中国。但是,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新生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却愈发明显。1930年,蒋介石计划以“裁军之名”,削减各地军阀兵力,遭到阎、冯、李三人的强烈抵触,由此一场军阀之间新一轮的混战爆发,史称“中原大战”。而此前早想反水冯玉祥的韩复榘,则瞅准了机会,在中原大战爆发之初便发表通电,声称支持“蒋介石统一全国”,再一次背叛了冯玉祥。
(中原大战前的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韩复榘的背叛,给冯玉祥麾下的西北军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韩复榘在投靠蒋介石之初,便带上了自己指挥的第20师旧部,这一支部队对于西北军而言,是身经百战的精锐。此外,韩复榘身在西北军中多年,同时又和阎锡山等人交过手,因此在蒋介石处担任第一军团总指挥时,便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大破阎锡山部,为蒋介石赢得中原大战立下了功劳。
在此之后,冯玉祥因为中原大战的失败而一蹶不振,逐渐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而韩复榘则因为在此次战役中有功,被蒋介石任命为山东省的政府主席,成为了地方的大员。
主政山东特地独行,引发蒋介石不满
在韩复榘投靠蒋介石之初吧,昂朱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阎锡山之初,蒋介石还对韩复榘颇为器重,但是在韩复榘主政山东之后,他的特立独行,便逐渐引发了蒋介石对他的不满。
初到山东任职的韩复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他先是驱逐了之前主持山东的狗肉将军张宗昌,后来又驱逐了“胶东王”刘珍年,自己当起了山东省的话事人。而对我党,韩复榘则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地开展了数次大规模的清乡运动,屠戮并迫害了我党大批党员和地方进步人士。
(韩复榘)
对于韩复榘一开始的态度,蒋介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山东省本身就是蒋介石答应在中原大战之后给韩复榘的“报偿”,而对我党和进步人士的屠戮,则更是正暗合了蒋介石的心意。但是,接下来韩复榘一些做得过火的事情,就逐渐不能被蒋介石所忍受了:因为他发现韩复榘在背叛冯玉祥的同时,似乎也不受自己的控制。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排除国民党在山东省的影响,韩复榘甚至不惜和日本人勾结在了一起,绕过蒋介石,给予了日本在山东的大量权利,以此获得日本对他的支持,想要在山东省做第二个张作霖。
此外,韩复榘还在山东省大肆推行“新生活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新生活运动本身最初由蒋介石在全国内推出,强调要重振孔孟文化,讲求对“领袖”的“忠孝节义”。韩复榘将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在山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过向民众宣传“效忠”的对象,由蒋介石变成了他韩复榘本人。而“乡村建设运动”,则是由韩复榘本人搞起来的一场活动。他请来了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梁簌铭,在山东当地的乡村开展土地耕种、整顿吏治、严禁烟土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虽然让山东一度在当时得到了发展,但是对于蒋介石而言,搞“乡村建设运动”的韩复榘,是在“学习红军”,打自己的擦边球。而韩复榘也对蒋介石的多次命令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山东省便成为了脱离于蒋介石,成为了华北地区的“独立王国”。
(山东军阀韩复榘)
而更让蒋介石怀恨在心的,则是在1936年西安事变之际韩复榘的表态。1936年,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将蒋介石软禁于西安,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囚禁蒋介石的消息通电全国。全国各地军阀得知之后,对蒋介石被囚禁的态度都十分谨慎,但只有韩复榘将张学良、杨虎城的行为称赞为“英雄壮举”,这让从西安脱离险境之后的蒋介石一直对韩复榘怀恨在心。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山东,韩复榘奉命前往抵抗。而他的生命,也迎来了最后的倒计时。
放弃山东,终被蒋介石枪决
在日军进攻山东省之初,虽然韩复榘此前和日本有所勾结,但是面临自家地盘受损时,韩复榘还是抱着一定的抵抗决心。因此,他在担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后,便率领着自家部队,到德州来阻挡日军的攻势。但是怎奈日军武器在当时更为先进,而且势头正盛,因此德州没过多久便落入日军之手,韩复榘自家的军队也损失大半。
输掉德州之战后的韩复榘,心中十分恼火,因为在他当时看来,如果蒋介石按照承诺,答应给了他炮兵部队,或许还能挡住日军一段时间。谁知蒋介石在开战时出尔发尔,没有给他调动来自己要的炮兵部队。在巨大的伤亡面前,韩复榘又打起了图谋自保的小算盘。因此,在日军攻打济南时,他并没有令部队多做抵抗,而是放火烧了济南城的省建筑以后,以“坚壁清野”为由,草草撤出了济南城。而到了泰安一线时,韩复榘更是放弃黄河、泰山这样的天险,一退再退。
(李宗仁)
此时在前线督战的李宗仁看不下去了,指责韩复榘这是临阵脱逃,但却遭到了韩复榘本人的冷嘲热讽,在回复李宗仁的电报中,他写道“南京不守,何守泰安?”言外之意就是嘲讽老蒋,你连首都南京都丢了,你还好意思说我吗?
李宗仁在接到这份电报后,虽然心中怒火中烧,但却并没有对韩复榘的处置权,于是便将这封电报交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更是大动肝火,虽然说在抗战之前,各路军阀有利益之争,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同仇敌忾的时候有人仍在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无疑是令亲痛仇快。再这样放纵韩复榘下去,其他各路军阀怕不是也要纷纷打着“自保”的旗帜,不愿抗战。因此,蒋介石决定拿韩复榘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在韩复榘逃到河南时,蒋介石便以开会为名,邀请他参会,并在会议上将他逮捕。后经过军事法庭的审讯,韩复榘以临阵脱逃的罪名,于1938年被秘密枪决。
不过,韩复榘的“不抵抗”也并非他本人应承担着全部的责任。一方面是蒋介石此前三番五次的出尔反尔,给各路军阀都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另一方面是在抗战之初,炮火等重火力资源着实吃紧。但是,韩复榘临阵脱逃注定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但考虑到韩复榘在中原大战中立过功,因此蒋介石还是将他按照省主席,二级上将的身份安葬。
(抗日时期的蒋介石)
在韩复榘被枪决后,韩复榘的原配夫人高艺珍带着四个儿子一起生活,并用韩复榘遗留下的钱财,将四个儿子抚养成人。虽然在解放战争爆发时,韩复榘的原配夫人也享有去台湾的条件,但是考虑到蒋介石的出尔反尔,高艺珍并没有跟着去台湾,而是带着儿子们留到了国内。解放战争结束后,韩复榘的墓地也被迁到了北京香山万安公墓。韩复榘的大儿子后来因病逝世,二儿子上过抗美援朝战场,后在电力学校当老师;三儿子在交通部门任职;小儿子在奥地利留学,后在国外定居,一家人也算是回归到了正常人的生活,拥有相对圆满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