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广南县旧莫乡下里蚌村笔直的村道两侧,树木翠绿成荫,透过一侧枝叶隐约可见一栋栋精致漂亮的小洋房。碧波荡漾的河水、可供游玩休憩的凉亭、每家每户各具特色的花园庭院……呈现出一幅“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画卷。这幅画卷,是村民舍弃旧俗追求绿美乡村,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而交出的优异答卷。

乡村拾忆的文章 下里蚌村的舍与得(1)

旧莫地名源自壮语,“旧”为“弯”,“莫”为“鼎锅”,因集镇所在地形似一口弯弯的鼎锅,故此得名。今年7月,广南县绿美乡村三年攻坚行动启动以来,下里蚌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就像“鼎锅”中煮沸的开水,内外一起热、上下一起动,以“破盖而出”的能量和冲劲,建设绿美乡村。8月22日,记者走进正在建设的下里蚌村,感受绿美村庄正不断展现的生态魅力。

乡村拾忆的文章 下里蚌村的舍与得(2)

“我家祖坟以前就在我们正在平整的这块地里。”下里蚌村村民陆昌美一边干活一边对记者说,他上个月才从广州回来,村里通知在规定期限内必须迁走坟墓,他特意回来迁祖坟。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切莫迁坟,十迁九败”。在古人看来,坟地不仅是墓地,也是家族的福地,对于坟地非常重视。那下里蚌村的群众为什么要“迁坟”?

“公路旁坟太多,一是影响环境,二是胆子小一点的村民晚上都不敢走夜路。”村小组长陆昌龙说,早在2020年村里修入村路的时候就动员村民迁过坟墓,但那时只迁了少量。今年以来,随着绿美乡村建设的启动,村干部经外出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几经商讨,决定将离公路5米以内的坟墓全部迁走。

乡村拾忆的文章 下里蚌村的舍与得(3)

“说说容易,但涉及老百姓的坟地,每一步都需要党员干部的决心与智慧,都需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陆昌龙告诉记者,刚动员老百姓迁坟的时候,大家都很抵触,包括他自己的亲兄弟都不理解。工作总得推进,没人愿意就自己带头做榜样。“我跟我兄弟商量,你不愿意迁坟那我们就‘分坟’,他很疑惑,坟怎么分?我说分家都可以分,‘分坟’怎么就不能分了,把要迁的坟分给我,我来迁。”陆昌龙笑着说,兄弟被他的想法逗乐了,后来想想为了村庄的发展,村里总要有人带头迁坟,索性就不再反对了。

乡村拾忆的文章 下里蚌村的舍与得(4)

村庄坟墓迁移的一小步,是下里蚌村绿美建设的一大步。百姓的理解支持,让迁坟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市场价迁一座坟需要2800元至3600元,村里没钱,只补给迁坟的每家460元,群众迁一座坟还得倒贴钱,但大家都没怨言。”陆昌龙说,2020年6月至今,该村已完成迁坟91座。

乡村拾忆的文章 下里蚌村的舍与得(5)

“村里补了460元,我请人重新找坟地花了660元。”村民陆昌美说,曾经的下里蚌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鸡鸭满地跑,广告到处刷,进村一身土,环境脏乱差。近十年来,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开展。现在,村里公路通了,房屋盖起来了,车开到了家门口,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如今又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他坚信以后村里会越来越漂亮。“迁坟是为了村里的发展,咱必须得顾全大局,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陆昌美说。

陆昌美身后,下里蚌村在家的村民手拿锄头或镰刀,正在公路旁割草、平地……只待花苗到后种上,来年花开满园。

(记者:骆丽 曾炜炜)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侯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