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良择 《出塞纪略》[1] 十八日己丑[2],晴凉十五里至归化城,为蒙古要地,设官镇守 其广如中华之中县南关颜额上为蒙古书,不可晓下横书翁阿洪三大字,亦左行用蒙古式也,以岭名翁阿而知之[3]城中惟官仓用陶瓦,砖壁坚致,余皆土室,空地半之城南民居稠密,视城内数倍驼马如林,间以驴骡其屋皆以土覆顶,对皆汉字,[4]窗户精好男妇衣帽无别,惟妇人以珊瑚玛瑙相累作坠环,悬耳长寸余, 而下锐卷黑布如筒,贯发其中,垂于两肩亦有耳垂两环者,项带银圈或数珠者,红锦作帕八字分贴项后者最重其帽,以露顶为羞俗最尊信喇嘛,庙宇林立,巍焕类西域之天主堂书番经于白布,以长竿悬之,风中飘扬若旗帜中一庙尤壮丽,金碧夺目,广厦也七,楹施丹镬,[5]正中直上如斗,顶及四壁皆画山水人物、 鸟兽云霞、神佛宫殿,亦类西洋画一僧南面而坐,被黄衣,袒右肩,所谓库土克兔,犹华言活佛也其僧自言能忆数世生身,躯壳虽易,其灵不昧此生生于临洮之河州,[6]则犹内地也然不能汉语询其年,才二十有二貌庄气静, 类有道者谒者无贵贱,皆免冠三叩首,长跪,僧手抚其顶,即此为礼信奉若神妇人来叩,择其美者寝焉黎明,其夫妇盛饰并至座前叩谢自后夫妇异寝,恐怀佛孕也俟天癸复至,[7]乃敢再合土人言昭君冢近在城内,高阜巍然,望之可见, 遂策马往观道经一河,广二三丈,水可及膝,古之黑河也[8]岸侧菖蒲甚盛, 茨菇次之忽见死人三四,和衣被弃于荒郊,盖其俗无掩埋之礼也三十里至冢前,高冢三十余丈,广数亩冢之南琉璃瓦碎者成堆,意其旧有祠宇,惜无碑碣可考石虎石马各一,色黑;石狮一,色白;石幢一,镌蒙古书,竖幡于上旧传塞草皆黄,惟冢独青,故名青冢今凡草皆青,一望无际别,或草衰时有异,未可知也冢巅有土人垒土作小方亭,藏画佛及绸布豆麦,以土环堵其四面冢旁一大柳,其根分为二,相去三尺余,去地数尺复联为一,骨去皮存围径丈余,偃及数丈,[9] 浓荫覆地,苍翠扑人树杪有鸟,如长觜鸟而较大[10]其巢伏二雏,不能飞,而其大已如鸡从者取之,其母哀鸣飞绕,如将攫人命释之,而行不数武,母即投巢,呜呜作声,若相慰然归途大雨四合,有物如疋练从地而起,[11]盘旋入云际,倏忽云浓如墨,雷电交作,意其龙也如是者凡三见疾驰至屯,微雨沾衣侦者言前途水草不继,苦无识途者噶尔噶国二人贸易至城,[12]主帅马公、佟公、索公召入帐中,[13]亲解衣帽赐之远人悦服,愿为前导是晚蒙古诸都统汇送羊八百口犒师,以礼辞之夜月佳甚,庖人以菜腐进食之[14],一似八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八上古诗五首赏析选择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八上古诗五首赏析选择题(钱良择出塞纪略赏析)

八上古诗五首赏析选择题

钱良择 《出塞纪略》[1]

十八日己丑[2],晴凉。十五里至归化城,为蒙古要地,设官镇守。 其广如中华之中县。南关颜额上为蒙古书,不可晓。下横书翁阿洪三大字,亦左行用蒙古式也,以岭名翁阿而知之。[3]城中惟官仓用陶瓦,砖壁坚致,余皆土室,空地半之。城南民居稠密,视城内数倍。驼马如林,间以驴骡。其屋皆以土覆顶,对皆汉字,[4]窗户精好。男妇衣帽无别,惟妇人以珊瑚玛瑙相累作坠环,悬耳长寸余, 而下锐卷黑布如筒,贯发其中,垂于两肩。亦有耳垂两环者,项带银圈或数珠者,红锦作帕八字分贴项后者。最重其帽,以露顶为羞。俗最尊信喇嘛,庙宇林立,巍焕类西域之天主堂。书番经于白布,以长竿悬之,风中飘扬若旗帜。中一庙尤壮丽,金碧夺目,广厦也七,楹施丹镬,[5]正中直上如斗,顶及四壁皆画山水人物、 鸟兽云霞、神佛宫殿,亦类西洋画。一僧南面而坐,被黄衣,袒右肩,所谓库土克兔,犹华言活佛也。其僧自言能忆数世生身,躯壳虽易,其灵不昧。此生生于临洮之河州,[6]则犹内地也。然不能汉语。询其年,才二十有二。貌庄气静, 类有道者。谒者无贵贱,皆免冠三叩首,长跪,僧手抚其顶,即此为礼。信奉若神。妇人来叩,择其美者寝焉。黎明,其夫妇盛饰并至座前叩谢。自后夫妇异寝,恐怀佛孕也。俟天癸复至,[7]乃敢再合。土人言昭君冢近在城内,高阜巍然,望之可见, 遂策马往观。道经一河,广二三丈,水可及膝,古之黑河也。[8]岸侧菖蒲甚盛, 茨菇次之。忽见死人三四,和衣被弃于荒郊,盖其俗无掩埋之礼也。三十里至冢前,高冢三十余丈,广数亩。冢之南琉璃瓦碎者成堆,意其旧有祠宇,惜无碑碣可考。石虎石马各一,色黑;石狮一,色白;石幢一,镌蒙古书,竖幡于上。旧传塞草皆黄,惟冢独青,故名青冢。今凡草皆青,一望无际别,或草衰时有异,未可知也。冢巅有土人垒土作小方亭,藏画佛及绸布豆麦,以土环堵其四面。冢旁一大柳,其根分为二,相去三尺余,去地数尺复联为一,骨去皮存。围径丈余,偃及数丈,[9] 浓荫覆地,苍翠扑人。树杪有鸟,如长觜鸟而较大。[10]其巢伏二雏,不能飞,而其大已如鸡。从者取之,其母哀鸣飞绕,如将攫人。命释之,而行不数武,母即投巢,呜呜作声,若相慰然。归途大雨四合,有物如疋练从地而起,[11]盘旋入云际,倏忽云浓如墨,雷电交作,意其龙也。如是者凡三见。疾驰至屯,微雨沾衣。侦者言前途水草不继,苦无识途者。噶尔噶国二人贸易至城,[12]主帅马公、佟公、索公召入帐中,[13]亲解衣帽赐之。远人悦服,愿为前导。是晚蒙古诸都统汇送羊八百口犒师,以礼辞之。夜月佳甚,庖人以菜腐进食之[14],一似八珍。

〖注释〗

[1]本日记所记,与前张鹏翮《奉使俄罗斯日记》同为一事, 作者钱良择亦为同行随员之一,参阅《奉使俄罗斯日记》注[1]。

十八日己丑,即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农历五月十八日。

翁阿,即大青山, 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川平原以北,属阴山山脉中段,即狭义的阴山。[4]对,即门上对联。

[5]丹嚯,嚯,音Huò,赤石脂之类的上好颜料。丹嚯即红色的涂漆。

[6]临洮,古县名, 治所在今甘肃省岷县。

[7]天癸,妇女月经。

[8]黑河,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之大黑河,也称“金河”。

[9]偃,卧倒,此处指大柳树横卧。参见张鹏翮《奉使俄罗斯日记》五月十八日所记。

[10]觜,通“嘴”,特指鸟喙。

[11]疋,通“匹”;练,白色的熟绢。“疋练”即成匹的帛绢,常用于形容瀑布、潮汐、虹霓等,这里用来形容旷野上的雨柱。

[12]噶尔噶国,即喀尔喀蒙古,为蒙古六万户之一,共十二部。

[13]马公,即马喇。佟公,即佟国纲。索公,即索额图。见前张鹏翮《奉使俄罗斯日记》注[7]。[14]庖人,厨师。

二十一日壬辰,早微雨,行十余里,抵阴山之麓,憩蒙古帐旁。见妇人皆跣足,[1]女子年十数岁犹裸其形。入山十余里,大坟当山坳,城四围,门南面, 顶如桥梁,中为方亭,亭中为大冢,冢上作屋,亦寰其顶,以碧琉璃覆之,意必王者陵寝,不知何代遗址。旁多芍药花,白九红一,俱单叶,香如莲萼。有萱花、金雀、黄刺梅、木樨,杏尤多,结子如弹丸,已可食。有白花丛生,数十朵攒簇,类野蔷薇而无香。有深黄花,叶似沃丹,[2]花圆如金钿。[3]又有树,叶如樱桃,皆不知其名。陟高岭,岭名翁阿,又名都楞打八。意即李碑所谓捷径故道也。直上十余里,山石皆作五色,或赤或赭,或绿如瓜,或白如雪,黄黑间之。虽高不陡,可骑行。有乱石堆高数十丈,其上有枪刀弓矢,钢叉、方天戟、盔甲、旌旗。旗上或画佛,或画虎、画大龟,或写番经。蒙古人过此必携一物置其上,叩首而后敢行。闻归化守土官春秋必祭以牲牢[4],不知其何神也。至山巅,怪石插天,两崖壁立,石径一线,曲折而下。如入重泉,不知所底。临崖一望,心动股栗。路既逼仄,[5] 石复动摇,人马践之,岌岌欲坠,有随足园滚而下者。如是者十五里许,方至山麓。回望天门,划然屹立云际,鸟道萦之,忽断忽续、忽隐忽现。始信一夫当关,千人辟易,非虚语也。山下道平如砥,清泉涌出,流入小泾。有井三四,道旁散列。有刺猬伏草间。午余酷暑,又五十余里,屯昆都勒河。[6]日暮矣,有水谲谲流草间,[7]颇凉且甘,饮之如得甘露。是日大军以翁阿岭险绝难行,分为二半,由此路半折而西,由乌斯兔入峪。其地稍平,而过河凡十二道,复至屯所,合兵缚炬屯营,夜分始卧。

〖注释〗

[1]跣足,光脚。

沃丹,同“渥丹”,润泽的朱砂,形容叶子颜色红润。

钿,音tián,又读diàn,用金银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

牲牢, 祭祀用的牛羊等牲畜。

逼仄,迫近、密集的样子,这里指山路狭窄。逼,音bī。

[ 昆都勒河,即昆都仑河,黄河上游支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源出大青山南麓,南流到包头市西入黄河。

谲谲,水涌出的样子。谲,音yù。

〖赏析〗

这两篇日记的作者钱良择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他与张鹏翮所记虽同为一事,但从中可见一个文学家观察角度的细致与描写的细腻。

看五月十八日一段,记归化城内蒙古居民的衣冠服饰、喇嘛教庙宇里的景象与宗教习俗、昭君墓附近的风光等,在张鹏翮的日记中也有记载,但钱记比之张记更为精确周详。如果说张文似写意,那么钱文则堪称工笔。象同为描写昭君墓前的石兽,张鹏翮日记说:“冢前有石虎双列,白石狮子仅存其一。”而钱良择则云:“石虎石马各一,色黑;石狮一,色白。”又如同写昭君冢前的眠柳,张鹏翮说:“下有古柳一株眠地,中空如船,而枝条上伸,苍茂如虬。”钱良择的描写则是:“冢旁一大柳,其根分为二,相去三尺余,去地数尺复联为一,骨去皮存。围径丈余,偃及数丈,浓荫覆地,苍翠扑人。”显然二人的叙述风格是迥然不同的。

作为一个“游历遍天下”的文学家,钱良择在捕捉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上也颇见功力。如他写从人于昭君墓前柳树上鸟窝取走雏鸟一节:“其母哀鸣飞绕,如将攫人。命释之,而行不数武,母即投巢,呜呜作声,若相慰然。”又写归途中遇大雨时所见景象:“归途大雨四合,有物如疋练从地而起,盘旋入云际,倏忽云浓如墨,雷电交作,意其龙也。”二十一日日记写山巅险路云:“怪石插天,两崖壁立。石径一线,曲折而下,如入重泉,不知所底。临崖一望,心动股栗。”都写得鲜明生动,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钱良择对军旅生活的描写更着意于其所见到的山水风光,在他的笔下看不到大军征途的艰难,而更象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他的这种士大夫情趣损害了其日记的社会认识价值。读者很难从他的日记中了解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了解当时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这种回避现实矛盾的倾向,是钱良择日记的明显缺陷。(李逸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