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谍战影视作品中,伪满警察似乎总是给观众一种乌合之众,没啥真本事,相当好对付的印象。我想其原因有二,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作为正义的一方应该有藐视一切敌人的必胜心态。二是从影视创作的角度来看,更能突出主角的光环。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

《悬崖之上》倪大红饰演特务科科长高彬

而事实上,曾经作为隐蔽战线上的那些无名英雄们,在当时与敌人斗争的年代里是没有主角光环的,有“主角光环”的恰恰是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因为不论从斗争的大环境,还是敌人的数量,装备,以及素养上都不是我们随便就能抗衡的。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2)

《悬崖之上》余皑磊饰演特务科的金志德

是的,敌人的素养并不差,更不是蠢蛋!这里我丝毫没有长敌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意思。只是我不想一味地贬低对手,因贬低敌人的同时也意味着消弱了隐蔽战线的残酷和艰难。我想,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当时隐蔽战线的英雄们所面对的是如此厉害的敌人时,才更能彰显英雄们的伟大。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3)

《悬崖之上》飞凡饰演特务科的小孟

而这个简单的逻辑,只有为数不多的影视创作者以及张艺谋的这部《悬崖之上》做到了,他希望观众们能领悟的是:战斗是残酷的,隐蔽战线更是残酷中的残忍,仅凭这一点我就认为张艺谋是真的牛!剧情我就不再赘述,下面我们通过电影的一些细节去品味几处张艺谋那些功夫在戏外的用心良苦。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4)

《悬崖之上》李乃文饰演特务科的鲁明

电影开始,以字幕的形式简单地交代了一下故事背景,告诉观众们日本利用伪政权对东北进行了14年的黑暗统治。何为黑暗统治?自然是非正义,非道德,非法,违背人心的侵略和强行统治。

其实关于这一点,伪政府以及为伪政府服务的人都心知肚明,也正因如此,伪政权在统治上才必须依赖暴行,特别是依赖军、警、宪、特四大暴力队伍。电影《悬崖之上》的故事中,我们的4人小队所直面的就是这四大暴力队伍之中的伪警察。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5)

《悬崖之上》伪警察:高彬/鲁明/金志德/小孟

虽然电影本身并没有明确地交代故事所发生的时间,但主创借用了历史中1934年王子阳等人从背荫河越狱事件为故事的原型,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电影的故事发生于1934年,也就是伪政权刚刚成立2年多之时(伪政权持续的时间为1932年-1945年)。

那么,根据1940年,伪政权所编纂的《“康德”7年度临时国势调查报告》中对所管辖人口进行的统计来看:

截止于1940年,总人口约为4千万。

再根据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历史学家解学诗所著的《伪满洲国史新编》中记载:

伪政权1932年时伪警就超过10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8年间的人口增长和伪警数量继续扩大的话,那么比例大约是每400人里就有1名是伪警察。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6)

《伪满洲国史新编》解学诗著

当然,在重要的大城市中就不可能是每400人里就有1名是伪警察的这个平均比例了,具体数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能肯定的是这个比例一定相当惊人。因为后来伪政权对军队进行了削减,但对于伪警却始终保持如此庞大的规模。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害怕伪政权被推翻,所以只能依靠暴力统治和血腥镇压。

换句话说,在大城市伪警察的数量肯定是相当惊人的。比如4人小队要前往的哈尔滨市,就设立有伪警察厅(1940年改称警察局,1942年改回警察厅)。下设有警务科,特务科,保安科,司法科,卫生科以及警备队等机构。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7)

《悬崖之上》倪大红饰演特务科科长高彬

而其中的特务警察则是伪警察中的一个重要警种,主要担负社情民意的调查,广播、电影、报刊、杂志出版业的审查,邮递物的检查以及对外国侨民的管理。

据网上公开的资料(当然是)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内常设的特务据点有13处,秘密联络点有36处,光哈尔滨伪警察厅下辖的一个南岗(区)伪警察署特务主任的手下就掌管有40多名密探。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8)

《悬崖之上》4人小队2组: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刘浩存饰演的小兰

电影中,4人小队落地哈尔滨郊区。分开后,二组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和刘浩存饰演的小兰就遇到了假扮成同志来接应的特务,由沙溢饰演的老冯很有可能就是一名哈尔滨警察厅下辖的一个区的密探。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9)

《悬崖之上》沙溢饰演的特务老冯

而在电影中,倪大红所饰演的高彬科长就是哈尔滨伪警察厅特务科的科长。别看只是一名科长,但这一职务即特殊又重要,这是日本人在警察厅内部设立的一个专门科室,其职能就是镇压抗日活动,属于“政治警察”。

所以其工作是不归伪警察厅管,而是直接向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的特高课负责。换句话说,伪满警政系统的特务科是在日军特务机关的指挥下负责具体执行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镇压和破坏我隐蔽战线组织和抗日联军。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0)

《悬崖之上》倪大红饰演特务科科长高彬

一般来说科长大多都由日本人担任,但电影中由倪大红所饰演的科长高彬是中国人,我看有的影评纠结于这个人物设置得不合理。我认为编剧全勇先算是编剧中对当时伪满情报谍战史有相当深入研究的人,一定是参考了有关资料才创作出的这个人物。

另外,在电影中关于这个职位到底应该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大家能明白这个职位的首要任务就是残酷镇压抗日力量就行了,到底是哪国人并不影响该角色在故事中的行为逻辑。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电影中服饰上的细节,以及主创在这些细节背后所要展现的意义。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1)

《悬崖之上》倪大红饰演特务科科长高彬

从倪大红所饰演的高科长制服上的肩章我们可以看出,中央附金色纵线一条,上缀三枚梅花星章,属于警佐警衔。而在特务科里还划分有特务股、思想股、检阅股等职能部门。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2)

《悬崖之上》于和伟饰演特务科特务股股长周乙

由于和伟饰演的周乙是特务股股长,算是基层干部。他的制服肩章上是中央附金色纵线一条,上缀二枚梅花星章,属于警尉警衔。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3)

《悬崖之上》余皑磊饰演特务科的金志德

而由余皑磊饰演的金志德,李乃文饰演的鲁明,以及飞凡饰演的小孟从肩章上看都是只有二枚梅花星章,属于警长警衔。当时的伪警衔包括有:警正、警佐、警尉、警尉补、警长、警士。所以警长是伪警中的倒数第二低,比周乙低了两级。因而当周乙为了掩盖自己在电影院海报上“画钩”联络小兰的行为时,他才很居高临下的教育金志德说,注意细节,要不你老升不上去。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4)

《悬崖之上》李乃文饰演特务科的鲁明

那么周乙的警尉衔在当时有多大权利呢?据说在当时有“家有警尉补,强似作知府”的民间顺口溜说,可见伪警察的绝对权力和嚣张气焰了。而在他们的制服帽子上清晰可见褐色桃形上有金色高粱围绕着一个黄色盾牌,盾牌上有红蓝白黑四色四角星的伪警察的帽徽(其颜色出自伪政权的红蓝白黑满地黄的旗帜)。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5)

《悬崖之上》飞凡饰演特务科的小孟

可以说电影《悬崖之上》在服装上和层级上颇为讲究地还原了这些细节,我认为其用意有二:

一则代表着不论职位高低,这些伪警们的核心任务就是镇压一切抗日力量。二则从侧面为观众展现出伪警特务机关的等级森严,制度严明,从某种角度上显示了隐蔽战线的同志们所面对的这群敌人并不是蠢蛋,而是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执行力极强的伪政权暴力机器。

而且当时伪政权的警察不仅人数众多,种类也非常齐全,涵盖了水上、森林、缉私、矿山、边境、铁路等各警种。尤其是铁路警察,因为日本侵略者占据东北的一个非军事势力就是所谓的“满铁”。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6)

《悬崖之上》火车站

虽然“满铁”不是军方的直属单位,但从其规模和组织以及真实目的来看,在整个亚洲都是屈指可数的一个庞大,独立的情报组织。很多敌方特务人员都以满铁工作人员的身份为掩护在当地进行间谍活动,因而也造成了当时盘踞在此地的几个情报机关如保安局,警察厅,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特高课之间的重重矛盾,但这与电影中的故事没有太多关联,在此就不展开介绍了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7)

小兰被特务叫起盘查

总之,伪警特务特别重视对铁路系统的保护。所以在电影中,小兰在火车上就遭到特务的严密盘查,以及到站时有大批军警检查,小兰险些就被捕,九死一生才逃了出来。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8)

小兰险象环生

这个情节描写可以说是对当时伪政权警特人员遍布铁路,到处安插眼线的最真实写照。另外,张宪臣在火车上用计和一对夫妇换票后,那对夫妇被伪警拦下后妻子高喊:我爹是保长!这也是当时伪政权为了统治老百姓所设立的“保甲制”的一个细节展现。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19)

《悬崖之上》4人小队1组:秦海璐饰演王郁/朱亚文饰演楚良

还有,4人小队为何是在前苏联受训的?由于当时日本一直视前苏联为最大的假想敌,所以驻扎于东北的情报特务机关除了镇压一切抗日力量外,其谍报工作还主要针对前苏联。因此在当时的哈尔滨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关东军、伪政府、抗日民主联军、前苏联、隐蔽战线、国民政府,甚至英、美等都在这里有自己的情报网。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20)

《悬崖之上》中的哈尔滨

所以在电影中,周乙秘密安排王郁和楚良撤离,通过的就是在罗马尼亚大使馆中安插的有关外籍人员。

通过以上电影情节背后的历史,主创已经不动声色地向观众们展现出像周乙这样在敌人最核心部门的潜伏者,以及想从郊区密林前往哈尔滨去执行营救任务的4人小队,他们所面临的危险和困难是根本不可想象的,身边布满了敌人,而且敌我难辨。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21)

《悬崖之上》于和伟饰演我方重要潜伏人员周乙

以上这些细节,也不得不赞叹导演张艺谋的手法。不用旁白,也没有人物去说教,而仅凭电影开场,在前苏联受训的4人小队空降郊区密林,乘火车前往哈尔滨,身边潜伏伪警特务几场干净利落的戏,以及警衔,帽徽,铁路特务,“我爹是保长”等诸多细节,通过电影语言就将这一段宏大历史中的伟大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22)

《悬崖之上》科长派小孟秘密监视周乙

如果大家看懂了这些,能不说张艺谋牛吗?另外也能看出编剧全勇先对当时伪满情报谍战史的深入研究。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23)

《悬崖之上》特务科长的残酷

用张宪臣被捕受刑这一情节真实地展现了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哈尔滨伪警察厅虽然只是当时伪政权的一个市级伪警机构,但因为哈尔滨是重要城市,又是最靠近前苏联的大城市,所以它在整个伪政权残暴统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维持伪政权统治,残酷迫害爱国志士的魔窟。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24)

《悬崖之上》中被施以酷刑的张宪臣

因而也打破了以往一些影视作品中英雄总能脱身的桥段,打破了观众们习惯于英雄带着主角光环死里逃生的美好愿景。而是将英雄张宪臣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真实且残酷,让无数观众为之伤心落泪。而这才是真实斗争的一个小小写照而已,在隐蔽战线战斗的那些先烈们所经历的是我们不敢想象,也根本无法想象的残酷。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

悬崖之上,如履薄冰,一步走错,万丈深渊......

无论是艰难岁月还是盛世今朝,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英勇无畏,信仰弥坚,战斗在敌人内部最危险最黑暗的地方,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一段段隐蔽战线的传奇。

张艺谋悬崖之上催泪(悬崖之上敌人并不蠢)(25)

《悬崖之上》周乙的背影

导演张艺谋,编剧全勇先,这番功夫在戏外的用心良苦我们应该去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