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一周”暂告一段落,探秘云南之旅也停摆了一周,今天正值周末,继续坚持。

思来想去,需要了解的东西不少,就先从全国人民对云南的第一印象入手吧——旅游(美景)。

截至2021年数据,云南共有各类A级以上景区474个,在全国各省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了,数量之巨,品类之多,该不多见。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1)

数据来源网络

这里想说下的是,就个人观点,凡是都不能矫枉过正,我们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不见得说A级就一定如何,但这些景区的评级都是有明确具体的标准,经国家旅游局评选公布,最起码的品质是有保证的,只是是否适合于自己,这个大家还是要根据需要和预期自己多加比对筛选的。

5A级作为我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到目前为止已发布了40批,共318家,其中第一批于2007年03月07日公布,全国66家景区上榜,授予5A级旅游景区称号,最新一批于2022年07月06日公布,有12家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2)

证书样式

云南的众多景区中,先后在5批次的评级中,有9家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具体批次如下图: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3)

一、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评定时间2007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4)

来源于网络

玉龙雪山为云南省丽江市境内雪山群,东界丽(江)鸣(音)公路,西临虎跳峡涧、南起玉湖,北至大具下虎跳峡口,在丽江北面约15千米处,全长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如扇面向古城展开。全山的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雪线高度介于4800~5000米之间。

玉龙雪山是纳西人民心中的神山,已开发的旅游景区(点)主要有冰川公园、扇子陡、甘海子、蓝月谷、云杉坪、牦牛坪等。

冰川公园

玉龙雪山的冰川属于温带海洋型冰川,因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具有积累消融量大,冰温较高,底部滑动明显,运动较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等特点。全山共发育有19条现代冰川,其中,最大的一条冰川——“白水一号”冰川(即冰川公园)位于主峰扇子陡正下方,全长2.9公里。冰川的末端是千姿百态的冰塔林,因阳光折射呈现出蓝绿色,人称“绿雪奇峰”。冰川公园海拔4680米,有索道直通冰川公园。

扇子陡

扇子陡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北方15公里处,海拔5596米。所属玉龙雪山山脉,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西北,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与哈巴雪山相对,金沙江奔腾其间。

甘海子

甘海子位于玉龙雪山东麓,原为高山冰蚀湖泊,后因雪线上升,积水减少以至干涸,人称“干海子”,甘海子是一个三面环山的高原草甸,能够纵览玉龙雪山全貌,整个大草甸长约4公里,宽约1.5公里,长满了茂密的牧草和低矮的灌木林。甘海子是玉龙雪山旅游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可为游客提供食、住、游、行、娱、购等服务,这里有世界球道最长、亚洲海拔最高、唯一在雪山脚下的高尔夫球场。

蓝月谷

蓝月谷景区即是以前的“白水河”景区,位于玉龙雪山东麓甘海子以北、云杉坪南侧的山谷之中。源自雪山冰川的万古冰雪消融之后顺着峭壁流淌而下,不断汇集为山涧、溪流,最终在蓝月谷上游深谷之中形成了清澈见底、甘冽无比的河流,因河床由白色石灰岩构成,使整条河水呈现出白色光泽,显得分外纯净,故得名“白水河”。之所以叫做“蓝月谷”,是因为在晴天时,水的颜色是蓝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远看就象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玉龙雪山脚下,所以名叫蓝月谷。

云杉坪

云杉坪又名“殉情第三国”,是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半山腰的一个高山草甸,约0.5平方公里,海拔3240米,土语称“游午阁”即“情死之地”又名锦绣谷,位于玉龙雪山东麓的山箐里,在雪山主峰的右下方,是纳西族人心中的圣洁之地。云杉坪在纳西语称“吾鲁游翠阁”,意为“玉龙山中的殉情之地”,相传这里是纳西族神话传说中“玉龙第三国”的男女青年殉情处。有来自不同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在这里唱民歌、跳民族舞,以此欢迎来自各方的客人。

牦牛坪

牦牛坪位于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北端,是玉龙雪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丽鸣公路,南临黑水河,西依玉龙雪山东麓,北达雪花村上部,面积16.6平方公里,景区内生活着彝族,藏族村落。村民以牧业为生,民风古朴,民族文化气氛较为浓厚,是典型的草甸牧场。

参考门票价: 225元

开放时间: 09:30~16:00

最佳游览季节: 4~5月

建议游玩时间: 1天

二、昆明市石林风景区(评定时间2007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5)

来源于网络

昆明石林风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为纯灰岩剑状喀斯特的典型集中区,岩石主体是呈浅灰色的纯灰岩及茅口组白云质灰岩,主要有大石林、小石林、步哨山、李子园箐和万年灵芝五个片区,其中剑状、柱状、蘑菇状、塔状的石林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沟谷和洼地之中,集中体现了世界上主要的石林形态。景区内还发育有石牙、溶丘、洼地、溶蚀湖、漏斗、溶洞、暗河、天生桥及瀑布等,是类型丰富、集科学性和美学性为一体的喀斯特地貌地区,被誉为“石林喀斯特博物馆”和“天下第一奇观”。

景点中还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记录着2.7亿年前石林地区生机勃发的海底世界。

大石林

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组成,犹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其中有“莲花峰”、“剑峰池”、“千钧一发”、“极狭通人”、“象距石台”、“幽兰深谷”、“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最著名的当数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而“望峰亭”为欣赏“林海”的最佳处。

小石林

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分割成若干园林,最著名的景点当数“阿诗玛”,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在小石林中,疏朗秀美的石峰中静静伫立着美丽妩媚的阿诗玛,野性的石林在这里变化出园林之神,锋利的岩石与浓密的绿色相依,精美细腻让人沉醉。

步哨山

步哨山位于大石林之东,小石林之南,以景区环林东路为界,呈南北向带状展布,地貌上属大石林溶蚀洼地东部斜坡平台。因清末石林彝民义军首领赵发曾在此山驻防,设步哨巡山而得名。山顶海拔1796.7m,高出大石林望峰亭近50m,为石林景区海拔最高处。区内多柱状石林,有“步哨五石门”、“步哨松涛”等独特景观。景点中有巨型腹足类化石、珊瑚化石等海洋生物化石,记录着2.7亿年前石林地区生机勃发的海底世界。

李子园箐

李子园箐在环林路以外,方圆数十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满了奇柱异石,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而且没有过多的高树与石林争高,保持着自然的风貌。在环林路东南约300米处的丛林石壁上,有一片古崖画,画着奔放粗犷的人、兽、物、星月等图像,据有关专家考证后认为,这属原始宗教内容,与广西左江崖画的人物极为相似。

石林芝云洞

石林芝云洞在大小石林西北6公里,安石公路东侧的一座石灰岩大石山中。洞长400米,宽3-15米,高5-30米,呈“丫”形,两段洞由一低矮狭窄的洞门连为一体。洞内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洞景观。明朝以后称“仙迹胜景”,以“石硐仙踪”之名号独居石林八景之首。从洞口到洞尾,共二十多个主要景点,分别是:灵芝仙草、玉象撑天、倒挂金鸡、葡萄满园、云中坐佛、礼貌洞、钻山骆驼、、双狮恋、悟空取宝、东西龙宫、蛟龙升腾、千年玉树、太白金星、神牛寻母、水帘洞、龙虎斗、寿星摘桃、水漫金山寺等。

参考门票价: 130元(截至今年底,部分地区人员享受免费。)

开放时间: 07:30~17:30

最佳游览季节:一年四季

建议游玩时间: 半天到一天

三、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评定时间2011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6)

来源于网络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其余三座分别是安徽黄山的徽州古城、四川阆中的阆中古城、山西平遥的平遥古城),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之一。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主要由古街、古桥、木府、古建筑组成,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雪山书院、白马龙潭寺、净莲寺、普贤寺、接风楼等景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古街

丽江古城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著名景点:四方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

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著名景点: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

古建筑

丽江古城作为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各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著名景点:木府、万古楼、丽江古城大水车等景点。

四方街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地标、小吃街,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是古城的商业聚集地,街上店铺、餐厅、酒吧密布,游人如潮。此外四方街还是古城居民庆祝节日的重要场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是他们开展篝火晚会的地方,在这里的游客也是可以加入这其中的。

木府

木府可以称为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是历代丽江木氏土司的宫殿,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木府最具特色的就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仿紫禁城而建”,是唐宋明三代的中原建筑风格与纳西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大水车

大水车是丽江古城北面主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是丽江古城的象征,到此一游的必拍之地。此外旁边的东巴文化墙是一副浓郁的纳西风情画,被称为丽江的清明上河图,也是值得欣赏和拍照的地方。

大石桥

大石桥是古城的古桥之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古城的地标之一,长满植物花朵的石桥,非常适合拍照留念。另外,大石桥附近小吃店众多,各种特色店铺也都很密集,因此闲逛走走也非常不错。

狮子山

狮子山生态公园是观赏古城全景的最佳去处。在其东侧,有一座汉白玉石栏环围的观景平台,是俯瞰丽江古城好去处。山上还有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万古楼,万古楼不仅有美轮美奂的建筑,其还是丽江最高的建筑,万古楼的五楼是一览古城全景的好地方。

纳西喜院

纳西喜院是纳西族婚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展现了纳西族结婚的全过程。可以前去了解一下纳西族另类的婚俗文化和婚庆装饰风格。

打铜世家

打铜世家位于古城五一街文治巷76号,由技艺精湛的纳西族铜匠世家和积宽老人的儿子执锤,这里展示了琳琅满目的丽江铜器系列产品及传统的铜器打制过程。丽江铜器因成色好、分量足、品种多和结实耐用,喜欢的话,可以买一些。

酒吧街

古城酒吧街是泡吧一族的天堂,这里各色名样的酒幌随风飘扬,架子鼓、键盘、吉它、贝斯等在这里合奏出音乐。在这里,古城与酒吧、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一杯啤酒配上古色古香的木椅藤椅,毫无违和感。丽江酒吧街是古城最具特色的巷道,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客人慕名而来。

参考门票价: 免费(古城维护费50元,由酒店、景区出入口等代收,有效期15天,部分景点需单独购票)

开放时间: 全天

最佳游览季节: 一年四季

建议游玩时间: 1至3天

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评定时间2011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7)

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葫芦岛,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1959年牵头创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总占地面积约11.25km²,收集活植物12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是我国面积较大、收集物种较丰富、植物专类园区较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较多的植物园。

热带雨林景区

热带雨林区占地面积约80公倾,用于对西双版纳及周边地区植物的迁地和就地保护,包括姜园、天南星园、兰园、蕨类植物区、野花区等7个热带植物专类园/区,保存有种子植物2000余种,其中稀有、濒危植物100余种。核心区的原始热带雨林,集中展示了热带雨林的典型特征;大板根、绞杀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高悬于空中的大型木质藤本等,还可见到反应该地区地质历史变迁的山红树、露兜树。是一个集物种收集保存、科学研究及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名人名树园

占地面积55亩,共收集展示275种或品种热带植物。园中有江泽民亲手植的相思树、李鹏手植的铁力木、李瑞环手植的小叶榕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会菲利普亲王手植的“热带雨林巨人”——望天树、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手植的锯叶竹节树、院长周光召手植的天料木和院长路甬祥同志手植的龙血树等,本园创始人、第一任园长蔡希陶教授手植的龙血树。在园中,还有西双版纳比较古老的铁树——雌雄异株的千年铁树王。

百竹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百竹园建于1965年,面积104亩,引种栽培竹子250余种。收集有云南南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东南亚热带国家的竹类,其中有许多珍贵的竹种,如茎粗达25厘米的巨龙竹、竹间似佛肚的佛肚竹、黄绿相间的黄金间碧竹、竹枝长满钩刺的刺竹、当地傣族用来做竹筒饭的糯米香竹、更有罕见攀树缠枝的藤竹及具有浓郁傣族风情的凤尾竹。

国树国花园

国树国花园于1999年建立,按世界六大洲进行规划分区,即分为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六个区。共占地20亩,收集展示了适宜本地生长的80个国家的58种国树国花。如缅甸国花—龙船花、老挝国花—鸡蛋花、利比亚国花—石榴花、马达加斯加国花—凤凰木、比利时国花—杜鹃等,并通过文字与科普解说,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地理地貌等知识。

滇南热带野生花卉园

该园占地31亩。主要收集了滇南地区(泛指云南热带和南亚热带)野生花卉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野生观赏花卉65科约250种。园景充分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乔、灌、草、藤等类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10亩水域为衬托,花红水映,景观别致。该园已成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专类园区。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

截至2015年9月,该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占地面积90公倾,于1974年划地保护与建设,旨在珍稀濒危植物及热带雨林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通过几十年的收集、保护与建设,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其中引种植物约1500种,保存有10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重点保护植物。区内还建有用于生态学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观测塔、地表径流观测站等设备。同时,还建设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区,即保存了物种又丰富了科普教育的内容。区内的森林群落是以四树木、番龙眼等为标志树种。并有老茎生花、绞杀现象、独树成林、板根等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该区已成为从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的重要基地。

野生兰园

野生兰园占地面积9.08亩,于2000年建立,以保护和研究兰花资源为宗旨,主要从事兰科植物的引种驯化、保存培育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收集保存石斛属、万代兰属、鹤顶兰属、笋兰属、贝母兰属、指甲兰属、蜘蛛兰属、凤蝶兰、石豆兰属、钻喙兰属、虾脊兰属、竹叶兰属、美寇兰属、湿唇兰属、羽唇兰属等野生兰科植物近200种。该区已成为国内从事兰科植物研究的重要基地。

奇花异木园

奇花异木园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12亩,主要收集热带各种奇花异木,并用园林园艺的方式向公众进行展示,对普及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园分为观果植物区、草花植物区、花叶植物区、感应植物区、赏茎植物区等,收集奇花异木254种(品种)。其中有老茎生花植物无忧花,观果植物神秘果、木奶果、可可、气球果、乳茄,茎杆膨大的观茎植物酒瓶棕、酒瓶兰、象腿树、佛肚树等,块根、块茎膨大的植物山乌龟,巨花马兜铃,花构件似胡须的老虎须、猫须草,花形奇特艳丽的红花西番莲、金杯花、重瓣纸扇,草花植物虾衣花、太阳花等,花叶植物红桑、白缘龙舌兰等,感应植物跳舞草、含羞树、时钟花等,木材最轻的轻木,国家保护植物火树麻等。

野生食用植物园

该专类园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在原野生蔬菜植物专类园的基础上,于2009年开始,历经3年建成。本园区面积约150亩,收集保存野生食用及栽培植物近缘种400余种,分别保存在野生食果区、野生食花区、野生食茎叶区、野生食根区,野生栽培植物近缘种则点缀于各区内。这是截至2015年9月世界上收集保存野生食用植物种类比较多,面积比较大的专类园区。

水生植物园

水面面积15亩,收集和展示热带地区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现收集保存了约100种(品种)。该园按照水体深浅等水湿小环境和植物生态习性分别种植了不同生活形态的水生植物,包括:

浮叶植物——植物根系或地下茎扎根水底,茎生长于水中,叶柄长度可随水位而伸长,叶及花朵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如王莲、睡莲、芡实、萍蓬草。

浮水植物——植株整体漂浮于水面,根部不生于泥中,可随水流四处漂泊的植物,如雨久花、满江红、凤眼莲、美洲槐叶萍、紫萍、大漂、眼子菜、荇菜。

沉水植物——完全的水生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株沉水生活,它们多生活在水较深的地方,根长在土里,叶片通常呈线形、带状,如金鱼藻、黄花狸藻、黑藻等。

挺水植物——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下茎扎于泥中生长发育,上部植株挺出水面,通常生长在浅水或水边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纸莎草、畦畔莎草、水葱、长节淡竹芋、白粉塔里亚、水芋、水生马蹄、撒金泽泻、泽泻、黄花蔺、千屈菜、蔗草、菖蒲、慈姑、黄花鸢尾。

滨水植物——生长在岸边或堤岸潮湿的地方,喜水耐湿,如水杉、落羽杉、水松、木芙蓉等。

绿石林保护区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绿石林景区面积225公顷,位于葫芦岛东部区,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典型的石灰岩山森林植被,生长有10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上百种野生动物。区内千姿百态的象形奇石和郁郁葱葱的雨林形成的树石交融的景观比比皆是,构成世间少有的“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的奇观,故有“绿石林”之称。绿石林景区是多种珍稀濒危动物,如双角犀鸟、灰叶猴、峰猴、长臂猿等的原始栖息地,同时具有丰富的热带兰科植物资源,是开展这些珍稀濒危动植物回归和综合保护的示范基地。

百花园

百花园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第一景,占地面积353亩,现收集保存与展示热带花卉植物645种(品种)。百花园植物布景主要采用孤植、纯林大片种植、同类多品种集中收集、专科专属保存、攀缘及水生花卉植物多种方式展示。并力求与地形水域巧妙结合,形成不同的赏景空间,创造“天女散花”、“层林尽染”、“五彩缤纷”和“花开花落”等景观效果。借助区内大量花卉植物,通过挖掘花卉与人们日常生活、信仰和情感的关联,以及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以花卉植物创作出的传说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以对联、字画、牌匾等形式展示于园区内,充分展示花卉植物的科学和文化内涵。

百香园

百香园占地面积86亩,引种保存国内外重要香料植物104余种。有世界名贵香料植物依兰香、丁香、檀香、土沉香、香荚兰、肉豆蔻、秘鲁香、吐鲁香、降香黄檀、锡兰肉桂、肉桂、白兰花等,也保存有重要乡土香料植物,如高含金合欢醇型、香叶醇型、芳樟醇型、甲基丁香酚型的细毛樟;高含柠檬醛的吉龙草,高含黄樟油素的狭叶桂,高含樟脑的勐海黄樟等,它们当中不少是云南特有种,世界罕见的香料植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此外,还收集有许多传统的民族食用香料,如当地傣族常用的烧烤配香原料香茅草、刺芫荽,在傣年节做糯索粑粑的配香原料云南石梓花及传统佛教信仰植物铁力木等,是中国比较大的香料植物活基因库。

野生姜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姜科植物进行收集驯化与保存工作,主要以国内和东南亚国家的热带和亚热带野生姜科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为主。该园占地面积约100亩,保存野生姜科植物16属170余种,其中保存有珍稀濒危植物茴香砂仁、拟豆蔻、长果姜、勐海姜,重要中药材砂仁、益智、草果、姜、草豆蔻、高良姜、郁金、莪术、姜黄、闭鞘姜等,另还保存有做香料,色素,淀粉,蔬菜以及美丽的观赏姜科类植物。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野生姜园已成为世界从事姜科分类、系统进化、传粉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化学、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基地。

参考门票价: 80元

开放时间: 08:00~18:00(全年开放)

最佳旅游季节: 3~5月,9~11月

建议游玩时间: 半天到一天

五、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评定时间2011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8)

来源于网络

大理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西向苍山应乐峰,东临洱海,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1961年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南方古老、雄伟的建筑之一。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3年-840年),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高42.17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塔前朝东照壁上有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永镇山川”石刻汉字,每字高1.7米。据说大理地区多水患,要治水必先治龙,可龙只畏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减少,就“山川永固”了。也有人说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当时已为明朝版图,沐世阶为了表示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才在塔基上题字刻碑的。

千寻塔

千寻塔位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座落在崇圣寺前约300米,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国时期(公元824—859年)。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塔高59.4米,两层台基高3米,总高62.4米,包括塔刹通高69.13米。轮廓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小雁塔、登封永泰寺塔、洛阳白马寺塔同一类形。

北(南)塔

北塔距千寻塔70米,平面八角形,中空,密檐10层砖塔。塔身高39·42米,加上塔基和塔刹,总高42.19米。北塔(包括南塔)塔身塑砌莲花、斗棋平座,形式繁多的塔形龛及团莲、倚柱等,外观轻盈华丽,和千寻塔庄严雄伟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既不同于唐代密檐砖塔,和辽金塔亦有差异。

参考门票价: 75元

开放时间: 08:00~19:00

最佳旅游季节: 一年四季

建议游玩时间: 半天

六、迪庆州香格里拉普达措景区(评定时间2012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9)

来源于网络

普达措景区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为主要组成部分,距香格里拉县城22公里。

景区海拔在3200米至4159米之间,处于滇西北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带,最高点在弥里塘北部山顶,海拔4159米;最低点在碧塔海东部金子沟,海拔3200米,相对高差959米。拥有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它集环境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环境教育和社区受益功能为一体。

碧塔海

碧塔海以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树闻名,每到五六月份杜鹃花开,花瓣落入湖中,鱼儿吃了会翻了肚皮浮上水面,称为“杜鹃醉鱼”。游玩时间大约在2到3个小时。一般游客自己带食物。

文化村

走进了霞给藏族文化村,宛若走进了古朴,走进了生活,走进了斑斓多彩的民俗风情画中,虽然这里是普达措公园景区外的人文景观,但在自然景观的衬托下却显得格外多情。在颇具藏族风情的宅子里,展示着木器、唐卡、牦牛角骨的雕刻工艺制作过程和成品,彰显着藏民族的智慧和艺术。那守护在景区旁的若干玛尼石堆,溪边永不停歇的转经桶,承载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寄托,此刻,浓郁的宗教氛围本身就是一道人文景观。

参考门票价: 通票100元

开放时间: 08:00~17:00

最佳旅游季节: 夏季,秋季

建议游玩时间: 半天至一天

七、保山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评定时间2016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10)

来源于网络

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国陲,与缅甸接壤,面积129.9平方公里,地势属横断山南段偏西部分,东部高黎贡山和西北部姐妹山形成天然屏障,向西南急骤降低,呈长马蹄状盆地。分布着气泉、热泉、温泉80多处,以及90多座火山锥,为我国第二大热气田。温泉,最著名的是硫磺塘大滚锅、黄瓜箐热气沟和澡塘河高温沸泉。

硫磺塘

位于腾冲县城西南16公里的一个山坳平台的中央。圆形水池直径3米左右,深1米多,塘中有三个大的喷水孔,西北角的一孔喷出的水柱,高出水面约30厘米,使热泉如一锅终年鼎沸的开水,水温一直保持在96至97℃度之间,超过当地的沸点。整个水池白浪翻滚,热气腾腾,一片热雾缭绕。

黄瓜箐热气沟

位于硫磺塘以南2公里处。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山沟,沟底有条小溪,虽没有温泉,地面上却到处都在冒着热气,温度高达95摄氏度左右。

澡堂河

位于硫磺塘和黄瓜箐热气沟之间。这里因火山喷分的熔岩沿澡堂河河谷奔泻而下,蜿蜒起伏,形似一条黑色大蟒,俗称“火山蛇”。河谷高温沸泉水温达95摄氏度,气沟之中有蛤蟆口喷泉,狮子头热泉,加上河床上喷涌的大量热气、热泉,团团浪花从河谷冉冉升起,白雾迷茫,煞是好看,在冬春两季,河水流量小,小河水温一般在40摄氏度左右,到处可以洗澡,可谓名副其实的澡塘河。

参考门票价: 60元

开放时间: 全天

最佳旅游季节: 2~4月,9~11月

建议游玩时间: 2~6天

八、昆明市昆明世博园景区(评定时间2016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11)

来源于网络

昆明世博园,又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位于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旁,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占地面积约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的园林园艺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

园内主要包括五大展馆:中国馆、国际馆、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大温室;六个专题展园:竹园、蔬菜瓜果园、药草园、盆景园、树木园、茶园;三大室外展区:国内室外展区、国际室外展区、企业室外展区,组成规模浩大,气势宏伟的国际公园。

国际馆

位于博览园的最东端,主游路收尾处,离博览园主入口约2公里。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以郁郁葱葱的山林作背景,环境优美,建筑造型由一圆形主体和100多米长的弧形墙组成,以大体量的展览空间展现观众面前。建筑结构通过几个同心圆柱网形成几个完整而流动的空间。世界各国的展室环绕中庭布置,充分体现了平等和睦的国际大家庭关系;背景的斜向弧形建筑有一种向上向前的动感和气势,象征着人与自然共同奔向二十一世纪的决心。

人与自然馆

总建筑面积4953平方米,占地面积19148平方米。人与自然馆是本次博览会的主题展馆,展馆建设结合山形地貌,利用高差2.4米的两个台地和水面,充分表现了山、林、水、建筑融于一体的意境。平面布局是以远古生态植物三叶草变形规整后的三角形为基本单元拼合成三个六边形,建筑结构采用不锈钢网架,规律性强、空间划分自由,屋面采用具有装饰功能的复合铝板,建筑物顶部高15米。主入口处的集散休息广场紧靠主游路和景观水池,大片草地缓缓伸向水面,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受。水面分大小两部分,前部水域较大,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后部水域主要以人工景观为主,通过瀑布与前面水域相连。

科技馆

总建筑面积3064平方米,占地面积6650平方米。位于国际室外展区的中段,北靠山坡、南临12米宽的主游路,东西两侧分别与茶园和国际室外展区相邻。结合用地状况,科技馆从总体上分为展厅与环幕影院两部分。科技馆以“园艺与科技”为主题,展示内容主要分为序言、大自然的馈赠、历史的回眸、智慧营造的绿洲、生命的翅膀五个部分。主展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7.5米,展厅大面积采用净白玻璃落地门窗,顶部设置直径为12米的锥体玻璃顶采光,阳光能透入室内,满足中央绿化区采光;环幕影院分为两层,底层为咖啡厅和休息间,二层为环幕电 影厅,环幕电影厅外轮廓环体采用钢网架,银灰色复合铝板面层,球形影厅直径为24米,可容纳观众230人。

中国馆

总建筑面积19927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观礼台面积3600平方米,道路、场地铺装面积4340平方米。是99世博会最大的室内展馆,它与人与自然馆、大温室主广场(新世纪广场)构成世博会主场馆区。中国馆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通廊将各功能展厅有机组合在一起。建筑风格结合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绿瓦白墙,绿色代表生命,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中央内庭园分为江南庭园、北方庭园和大理庭园,既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又是观光、休息的理想场所。

大温室

总建筑面积3630平方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体正对世博园入口中轴线,与世博园门、花园大道、世纪广场连成一线,具有重要的标志性和景观性。共分为四个展区,分别是热带植物展区、温带植物展区、高寒植物展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植物)和图片展览馆。三个植物展区由小到大,高度依次增加,屋面坡度也依次加大,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暗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辩证规律。根据三种气候带植物生长环境及生态要求,各展区及内部空间高低变化、斜屋面的设置,适宜于植物的合理布局和生态空间的需要。参观者既可从室外隔着玻璃观光,又可进入室内与展示环境充分融合,从不同的角度享受匠心巧作的自然风光。

瓜果蔬菜园

瓜果蔬菜园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主题为“瓜果蔬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源”,主要向人们展示中国的农业发展,开发我国丰富多彩的蔬菜瓜果种类,提倡野生没有副作用、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的蔬菜瓜果。展览方式采取以室外活体栽培为主,兼顾实物产品和标本模型等。资源宝库——活体庭院栽培展示。具体展出种类为:蔬菜(约85个品种)、果树类(约99个品种)、瓜类(约20个品种)。再现辉煌——陈列展示。通过对蔬菜瓜果实物产品、标本模型及图片文字材料等的展示与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人类与蔬菜瓜果园艺文化的历史渊源,倡导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以及促进名特优产品的开发。智慧的绿洲——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雏形。以西芹和矮化苹果集约生产“模型”为主,集中展示我国蔬菜果树生产的科技水平。

竹园

位于世博园砚塘水库东南侧,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地形呈狭长带状,依山伴水。竹园共收集竹类植物28属222种4000余丛。有观赏性强的筇竹、黄金间碧玉竹、大佛肚竹、滇竹、苦竹、椅子竹等30余种,有珍稀濒危的铁竹、针麻竹、贡山竹、梨滕竹、刺龙竹、中甸箭竹等50余种,形成“日照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音,雨来有清韵”的环境氛围。竹园内还布置有:竹排、红砂石凳、感应式大熊猫、竹宫灯和蝴蝶泉。

盆景园

位于世博园花园大道南侧,占地面积5880平方米。园内主体建筑以三个展厅及一组连廊形成背景,组合石亭以沉稳而秀丽的形象形成盆景园的铸景立面。外部形象则以四坡梯形屋顶的三个方亭与连廊组合,坡面为木兰色陶瓦、红色墙面、白玉檐口,是建筑形象带有东方风格。

茶园

位于世博园中部主游路与二号路之间坡地,南部与断崖景观隔水相望,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因其位于两条主游路之间,加之地势较高,在展示茶文化特点的同时亦将成为游人驻足品茗观景的良好去处。地西北侧开辟“精品园”集中展示中外茶树精品。茶园的建设主要有茶文化展厅、茶艺表演室、品茗馆等部分。展示内容包括茶的起源和发展、茶与文化、茶与民族团结、茶于人类健康、茶的综合利用。茶艺表演、品茗馆。

药草园

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该园设计体现中国传统的江南园林风格,表现出立体山水画模式,以名贵珍稀、常用中药种植为主。在布局上以自然式为主,辅以规则式,力求体现“棵棵是药草,株株能治病,月月有花开,步步是景观”的建园宗旨。

树木园

占地面积25400平方米,位于世博园中部,有一、二级珍稀树种约4万余株。移栽培植各种植物约83科300余种,共计20000多株,其中珍稀濒危植物50种、乔木1000多株,共分为四个区,即木兰科种植区、珍稀濒危植物栽培区、经济林区、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区。木兰科树种全世界共有15个属150多种,云南有11属120多种,树木园收集栽种了以华盖木为主的木兰科植物50多种,且多为大树,实属罕见。树木园收集栽培的50余种14000多株珍稀、濒危植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云南红豆杉、伯乐树、秃杉、苏铁等10余种,二级保护植物30多种。一株树龄近300年、胸径1.1米、高13.8米、冠幅8×8米的巨大翠柏从70公里以外的地方移栽入园,创世界柏科植物移栽记录。

参考门票价: 70元(今年因疫情影响实行免门票)

开放时间: 8:00~18:00

最佳旅游季节: 一年四季

建议游玩时间: 半天

九、文山州普者黑旅游景区(评定时间2020年)

云南5a景点大全 探秘云南之二云南AAAAA(12)

来源于网络

普者黑景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距县城13公里,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65平方公里,属于滇东南岩溶区,是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

景区内有265个景点,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2万亩水面清澈透明,13公里大峡谷雄伟壮观,3公里茶马古道神秘古朴,还有4万亩高原喀斯特湿地。普者黑村是湖南卫视大型亲子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第三个外景的拍摄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中那美美的桃林也是取景于普者黑。

舍得草场

位于丘北县西北部,距丘北县城56公里,游客可以自驾车或者乘坐班车前往,驾车时间约为1小时30分钟。舍得是彝语,舍:箐;得:洼,含义是洼塘箐。舍得景区主要以草场、高原风光、名优特产、浓郁的民族风情及革命根据地五绝而著称。草场面积达10多万亩,是云南省最大的草场,被誉为文山的”小香格里拉”。景区内有丘北县海拔最高的山峰羊雄山,海拔2500多米,山上被原始森林所覆盖,古木参天。从羊雄山顶向东望,普者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羊雄山向西与弥勒、沪西隔江相望,山下是南盘江。

摆龙湖景区

摆龙湖景区--位于曰者镇摆落村摆落大山,距丘北县城西28公里处,,距普者黑景区15公里。属于人工水库,修建于1958年,海拔1494米。总库容量5370万立方米,坝高30.36米,顶长260米,宽4米,平均水深27米,水域面积3平方公里,为云南省8个较大的中型水库之一。因修建时正处于国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年代,所以也称“红旗水库”。水库承担着全县310万多亩的农田灌溉,直接受益者达20余万人,所以这里还被称为丘北人民的“母亲河”。

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丘北县城以北3公里处,属于珠江水系,水源补给主要来自普者黑湖,经清水河和南盘江,最终汇入珠江。普者黑湿地位于滇东南亚热带石灰岩山原地带,湿地与石山峰林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喀斯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南部滇黔桂喀斯特地貌中极具代表性。规划总面积16611亩,共涉及3个乡(镇)、4个村民委和22个村民小组。

规划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经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实地调查:湿地分布的植物有119科、333属、465种,其中有国家珍稀濒危Ⅱ级保护植物3种,即海菜花、野菱、扇蕨;鱼类18种,隶属于4目6科;两栖动物6种,隶属于1目3科;爬行动物10种,隶属于1目3科;兽类16种,隶属于6目8科;鸟类142种,隶属于16目34科,其中湿地鸟类7目8科2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共计10种,其中包括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为东方白鹳,另外还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翅鸢、(黑)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褐翅鸦鹃、领角鸮、黄喉貂,共9种。

参考门票价: 免费

开放时间: 08:00~17:00

最佳旅游季节: 一年四季,以20000余株荷花盛开的6月-8月为最佳。

建议游玩时间: 1天

整理下来,@徒步僧828暂时也只去过昆明世博园、普者黑风景区2个,疫情防控政策正在逐步科学化、精准化,出行将基本不受影响,今年争取把丽江玉龙雪山和古城走一走,各位读者都去过哪些?

特别说明:不少资料是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徒步僧828,将立刻进行删除,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