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河北频道1月28日电(武艺群)冬日的暖阳下,蔚蓝的大海波光粼粼,层叠起伏的海浪携着晶莹的海冰,缓缓涌向金色的沙滩,“精灵”海鸥成群结队在海面上翩跹飞舞……春节临近,秦皇岛市北戴河金屋浴场至鸽子窝观鸟湿地沿线,绝美的海岸风景线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观赏拍摄,成为“亲海”“赶海”的人们节日里休闲放松的热门打卡地。

秦皇岛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河北秦皇岛守护碧海金沙)(1)

↑北戴河海岸风光。

1月24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1年度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河北省秦皇岛湾北戴河段成为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靓丽海湾又多了一份荣光。

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秦皇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岸线以“沙软潮平、滩缓浪柔”著称于世,其中北戴河段汇集了重要的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量超600万人次。多年来,秦皇岛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精心呵护着一湾碧海。

“这儿的海水和沙滩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以前沙滩没有这么宽,木栈道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现在都改善了,我们很喜欢来这儿散步。”午后的浅水湾浴场,市民赵女士和家人在海滩上赏景拍照。

据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四级调研员姜集伟介绍,前些年,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极端天气频发等多种原因,秦皇岛海滩侵蚀后退严重,部分滨海栈道倾斜损坏,沿海防护林和滨海大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浴场海滩生态功能和旅游休闲价值下降。

为了保护好弥足珍贵的岸滩资源,恢复沙软潮平的滨海景观,自2018年以来,秦皇岛市强力推进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围绕岸线侵蚀修复、滨海湿地保护和保障能力建设,科学编制《秦皇岛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项目库(2018-2021年)》,实施9个生态修复工程,首创“覆植沙丘—滩肩补沙—人工沙坝—离岸潜堤”的海滩静态平衡生态修复模式,实现了滨海湿地整治538.28公顷,岸线整治修复14.623千米,有效恢复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秦皇岛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河北秦皇岛守护碧海金沙)(2)

↑晨光中的北戴河鹰角亭。

“经过海岸沙滩整治修复,金屋至浅水湾浴场干滩由0—5米增至50米左右,拥有了比以前更优质的沙滩,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著名的国际观鸟胜地。”姜集伟说。

与此同时,秦皇岛坚持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四治”理念,提出“不让一滴污水入河进海”的高难度目标,先后推行“河湖湾长制”,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末端治理向源头管控转变,严格杜绝各类污水违规偷排和超标排放现象,从根源上改善近海海域水质。

2015年以来,秦皇岛市率先在全省实施“河湖长制”,构建形成了由2069名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32名企业河长、69名民间河长、36名记者河长组成的群防群控河流管理机制,并实施重要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和水系连通工程,有效管控陆源及入海河流污染。2017年,作为全国首批湾长制试点城市,秦皇岛市建立起完善的沙滩保洁、岸滩修复及海洋垃圾清理等常态化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设立34个基层湾长,严格落实片区、浴场、渔港、河口属地管理职责,确保每一米岸线、每一片沙滩都有人巡查、有人监管,为海洋生态的修复和治理奠定了稳固基础,为提升公众亲海品质提供保障。

通过海陆统筹、湾河共治,秦皇岛湾入海河流国家、省考核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2021年旅游旺季期间,秦皇岛市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北戴河8个海水浴场水质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已成为渤海湾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河北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