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吹唢呐歌曲(巨野柏氏唢呐4代相传)(1)

柏立峰现场吹奏唢呐

巨野县吹唢呐歌曲(巨野柏氏唢呐4代相传)(2)

五音节老式唢呐

巨野县吹唢呐歌曲(巨野柏氏唢呐4代相传)(3)

六十年代的唢呐

大众网菏泽10月24日讯(见习记者代立群)巨野县是鲁西南古乐之乡,在巨野县的一个村庄里,“柏氏唢呐”名响四方,成为了巨野当地的民乐特色。记者了解到,“柏氏唢呐”至今已传承了4代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多种原因影响,人们对唢呐、对唢呐匠的态度在悄然改变,唢呐艺术面临传承困难。

“柏氏唢呐”4代相传 名扬四方

“柏氏唢呐”的传承人柏立峰,出生在巨野县田庄镇的一个唢呐世家,唢呐文化代代相传,至今已传承了四代。柏立峰的爷爷柏文彬,有唢呐宗师之称,技艺超群。受祖父的影响,柏立峰6岁学艺,12岁登台表演,17岁拜师学习唢呐技艺。

“50年代至70年代时,有很多人都愿意学唢呐,那是唢呐最火的年代,从老爷爷那辈,就开始招收弟子,在当地逐渐形成了民间传统。”柏立峰告诉记者,目前专业吹唢呐的团队人数在20人左右,每次演出,出演人员在4—6人之间。除了日常的演出外,全国、全省的声乐比赛也会去参加。

多种原因导致唢呐艺术传承困难

“现在唢呐传承人越来越少了,早年间,唢呐师傅收入很高,但后来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快,很多专业吹唢呐的人都外出打工了。”柏立峰说,单单靠着吹唢呐已经不足以谋生了,所以导致唢呐人才流失较快。

记者采访得知,唢呐并不是“喇叭”,需要靠吹唢呐的口型、气功、整个的配合,才能控制住音准,单独一项基本功是配合不了的。这也是民乐传承人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唢呐是很吃功夫的一种艺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学习基本功,不太容易发音,需要长期积累练出音准。”柏立峰说,唢呐声音广阔嘹亮,但是唢呐的背后,还有一种弱和柔的美。

记者了解到,70年代到80年代时,用的是5声音节的发声。而现今,新式的唢呐为7声音节,比之前先进一些。另外,要吹响唢呐最少需要3个月的基本功练习,才能将唢呐吹响、吹好。

唢呐代代相传 创新发展

目前,柏立峰将技艺传给了他的儿子,“儿子从5岁开始学习唢呐,由于我平日里在家练功、配器,他从小在这个环境中受到启发,练了一年就可以单独上台演出了,在他6岁时,去外地参加节目还获得了金奖。”柏立峰笑着说。

由于吹唢呐收入不高,学习唢呐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柏立峰并没有坐以待毙。记者了解到,柏立峰教唢呐已有十几年,目前办了一个音乐学校。“巨野县是鲁西南古乐之乡,要让唢呐文化发扬光大,现在唢呐班子都像一个小的演艺集团,目前唢呐班吸收了很多当下流行的表演形式,今后会向创新方向发展。”

为避免唢呐技艺失传,柏立峰说,只要有人来学,他会尽其所能毫无保留地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