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止念无为而为 无求去念静亦定(1)

电影里,往往可以见到,点头哈腰,唯权是尊的人。

生活中,也会遇上,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唯钱是尊的人。

唯恐丢掉什么,这也怕,那也怕,直不起腰板。说话看脸色,行事看站队。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对,别人不爱听。生怕那件事办得不漂亮,惹到不该惹的人。

这样的活法,太看重别人或他物,没有自己。

人这一生,重要的是回到你自己。

正如蔡志忠说,“其实庙堂就在你心中,不用往外追寻。每个人都应该点燃心中的黎明,想通了生命的真理,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

定心止念无为而为 无求去念静亦定(2)

要有所图,一旦有这个“念”,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和行为,即便有所克制,也很难如常。

这个“念”,会让人,太想着达到目标,有时不择手段。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围绕这个“念”而来。

一次,我到一处寺庙的甘泉水旁。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拿一个大点儿的壶,就好了。身旁有位小沙弥,恰巧经过,微微一笑笑说,人受“贪”之累啊

是啊,贪念不就在我们身边吗?不自觉地,当时心里所想,意念所引。

一下子,这话击中了我的心。惊出一身冷汗。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定心止念无为而为 无求去念静亦定(3)

后来,慢慢地,我开始下意识地去克制自己,不要贪。可又多了一个需要克制的“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岁月的磨砺与体悟,一个人会更安心和沉静。

一旦无所图,一切就大不一样。一旦顺其自然,不占别人便宜,就会洒脱自由,也不受牵绊。

在事上炼“心”,方可达到“静亦定,动亦定”的身心安定状态。

直到有一天,“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便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无论外界如何变幻,自己的心灵会升腾一种超脱的力量,不被外界干扰,始终处于一种悠然自得的清澈宁静之中。

定心止念无为而为 无求去念静亦定(4)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静坐》诗,讲述他几十年人生中体悟到的静坐感受: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曾国藩把静坐它当成自律的日课,每日坚持。

《曾国藩家书》书这样记载:“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亦定,动亦定,一切随心。

定心止念无为而为 无求去念静亦定(5)

持续品质分享,一起成长蜕变。你的点赞关注,使我内心向阳。让每个遇到我的人,因为遇见我,而变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