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为了彰显军人的风采,周总理规定所有到场的将士都必须仪容整洁,尤其不能留胡须。
可就在授衔仪式上,却有一个中校十分坦然地留着胡子,这本是不合要求的,但在场的所有人非但没有不满,反而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这名中校名叫蒋维平,已经77岁高龄了,他之所以会留着胡子,是因为就在几天前毛主席批准了。
当毛主席收到蒋维平的请求后,只看了一眼就答应了,毛主席笑着说:“他啊?那就开个特例吧!”
蒋维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和毛主席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我们接着往下看。
“九州踏遍归玄圃,花果山中一老猴”蒋维平,于1878年出生在北京房山石楼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靠跟着父母一起拾柴捡菜为生,少年时到了镇上跟人当学徒、做长工,尝遍了世间艰辛。
可困苦的生活也让蒋维平性格变得格外坚强,底层的摸爬滚打让他清醒地意识到了社会的黑暗,于是,没有上过学的他开始自发地摸索起了救己救民救国的道路。
当然,蒋维平毕竟身处家乡一隅,加上没读过书,视野上会有些狭窄,这就导致他的救国之路并不顺遂。
一开始,蒋维平觉得从军打仗能够救国,因为坏人打走了,社会自然会安定,于是,19岁那年,他毅然投入了清廷大臣李鸿章的军队,一干就是15年。
可随着李鸿章种种卖国求荣的行为越来越多,引起了极大的民愤,蒋维平也对他心生厌恶,便头也不回地逃了出去。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在家待了不到一年的蒋维平觉得他有可能是国家的希望,于是,便毅然辞别了刚刚娶过门的妻子来到了袁世凯的军队。
之后十几年,国内军阀混战加剧,而蒋维平也相继跟了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的军队,只是,戎马几十年,蒋维平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些军阀都只顾着自己抢地盘,而丝毫没有将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
1929年2月,对军阀心灰意冷的蒋维平只身回到了家乡,此时的他已经年过半百,但内心的救国救民之火仍在熊熊燃烧。
既然看不到救国的出路,那就努力帮助身边的人,为他们伸张正义。
于是,之后几年,蒋维平只要遇到不平事,就果断冲上去明辨是非,即使被打得头破血流,他也毫不退缩。
不仅如此,蒋维平还自学了医术,经常给那些买不起药的百姓无偿诊断,救了不少人,渐渐地,附近十里八乡都对他很是尊敬。
当时,随着张学良东北易帜和中原大战的结束,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各地的军阀势力却仍在勾心斗角,因而地方上的冲突依旧十分激烈。
所以,蒋维平意识到要想维护乡亲们的利益,就必须拥有一支自己的队伍,于是,他亲自带头在村里建起了自卫团,然后通过和地主豪绅谈判的方式获得了钱粮,继而拿着这些钱粮托人买起了火枪等武器。
蒋维平有着多年的当兵经验,在他的训练下,自卫团很快就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因而附近的反动武装和地主恶霸都不敢找石楼村的麻烦,大家伙对他更加认可。
只是,在蒋维平的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份执念,也就是寻找救国的道路,因为他始终认为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大了,每一个家庭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现实却是地主恶霸横行乡里,反动军队鱼肉百姓,这让蒋维平心中万分痛苦,尤其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寇入侵,蒋维平的忧国之心达到了极点。
不过,就在蒋维平60岁那年,他终于遇到了心中盼望已久的方向……
夙愿得偿正当时,悬壶济世美须髯1938年3月,八路军某部来到了房山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蒋维平发现这支军队似乎和之前遇到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目光坚定斗志昂扬,他们军容整齐纪律严明,最关键的是他们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而且还主动帮百姓干活。
蒋维平笑了,他仿佛看到了方向,于是,便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义子蒋志刚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来到了我军的驻地,是的,他要加入八路军。
征兵处的同志愣住了,因为眼前这人满头白发,可蒋维平却觉得现在的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要年轻,他反复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最终部队接受了他。
加入八路军以后,通过一个多月的近距离接触,蒋维平更加意识到了这支军队的不同,在此期间,他还接触到了一些党员,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愈发觉得这是正确而光辉的道路。
于是,蒋维平丝毫没有受到年龄的束缚,积极地和其他小战士一起行军打仗,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不久,就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中国共产党员,而他也成了部队战士们的学习榜样。
当然,部队休整的时候,蒋维平也没有闲着,他继续用当年自学的医术帮助受伤的战士和根据地的百姓治病。
当时,部队药品匮乏,蒋维平就趁着休息时间钻山沟,访村落,爬山涉水寻找土方土药,时间一长,根据地的军民都被老人家的热忱打动了,每次见到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后来,部队转移的时候,当地的百姓还坚持让蒋维平留下,因为他已经60多岁了,大家伙实在不忍心让他受苦,可蒋维平还是笑着拒绝了,因为能为革命出力对他来说自得其乐。
1942年,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期,根据地物资严重不足,为了发展生产保证供给,毛主席喊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大生产运动随即拉开序幕。
蒋维平自然也不甘落后,他在担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农场场长期间,每天都起早贪黑,开荒种地,精神劲甚至比一些年轻的战士还足。
经过他的苦心经营,所在的农场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产出了多达4800石的余粮,组织上随即将其评选为了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毛主席还亲自嘉奖了他。
事实上,这并不是蒋维平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
早在几个月前,抗大副校长何长工生了病,吃了几天药都不见好转,警卫战士听说正在附近驻扎的蒋维平医术高明,便把他请了过来。
蒋维平诊脉后微微点头,随即调配了草药,果然,没几天,何长工的病情就有了显著的好转,而就在他第二次去为何长工诊治的时候,毛主席正好也来到了这里探望,他和何长工是多年的好友。
何长工毫不吝啬地向毛主席夸奖了蒋维平,而毛主席得知这位已经60多岁的老人主动参军入伍,还帮大家采药治病的时候,心中也很感动,他亲切地问候了蒋维平,蒋维平也为能见到毛主席感到高兴。
这次,见蒋维平又获得了劳动模范,毛主席更加高兴,他连连夸奖了蒋维平好几遍,并且说他是年轻战士学习的榜样。
时间来到1948年,此时的蒋维平已经70岁高龄了,还奋斗在部队的最前线,在战地医院治病救人,组织上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为了安全考虑,便想着让到放下工作,好好休息。
谁知,蒋维平二话不说就拒绝了,他多次给领导打报告说自己还年轻,为了革命的胜利,他愿意再出一把力,再三要求之下,组织上还是让他继续待在部队,不过主要还是在相对安全的医院工作。
就这样,年逾古稀的蒋维平继续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在部队治病救人,平日里,尽管他已是全军有名的老英雄,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也从不以老自居,对待所有的战士都非常亲和。
新中国成立后,蒋维平依然热情十足,他来到了解放军第258医院担任副院长,在此期间,又参与救治了大量从抗美援朝前线下来的伤员。
除此之外,蒋维平还一如既往慷慨解囊,多次向家乡捐款捐物,支援建设,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信,每到逢年过节,总会有家乡的乡亲们给他送一些特产。
不拘小节成大义,主席敬老佳话传时间来到1955年9月初,全军首次授衔仪式即将在中南海举行,已经77岁的蒋维平看上去仍然神采奕奕,只是,此时的他却显得有些苦恼。
原来,就在几天前,蒋维平收到了上级下发的关于授衔仪式的相关规定的通知,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求参加授衔仪式的将士必须面容整洁,不能留有胡须,这样能更好地展现我军将领的精神面貌。
可这让蒋维平很是为难,因为他已经留了几十年的胡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有半分损伤,蒋维平已经习惯了,他实在不想把胡子刮掉。
一番纠结之后,他还是向上级打了报告,申请能留下胡子,有关部门得知后也很纠结,毕竟这条规定是周总理亲自审阅后下发的。
但转头一想,蒋维平一直都是全军学习的榜样,又不好直接拒绝他,这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有关部门实在不好做决定,便将此事报到了毛主席那里。
毛主席看后哈哈大笑道:“原来是他啊!既然他想留着胡子,那就开个特例吧!”
事实上,早在解放战争时期,组织上就特批过蒋维平留着胡子,当时领导们觉得老人家一心为国两袖清风,享受这仅有的待遇没有任何问题。
毛主席也是这样想的,蒋维平在花甲之年加入我党,投身革命,这份勇气和毅力实在令人敬佩。
这年9月27日,授勋仪式正式开始,而被授予中校的蒋维平也成了参与授衔仪式的将士们当中唯一一个留着胡子的。
一年后,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蒋维平作为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再次接见了他。
“蒋老英雄,你好啊!”
“听说你前些日子为搞中药试验累病了,现在好了吗?”
“谢谢主席,好了!”
听到毛主席的连续问候,蒋维平心中很是激动,谁知,毛主席听完他说“好了”之后,还是摇了摇头,蒋维平有些疑惑。
毛主席笑着说道:“光谢不行,你因为工作累病了,今天,我就批评你,如果累成大病就要受大批评、处分了,哈哈!”
紧接着,还没等蒋维平说话,毛主席继续说道:“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健康地活着,因为你们活着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就会对社会有影响,对青少年有教益……”
蒋维平听后更加感动,两人又聊了许久,只是,等回到单位后,蒋维平还是和以前一样全心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他觉得活着就是要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1964年7月12日,蒋维平老人积劳成疾,抢救无效,在京病逝,享年86岁,可以说,他奋斗到了最后一刻。
纵观蒋维平的一生,他和那个时代无数的革命先辈一样,或许一开始没有发现正确的道路,但他们一直在尝试,一直没有放弃,始终饱含着报国热情,积极地投身革命,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向他们致敬!
,